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成姓网 > 成氏源流 成氏源流

湖南省蓝山县成氏分布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成姓展区

湖南省蓝山县成氏分布县内12个乡镇、24个村,总人口7000余人。

    富阳村:属塔峰镇,城南一华里,是景隽、昭明南迁定居之处,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现有人口1500多人。

    西外村:与富阳村紧相邻,有成氏20余户,100来人。

    洪田村:在县城东北面六华里处,元末明初由富阳迁来,有成氏70余户,300多人。

    岭脚村:在富阳村南34华里,沿永连公路旁居住,共50多户,250来人。

    毛俊镇石坪村:离县城30华里,有30来户,120多人。

    汇源乡源峰村:在富阳村西一山之隔,分四个自然村居住;共100来户,400多人。是富阳村族人守护山林而迁来居住。

    所城镇洞头、岩口、长铺、良村及黄泥铺等处:除洞头村30来户、140来人是成氏一姓一村居住,另四处与其他姓同村居住,每处510户,共150来人。

 

    竹管寺镇成家村:地处县城北,距富阳8公里,宋仁宗时,景隽十八代孙德豪由廉州为官卸任后携父母迁凤源坊(即今成家村),而兄德本仍居富阳。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繁衍四十余代,现有800多户,3800余人,是蓝山县成氏人口最多的自然村。

    竹管寺镇上丰头、圹复村:这两个村在成家村南3华里,与成家村田土山水相连,共90来户,380人。明清时代由成家村迁来。

    祠市乡宅头竹园下村:宋朝末期德豪第五代孙(景隽第二十三代孙)焕郎(又名成洋),于宋代理宗时期从成家村迁来,现有30来户,140来人。

    犁头乡犁头村、山背村:地处与宁远交界的高山区,共40来户,130多人,他们的祖辈从成家村迁来守护山林,而后世代在此居住。

    除上述外,田心乡、尚屏乡、大桥乡、紫良乡、大麻乡等还有9处,每村35户成氏族人分散居住。

   二、祁阳县、冷水滩区和芝山区(原称零陵):

    这三个县区的成氏主要分布在祁阳县文明铺镇、冷水滩区普利桥镇、芝山区天字地及衡阳市的祁东县砖圹镇等处。他们的开基始祖是景隽第五代孙昌义(字作谊,生于隋仁寿甲子年),唐朝初期任祁阳县令,而在祁阳立家发业,之后其子孙后代再分迁冷水滩、零陵、祁东等地。这四个县区共有成氏1000余户,4500多人。

 

    宁远县:居住在冷水镇的百美、三角嘴、  头、宝山四个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3700多人),东城乡上、下成家(155440多人)、汪井乡老屋地成家(70300多人)、清水桥镇成家(60250人)以及下坠乡成家(2090多人)。宁远成氏都是由蓝山竹管寺镇成家村的焕郎公第十代孙在宋代中后期从竹园下迁居过来。

    临武县楚江乡富圹村:与蓝山县新圩乡三合村相邻。分三个自然村居住,共有110户,500来人。明代迁来此居住。

    宜章县黄沙镇新坌村和梅田镇成家,是明朝时期由蓝山县塔峰镇洪田村迁来,共有120多户,580人。他们的字辈一直按蓝山老家顺序排列,现已繁衍到景隽后第五十七代的常字辈。

    衡阳县和衡南县有3个村的成氏是从蓝山富阳迁来。

    桂阳县樟树下成家以及江华县有两个村是蓝山迁来。

    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大路边村,107国道由此通过,这一带的4000多成氏,开基始祖系景隽公第三十一世孙吉进。其祖父子富明朝时期任中山县令未归,吉进从中山路经连州大路边,见此风光秀丽,遂择地而居,至今仅20来代,已成泱泱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