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许姓网 > 许氏源流 许氏源流

四川六次移民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许姓展区

四川简称“川”或“蜀,先秦时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四川,是在两宋时设置益、梓、利、夔“川峡四路”而得名。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设西川路,治益州(四川成都);开宝六年(973年),又设峡西路,治梁州(兴元府,陕西汉中),咸平四年(1001年),将西川路析置为益州路、梓州路两路;将峡西路析置为利州路、夔州路两路,故宋人合称其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 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 。

两宋时,川峡四路的行政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重庆全境、陕西汉中,湖北恩施、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

元置四川行省,并将自古与巴蜀一体的兴元府(梁州,今陕西汉中)划入陕西行省; 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为四川省。

据族谱记载,四川许氏的祖先大都是移民,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是 “湖广填四川”迁移而来。只有少数是仕途、商贾、从军而定居。四川人的构成主要为本土四川人和后来的移民。简捷地说,四川人原本是全国各地移民的后裔,秦灭巴蜀后,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四川大规模的移民有6次之多:

第一次发生在秦灭巴蜀到灭六国之后。秦始皇迁六国富豪入蜀,曾“移秦民万户入蜀”,一万户约为五万人,如徙赵国卓氏,齐国程郑,秦国罪人吕不韦等入蜀。

第二次发生在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东汉中原战乱,南阳、三辅居民数万家避乱入蜀,被益州牧刘焉收编为“东川兵”。三国时刘备带荆州兵万余人入蜀。西晋元康七年(297年),雍州、秦州大旱,次年略阳、天水、扶风、始平、武都、阳平等6郡流民数万家逃饥入蜀。

第三次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后,金兵南下,陕、豫、甘等地难民纷纷入四川避难。

第四次发生在元末明初,红巾军起义后,近20年战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湖北地区红巾军明玉珍部千人及随军乡民入川。明初,四川人口稀少,明王朝平定四川后,开始进行有组织的移民活动,主要是将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部分人口多的地方的人移往四川。这是第一次“湖广填川”。 所以在现存的很多家谱族谱中,都记载着先世在明初洪武年间是如何"奉旨入川"的经历。

第五次发生在清初,也是四川人民印象最深的“湖广填川”,应当说是第二次“湖广填川”。

第六次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东北、华北、华东大批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迁移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部人口也随之内迁;解放后,“南下干部”,“三线建设”,学校分配又有不少人定居四川。

在历史上六次移民中,以第五次为代表的“湖广填四川”,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这次移民的特点:一是时间长,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规模移民开始,至乾隆六十年(1795))为止,持续长达112年之久。二是规模大,在一个世纪内,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为95万人,川中地区接纳的移民为215万人,川南地区接纳的移民为312万人,全省共接纳的移民达623万人,占四川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现川渝人中绝大多数人的祖先都是第五次“湖广填四川”迁移而来。三是省籍来源广,当时有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广西、陕西、贵州、云南、山西、河南、山东等十几个省份的移民被卷入这次移民浪潮。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第五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经历了始于顺治末年,高潮起自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尾声于嘉庆年间。大致为三个阶段;

移民入川的初期阶段。大体是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军攻克成都,并控制全川,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招民垦荒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因当时的客观原因和全国性的垦荒政策不完善,不能解决四川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继而又发生了“吴三桂之乱”,局部战争达七年之久,邻近移民至蜀的垦荒者,多死于战乱,造成了恶劣影响。加上第一阶段移民均带有强制性,各种原因致使初期阶段移民受到很大挫折。

移民入川的第二阶段,大体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乾隆六十1795),长达112年。在这个阶段的移民过程中,清朝廷始终坚持治以安民为本的政策不动摇。开始制定了“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经垦熟,不许原主复问”。这就解决了原主与垦荒者的纠纷,使移民放心垦荒耕种,由此推动了移民潮的迅速到来。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四川有些地方官员急于清丈垦熟之田,增加钱粮。康熙即渝四川巡抚以湖广丈田生事扰民为戒,不能匆忙在川丈田,并告诫刚上任的巡抚年羹尧:为巡抚者,若一到任,即欲清丈田亩,增加钱粮,即不得民心矣!”。随后又多次御批:尔须使百姓相安,钱粮以渐次清查也,此为四川第一要事”。到了乾隆中期,各省移民入川仍络绎不绝,地方官员认为四川已无地可垦了。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请禁外省民人入川,乾隆批驳:“所奏尚于事理未协,此等无业贫民,转徒往来,不过以川省地广粮多,为自求口食之计,又岂能概行阻绝?”。历史证明,没有稳定的政策,移民的规模不可能这么浩大。

移民入川第三阶段大体是嘉庆元年(1796)算起,移民入蜀进入尾声。这时四川境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又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广安现辖境内尤突出,这时已不象康乾盛世那样太平了。直到同治年间,仍有少量移民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