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支迁移支系:
南京:迁始传候地不详,其近房还有一支失考。与南岗传候(后居张小庄)近房,2010年左右南京支一医院院长曾与立言来往;
四川:迁始者不详(解放前),解放后其子传岗在知识青年下放到本村后又返回云南。
云南:迁始传海解放前到达云南,文革前传海夫妇返乡寻亲未找到原始村在田家庵区滞留一周后返回云南,文革后夫妇再次返乡在村口找到南岗学富终寻根到达,到村后要喝家乡水井水。
淮北:改革开放后迁始友志先后在淮北矿上农场工作与家乡常来往,友亭在矿上工作。
寿县:迁始者传海、传意,传意未室,传海前妻吴氏,后配曹家湖曹氏,有一子在县政府工作。
村史记载:
一、近现代洪水编年:
民国二十年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导致黄河南泛,黄河夹带的100多万吨泥沙,铺盖在淮河流域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造成淮河及其多条支流严重淤积。洛涧被堵塞,形成了新的湖泊——高塘湖。
有县志记载曰:“《怀远县志》称,滨洛水有废城址,洛水穿其中而行,基址依约可辨,东西几十余里,即古曲阳也。高塘湖本为滨淮低洼地,由于近代黄泛,致使淮河形态改变,支流出水不畅,潴而成湖”;
1950年大洪水,洪水由淮河泄洪村泥土房屋尽毁于一旦,庄稼尽毁,族人迁移至九龙岗、农场、等地投奔;
1954年特大洪水,族人房屋尽毁水位历史最高,庄稼尽毁。族人移至西大地、八岔沟居住;
1963年特大洪水,族人房屋尽毁庄稼尽毁,族人继续迁移村内张氏开始外迁迁移散开居住;
1980年大洪水,后拐房屋尽毁,村内有高地未淹没庄稼尽毁;
1991年特大洪水,族人房屋尽毁,房屋多数在水中庄稼尽毁;
2003年大洪水,村内多数房屋被淹没,砖瓦房受损较轻,庄稼尽毁,族人迁至安置区(飞机场大坝、云王校园),洪水后食用政府借用粮来年返还。
2、村两委记载:
解放后:友凤任村支委 副大队长、友地、友树任生产队队长;
陈秀英任土改—1963年村妇女队长;
立塘任土改—1958年村干事;
友文任1976—1981年村会计;1981—1998年村书记;1998—2002年村长;在村工作任职近三十年年 负责村全面工作,对族人做出巨大贡献。
学果任1984—至今村民兵营长1985—2012年村会计;1989年—至今任村支委;在村工作任职20余年 负责文书工作,分管村财务、档案管理、监控室、村用电,对族人贡献巨大。
三、族人入伍记载:
学果转业后务农,任村民兵营长职务;学好转业后在淮南矿业集团工作;学峰任解放日报中校,要林转业后务农;杨杨转业后在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工作。
4、族人各类产业发展概况
林业:1980年全村种植杨柳树,2004年大面积种植杨柳树;
牧业:要顺,2004年,购买奶牛6头,十年来,养殖场已发展到50多头奶牛的规模,经济效益良好;要河2004年至2012年养殖奶牛30头,2013年开始进行渔业贩卖。
渔业:高塘湖河股份族人分配50亩水面占有者如下:要良、要根、学礼、学亭、要文、学连、学田;100亩水面占有者学军;150亩水面占有者如下:学芝、学果、200亩水面占有者200亩。我族人共计占有高塘湖水面≧950亩;学兵承包高塘湖1000亩水面养殖鲢鱼、鲤鱼、毛蟹等鱼类收益效益良好。
学兵、学永、学君三人购买高塘湖200亩水面进行渔业养殖;
1985年学富养殖毛蟹养殖水田10亩、学亭养殖毛蟹水面8亩;2000年学喜、学礼养殖毛蟹修建毛蟹塘20亩。
工业:学喜注册成立淮南市大通区第二煤矿厂,注册资金150万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员工150名,主产原煤烟煤。
建筑业:学昌建立淮南砂浆王建材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员工20名年产值50余万;学田、学友、学清、要军、要伍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承包,员工均有20余名。
餐饮业:解军2000年经营高塘湖水上人家农家乐,后又与学昌经营窑河船菜酒店酒店面积1000平方,可容纳200人大型宴会。
医疗:(后补)
教育业:学然任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敏先后任上窑镇、洛河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
5、族人大学生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