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奚氏起源
据有关史料记载,奚氏起源有二:
1、出自任性,起源于夏代,是黄帝的后裔奚仲之后,以祖(地)名字为氏。黄帝(轩辕氏),有四妃十嫔,二十五个儿子。正妃为西陵氏,名嫘[léi]祖;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嫫母。嫫母生下儿子禺阳,赐姓任,他们的儿子禺号封在东海为海神。禺号的子孙奚仲,官任夏朝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的官)。奚仲原居于薛(今山东腾县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再迁于邱(今江苏苏州)。他的儿子便以父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奚。
2、出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根据史载:鲜卑族拓拔族的后代有改姓奚的,当时在北方有少数民族达奚氏、薄奚氏,都是随同北魏孝文帝南迁至中原后改汉姓,慢慢融合进中华民族的。《魏代官氏志》载:“薄奚氏、达奚氏均改为奚氏”。
二、奚氏始祖
奚氏族人大多尊奉奚仲为得姓始祖。相传,早在帝舜尧时期,还没有姓。在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个叫奚仲的人发明了车子,有力的协助大禹治理了水患。故有“大禹治水,奚仲造车”之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姓氏记载。《说文》上说“车与之沦之总名也,夏后时奚仲所造也。”我国奚氏始祖奚仲,本来是黄帝的任姓后裔,传到夏代的时候,由于奚仲造车对国家有贡献,其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
三、奚氏文化和部分先贤
据一些资料记载,奚姓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45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28位,全国人口约为23.38万人。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前200名。奚氏族人总人口数量并不算多,但却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有些成为当地人文的奇苑,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
1、江苏省常州的芙蓉奚氏宗祠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有报道,芙蓉奚氏宗祠为常州奚氏发祥地,从存世的谱系可知,常州奚氏为一家,是作为北魏“达奚氏”改姓而来的奚氏,在常州播迁繁衍,体系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融合。在二十五史中,北魏到唐列入国史的有奚斤、奚康生、奚牧、奚眷、奚武、奚长儒、奚陡等传记7篇,仅晋陵奚氏宗祠的人物传序就达50多篇。
晋陵奚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武进、无锡、江阴地区。蓉湖又分出焦溪、三井等支谱。
奚氏名人有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的奚蓉蒧[diǎn],字子哲,文采过人;北宋皇祐五年(公园1053年)进士奚若冲;乾隆进士奚寅,奚寅的故居至今保留在焦溪古镇。奚寅的子孙奚德椿是常州知名的书法家。常州近现代机器工业代表人物奚九如与周恩来、邓小平同赴法国勤工俭学,与朱德同在苏联学习军事,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江阴北渚奚佐尧都出自这一支。
2、浙江临安市也是奚氏宗亲较多、较旺的聚居地。其中白水涧景区最为出色。该景区位于临安市境内,是离沪、宁、苏、锡、杭等城市最近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据说白水涧所在地泉坑村的奚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追溯的有据可查的姓氏。相传于明洪武年间从浙江余姚迁徙而来,始祖奚百一,原为官医,后纵情山水,抱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宗旨举家迁徙至此。泉坑村现有400余人,其中95%为奚姓,泉坑村奚氏现在仍保存了民国时期修改的《奚氏宗谱》。2010年9月还举办了白水涧奚氏文化旅游节,是很有影响的。
3、浙江省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也居住有比较集中的奚氏族人。灵溪村有个风俗叫“状元游街”,说本姓族大人奚际亨回灵溪老家省亲,离京前皇上要赐些财宝给他,让他光宗耀祖,但他不要,只有宫里的“状元游街”的曲子。此后灵溪村的元宵之夜,便有了独一无二的“状元游街”的庆祝活动,一直保留至今。
另外,浙江的三门县,上海的浦东,安徽的芜湖、无为县陡沟镇,山东的枣庄薛城,河南的信阳固始,贵州的福泉,四川的涪陵,重庆的潼南,江西的浮梁县、弋阳县旗山镇、铅山县奚家村,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等地都比较集中的居住着奚氏宗亲。
在历代奚氏先贤中,还有奚鼐[nài] ,唐朝易水人,著名制墨专家。唐代“奚定邦墨”享誉海内。奚超,微墨的创始人,微墨始创于唐末。还有西汉鲁侯奚涓,成汤奚意,宋代奚士廷,明代监农御史奚铭,延平知事奚世亮,清代诗画家奚涛,画家奚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