⑸.天津市:
天津市:原谱文化大革命中被毁,这时只收录到阎金城一支。
⑹.辽宁省:
复州县城阎屯:此宗满族,于清开国有功康熙赐阎姓,拨属地辽宁复州高丽城,康熙23年赴属地定居。
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此宗支祖居于钢屯镇阎二虎沟村,全村大部分为阎姓。这里仅仅收录到一支。
盘山县:盘山谱中这一宗支是从山东省武定府海丰县(无棣县)阎家花园移居奉天省(今辽宁)锦州府广宁县(今北宁)城南双台子(今盘山)北高家屯。迁居始祖阎存养,与无棣谱同一祖先。
海城市:本宗支的族谱载:“先世最古周时,封于山西太原郡阎乡。数迁居于河北永平府西南乐亭县阎家庄(今河北乐亭县阎各庄)。一世祖秉义、秉恩、秉照兄弟三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移民来到关东,入奉天府海城县牛庄界镶黄旗五品官候牛禄工部铅厂为民,遂于今之辽宁省海城县东北大屯而定居焉。至今已传十三世矣。”此谱于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孟春修制。
海城市大河沿村:此宗支原居直隶省永平府滦州(今河北省滦县)阎家庄。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迁居奉天省(今辽宁)海城县正北十里大河沿村居住。历经三百五十余年相传十四代。
鞍山市大阳区:此宗支是清顺治八年(公元1605年)由山东登州府蓬来县,大阎各庄兴盛社移民到东北,已有三百多年。
新民县城内西北园子:新民彰武宗支,本支原籍河北省河间府肃明县(肃宁)大阎庄。由始祖阎文亮迁入。辽宁省新民县城内西北园子新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凤城市:此宗祖籍山东,始迁祖阎旺之子友谅因军功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被从原籍山东莱阳拨民到凤城垦荒定居,时住城 北数里的草河沿。从第四代起弟兄五支迁赴各地居住,本谱从迁赴通远堡下草河的应魁为主线展开。六世祖之妻李氏善于持家理财,家业渐兴,成为闻名遐迩望族之一。
⑺.吉林省:
公主岭市阎氏宗支:此宗支在公主岭至今已传衍十代子孙。其迁入时间应在1750年以前即清乾隆年间。来自何地不详。
大安市安广镇:此宗支来自山东逢莱(原登州),迁入东北。
海龙县:此宗系辽宁凤城阎氏分支,在辽宁凤城谱中四世阎应品、阎应举皆居凤城阎家堡,凤城谱中的字辈与迁到海龙一支字辈相同,铭字辈正当清朝末年,与迁至海龙一支的时间也相符。可见海龙一支确系辽宁凤城阎氏的分支。迁始祖阎世铭于清末迁至海龙,至今传衍六世。
⑻.黑龙江:
宁安市海浪镇太平村 始祖泰伯,属阎乡系统。本支迁始祖阎有德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2年)从山东临朐迁至宁安。经历三百四十余年,到2002年未,阎氏家庭已传至十四代人,计有二百二十余户共一千余人。
⑼.内蒙古自治区:
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阎氏宗支:
赤峰市宁城小窝铺村:本宗支由山西太原榆次县阎家庄迁入。
赤峰市喀喇沁旗阎家地村:此宗支原籍辽宁(据祖传老家是关东沈阳)。始祖随多尔兖进关到内地,后来分三支,分别居阎家地、阎家店、阎家庄,前两支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后支在河北省。
⑽.甘肃省:
东乡族自治县百和乡何阎家村:据该村阎氏族谱实录载:“阎氏原系山西省洪洞县大柳村巷人氏。在明朝时曾官至太师之职。后辈于明未因触犯法规被发配来甘肃河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
徽县阎氏宗支:据其《阎氏族谱》云:“原系大槐树下移民,迁至徽县大河乡老君殿,后至阎家湾。清朝中期,因灾荒连年,薄田欠收,难以糊口。一部分人迁住徽县榆树乡曹家坪居住。另有弟兄四人迁至徽县红旗沟(粟川乡阎家庄)居住。”
庆阳市阎氏宗支:此宗支于庆阳,始于明朝陕甘行省安邑商阎灿公。至今近五百年。据此宗族谱序言载:“始祖阎公讳进,世居陕西榆林,魏本郡太守。其子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
庆阳市(庆城):本宗支始祖为阎灿,原籍山西泽潞。明朝,灿公调任陕甘行省安邑总商,时值明朝,继续移民,遂带家眷西迁甘肃省,卜居庆邑驿马佛寺坳村。
临洮县阎氏宗支:此宗支始居燕京大柳树巷,因宦游秦陇,遂家陇焉。后居全县乃子堡和临洮之窑头。
