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温姓网 > 温氏源流 温氏源流

太原温氏族谱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温姓展区
太原温氏族谱

中华温氏网 2010年6月27日 温祖强

         江西石城《太原温氏同保祖位下九族大乘谱》(序一)称,温氏始祖乃来自黄帝炎孙。

         相传华夏百姓皆系黄炎子孙,然传说而已,未证其实。而百姓家乘、族谱,沿着历史考究,便使这种传说有了实实在在的佐证和依据。翻开太原温氏族谱,便知上自轩辕黄帝、玄嚣、 极、帝喾、峤极、后稷等数十世到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再从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国为侯是为唐叔虞,历晋侯燮公等八十余世到同保公生九子分九支传四十余世到如今,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历在目。从我温氏太原始祖叔虞于公元前1106年受封唐国侯算起,至今已历三千一百多年;若从轩辕黄帝算起,则已有五千年历史,与我华夏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史共久长,并为这个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叔虞封地于唐,其子燮公袭封后便改唐国为晋国,晋公族封河南温邑而得姓,乃尊唐叔虞为温氏太始祖。

           尔后,到西汉恂侯疥之后何公定居太原祈县,温郡太原始此。由是生发开来播迁各地之温氏皆以太原为堂号,祖宗神位牌上皆书以“太原堂上……神位”。后燮公传四十五世至序公,庠公兄弟(周——唐世系图),自后派分东南,我南派庠公传五十七世祖厚孙公(鼻祖),仕东汉太傅,再传至六十七世祖峤公,官东晋江州刺史,因勤王有功,封建宁开国公,始安郡王,先后居官九江,武昌,病逝后运葬豫章(今江西南昌)。再传至七十八世皋公于唐初武德元年(618)携家属入籍浙江,任扬州刺史。皋公次子穆公(字明由),奉旨仕浙江温州大夫而居温州。穆公次子颙公徙居浙江永嘉,仕枢密使,于咸亨三年(672)奉旨入赣任虔州(今赣州)刺史,是为江南开基始祖。

          颙公之子讠利 字衡斋,于唐开元癸丑(713)仕虔化(今江西宁都)令,因惠政于民,民戴恩留之,遂家于宁都。讠利 公生四子曰:如璋、如珪、如玉、如金。其次子如珪(本祖)传至五代孙少四郎(源宗)于唐开成元年(836)从宁都徙居石城温坊檀树下。大中元年(847)生子同保;同保公又由檀树下辗转移居柏林里野芋窝(即今岩岭乡堂下村)开基,娶赖氏生九子:春、夏、秋、冬、尚、高、林、兴、旺。自始子孙繁衍,并由江西石城生发开来,遂播迁周边各县市乃至省内外,国内外——这便是我温氏之所由来也。

        据此温氏之谱实谱温氏之祖与裔也。由是亦知我同保公乃 讠利 祖次子如珪公之裔也。同保公是江西石城堂下开基发祥始祖也。③

温氏播衍五洲四海

    华夏温氏自封姓以来,始祖播衍裔孙在神洲大地上已超越百万人数,始于原地河内温邑(今河南温县),迁山西太原,然再由太原迁——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及东南亚等。五胡乱华时,南迁的温氏大多在浙江的温州、永嘉;江苏的扬州,江西的赣州、宁都、石城兴国、永丰、会昌、泰和、吉安、广昌等;福建的宁化、祖地石壁、建宁、泰宁、归化、清流、将乐、长汀、上杭、福安、莆城等县;广东的梅县、武平、兴安、大埔;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

  目前,在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温氏裔孙最为普遍。马来西亚温氏已超越六千余人。在江西石城县,人口总计29万,温氏已越6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泰宁温氏属客家人

最近,作者进行了大量调研,考证了泰宁县枚口乡上居洋村、弋口温家坊村、下居洋村及县内乡镇温氏家族系属客家人。上居洋村《温氏族谱》载:本村始祖系太原温氏始祖一世同保公第九子、二世元旺公次子、三世瑗翁次子(万良)、四世二郎次子、五世伟贤次子、六世若凤、七世起腾次子、八世成武长子、九世举郎三子、十世仕贤长子、十一世彦德公之后裔。由江西省赣洲府宁都京族洲石城县霸口逐迁移福建省邵武府泰宁县之南乡,距城40多里,地名上居洋岭。这里的裔孙除迁移本县各乡镇外,还有部分迁汀洲(今长汀)、宁化和归化等。

由于年代久远,上居洋先祖只举例止四世二郎公。从五世~十一世彦德公裔孙(略)。这足已说明泰宁境内温氏始祖完全是太原温氏同保祖位下九族的裔孙。《温氏族谱》载:“五胡乱华之际,温氏族人随中原士族南迁。”自晋历南北朝隋唐五代前后五个多世纪,中原大地,大江南北,或举族、或分散、或长驱、或近徙,移民们断断续续,自北而南,四处播迁。

泰宁县境内温氏家族至今的建筑、农耕、习俗、风土人情、文化、生活,仍保留了客家人原本风俗习惯,语言、地方方言有许多方面与石城、宁化客家方言相同和相似之处,尤其红、白喜事更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