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佘姓网 > 佘氏源流 佘氏源流

綦江佘氏源流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佘姓展区
綦江县佘氏

1、綦江佘氏源流

       据綦江佘氏族谱记载:佘氏是大禹少子雯之后裔,封于佘国,子孙因此以佘为姓。夏时,佘国为有穷氏所灭,雯的第五代孙率子孙迁中国北方,历经殷、周、秦、汉、隋、唐。直到北宋初年(约公元960年),佘志龙任河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到佘志龙的第7代孙佘朱陵住河北等地,称“关王”,与元朝结仇,子孙不愿臣服元朝。到14代佘达理,归顺明朝,授虞侯之职,其四子皆授总兵。当时有“五虎啖猪”的谣传:达理长子天文迁江南;三子天全迁陕西;四子天才迁湖广;达理和次子天武迁四川。16代本的长子永道迁永宁;次子永俭迁桐梓;三子永立迁云南;四子永智迁贵州;五子永位入古蔺州。18代佘世开为明朝宣抚司。22代佘瀛镇守永宁,明天启年间被逼谋反,株连九族。21代佘子贵父子逃亡他乡,天启四年“蒙恩赦回”。

       再迁祖23代佘贵邦,康熙九年(1670年)落业綦江佘家湾,成为綦江佘氏始祖。康熙19年(1680年)奉命驻守江津梅子口,以遏制吴王余党,时年70多岁,为贼所败,碎其尸,腿有黑痣,获其腿。清廷认为佘贵邦老而忠烈,葬以大将军礼,建忠祠,世享血食,封其子在朝世袭云骑尉。繁衍到25代佘含全,下分三支。旧谱记载,綦江佘氏从始祖到32代,计有佘裔417人。

2、綦江佘氏修谱

       綦江佘氏原未有老谱。从1994年起,由佘大宽等组成修谱小组,在佘家湾召开“清明会”并成为“清宗委员会”,由佘大宽、佘光有、佘宗林、佘仁国等四辈10多人组成,分管各项工作。历时一年,重修族谱。谱载佘裔从始祖志龙公至世字辈38代,计有佘裔2190人。

3、綦江佘氏辈序  

綦江佘氏原有辈序28字:

祖尚延显正光大,宗仁应兆世文明,

安邦定国兴朝盛,绍德联元代永登。

新谱增如下14字:

顶天立地乾坤镇,沥山带河保太平。

4、綦江佘氏24代发展状况

       从公元(960―1127年)北宋初佘志龙为1世祖。

一世祖佘志龙(960―1127年),爱好读书,文武双全,定居河北淮南,终年70岁,是佘家湾、白沙镇始祖。

二世祖佘礼佘仁兄弟,生于河北黄天荡。后遭金国入侵,佘礼勇保佘志龙安全,被皇帝授以“兵法善于,弓能飞剑”匾额。为打败入侵者,佘礼效死效忠,忠于父愿,报效国家,取得了胜利,终年67岁。

三世祖佘徽,往黄河金怒,后迁他乡。

四世祖德贞,按照佘徽要求,执法甚严,取得军心,受到都督的奖励,甚得民心,并选为将军。

五世祖大智、大器两兄弟,大智迁安徽铜陵。均从军,爱好读书学习,身材高大。大器稍瘦,带的文书和武将全部遇害。

六世祖宝珍、宝连,宝珍年青时爱好喝酒作诗,后来戒酒戒诗。他们的父亲佘刚是文官,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后来回到河北幽川原地,编写军事书籍。

九世祖元章,在佘家祠堂组织一批人马,成立了独立的武装力量,戍守边关。由于官兵大量伤亡,难以恢复,最后失败。

十世祖佘有位,精通文武,受官兵尊敬,得名为“昔日英雄”。劳累成疾,死于痨病。  

十一世祖佘舟,身体健壮,皮肤较黑,头发较黄,是一个有计谋的武官,爱好唱歌和音乐,严守边防,是有名的元将之一。

十四世祖达礼,于明朝初招为大使,提出安抚民心,戒杀平民的主张。太祖时封都虞侯,有四子,各授制使,轮番杀敌,战功喜人,太祖手书“慰劳”。后去乌江休养。有四子天文、天武、天全、天才。

十五世祖天武(1137年)。洪武4年,因分位虞侯王有功,天文被安排到湖北,天武被安排到并州,天全去嘛哈州,天才迁湖广。天武和父亲达礼进入四川成都,为川始祖之一。

十六世祖佘本,迁合江、永川、江津一带,有五子:永道、永俭、永立、永智、永位。

十七世祖永位,和胞兄永道,各迁铜仁、黄川、云南等地。

十八世祖佘开,有二子:国固、国宝。国固武官,在朝廷做官。

十九世祖国固,带兵,后离开朝廷。得三子:文忠、文美、文华。

二十一世祖子贵,有五子,佘弯迁永川松溪,佘风迁合江小石曹(泸川),佘龙迁江津(钱家沟),佘虎迁成都佘家咀,佘豹迁入贵州仁怀小里村。

二十二世祖佘虎,从贵州迁成都,又返回重庆。

二十三世祖贵邦,1689年和弟立邦一起回綦江,有五子:在国、在侯、在任、在伦、在乡。太祖爱好读书,从事教书为本。1671年,立邦被赐大将军称号,到云南、贵州任职。康熙30年,住江津、梅子口。1830年修贵邦子墓。

二十四世祖贵邦长子在朝,爱好书画。在朝四子佘铨,擅弹琴。后分为三支,都在江津发展。

(根据提供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