徽县粟川乡阎家庄:此宗支系大槐树下移民,迁至大河乡老君殿,后至阎家湾。清朝中期一部分往徽县榆树乡曹家坪居住。另有兄弟四人迁至徽县红旗沟(粟川乡阎家庄)居住。
徽县栗川乡阎庄一社:此宗与《中华阎氏通谱》二卷所载“甘肃徽县栗川乡阎庄”同祖,至九世形成穆祖分支。本支“原名大槐树下移民”,从姬泰伯算起约九十代,族中始迁祖阎继祖(公元1376~1448年)曾任山西夏县县令,政绩突出被提升州官,后因遭诬告被谪甘肃。
⑾.陕西省:
西安市西郊牟家村:据讲此村虽称牟家但没有牟姓人家,全村九十余户均姓阎。老人讲此村阎姓是一个祖先,明未从山西太原迁过来的。据阎汉章讲:“小时,村子有完正的围墙,村门楼上有太原堡三个字”。
陇县阎氏宗支:自明洪永年间,由晋至秦地长安,由兴平而陇州,始祖阎才顺入陇至今已相传二十七世,约六百年,人口约两万余。
大荔县(原朝邑)仓头村:此宗支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朝邑县南乡仓头村(原名阎乡),始祖阎信。历经六百余年的繁衍生息,至1959年已发展成一个阎氏村落,人口约七千多人。当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实行有组织的移民。
洋县黄安镇阎家堡:原籍系山西省洪洞县城北广济寺大槐树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奉诏迁徒到陕西洋县九里岗、贯溪铺,公元1621年迁到黄安镇阎家堡村,落户至今。
⑿.江苏省:
沛县张庄镇马庄:此宗支系清诗人阎尔梅的后裔。阎尔梅的四世孙阎博之五子丛灏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迁居张庄镇马庄。
沛县:一世祖诚相传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迁往沛县北五十里沙河,其弟景率众迁往河南夏邑之阎 阁。
沛县(日月堂):此支始祖阎诚,祖籍山西,明初迁至江苏沛县。至今繁衍二十四代,历经六百余年。此支人口较多,分布于江苏沛县、丰县、徐州、铜山、安徽肖县、砀山、河南夏邑、虞城、山东微山、鱼台。
邳、新、宿地区:此宗始迁祖信普公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70年)由山西太原郡奉诏东迁至下邳。徐州地区始有阎姓。信普公有四子,清、容二祖徙居窑湾。易、郎二祖留传徐州邻近县乡。树德为堂号。
⒀.安徽省:
颍上县阎家:此宗系太伯后裔,祖籍山西太原,明朝迁至颍上,历经近四百年的繁衍生息,后嗣遍及颍上各地。
长丰县水家湖镇:此宗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安徽省寿州东九十里炉桥镇寿州小街(现长丰县水家湖镇)定居。世代繁衍,至今已六百余年。现在水家湖周边地区已发展到五十多个村庄,阎氏族人已经传到二十三世,现人口约三万余人。始迁祖阎重,所处世序失考。
来安县:此宗没有的族谱,堂号:如德堂。约十九世纪中叶,始迁祖阎相臣从山东到江苏的南京市,其后代一部份在南京市,另一部份在安徽来安,共生息繁衍至今十代。
⒁.广西壮族自治区:
资源县阎氏宗支:此宗支繁衍于广西资源、全州一带,历史悠久,族系庞大。据其族谱载:“始祖为阎应喜,于大宋建隆初年(约公元961年)自饶州鄱阳县由登仕郎入朝官至工部工曹员外郎职。奉檄来粤,过往湘源,览山川灵秀,择全州建乡而卜居焉。”该宗支系泰伯后裔属阎乡系统。
⒂.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市阎家湖:此宗支迁祖于明初来自山西大槐树。
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城市:阎氏家族分布新疆各地,居住在塔城的阎氏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来的。
⒄.四川:
苍溪县回水坝:此宗迁氏祖阎居仕于明洪熙(公元1425年)落业苍溪回水坝。来自山西太原,先祖失考。在原宗谱的基础上经阎曾诚、阎宗辉主编于2003年辑成新族谱。
高县:明末,四川受战乱、瘟疫之扰,人口锐减。清康熙初实行“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此宗远祖阎友贤所生阎成明等三子从湖北省黄州府(今黄岗)麻城县(1986年改市)孝感乡迁四川高县可久镇红意村走马里(也称阎家山)定居。阎成明在高县繁衍的后裔至今已有十五代两千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