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申姓网 > 申氏源流 申氏源流

申姓源于姜姓二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申姓展区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吕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炎帝的后人吕氏一族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

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敕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地(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时,该吕氏一族被迫放弃吕地,迁居于申地。当时的申地在长江下游近海口一带的申江平原,即扬子江(黄浦江)两岸地区,扬子江时称“申江”,因此史称该族为“申吕”。

申吕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史称申吕国,为伯爵,国君因称申伯吕。

在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三十一年~周桓王姬林九年之间(楚武王熊通元~十三年,公元前740~前711年),楚武王率大军侵入鄀地(今河南内乡与陕西商州之间),兼伐申吕国。当时周平王曾派军保护申吕国,结果被楚武王击败王师,申吕国被楚国吞灭。从此熊通趾高气扬,开始称王,并恃强与周王朝以及姬姓诸夏抗衡,史称楚武王。

之后,楚武王以申吕国之地为太子熊赀之保(封邑、私军之地),申伯吕成为楚国大夫,世代负责辅佐楚国太子,后世代成为楚国重臣大姓之一。此后,申吕国之地多为楚国太子的邑地。

申吕国灭亡后,其王族后人以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申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申氏、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到了战国末期,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公子春申君黄歇曾据有申江平原地区,因此申江又被改称“春申江”,至今仍有人使用该地名,如“春申日报”、“春申大酒店”、“春申号驳轮”等等。

诸多文献历来分辨不清申国、西申国、东申国、申吕国之间的差别,经常混为一谈,甚至认为“申、西申、东申、申吕不分”,这是错误的,至少会引起衍分姓氏起源判定上的混乱。

申国、西申国、东申国、申吕国在建国时间、地域、成因、以及消亡的过程上各有不同,因此产生的姓氏起因也不同,应当予以认真考证、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