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孙姓网 > 孙氏源流 孙氏源流

源流-乐安孙氏源流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孙姓展区
乐安孙氏,出自舜之后,初姓妫,殷封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商均(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封舜之子商均于虞)直系后裔妫满为陈候,在河南东邻和安徽一带建国,都于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妫满殁,谥号“陈胡公”,其裔即以“陈”为姓。春秋时期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之子大夫陈完逃奔齐国,后受齐桓公器重,任为掌百工和管理手工业的“工正”,为忘陈国之痛,改姓陈为田(当时陈与田同音同意),字敬仲。完四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字子占,因伐莒有功,齐景公于公元前523年赐姓孙,食采乐安,古城在今山东广饶。孙书为乐安郡孙氏始祖,乐安孙氏迄今已有2532年历史。

     孙书子恁,为齐卿,恁生武。孙武字长卿,因齐国田鲍栾高四族谋乱,故奔吴。公元前512年,经伍子胥七荐,吴王阖闾召见,献《孙子兵法》13篇,拜为将,遂使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武生三子驰、明、敌,吴王封孙明为富春候,传裔吴地,称富春堂,与乐安堂同宗。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孙子兵法》被尊为“兵学圣典”,是世界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的研究战略战术理论的军事著作。

明生二子显与顺,顺生机,机生六子,其中四子操英武俊杰,有将门之风,被燕王看中招为驸马而北上入赘,并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78年在阿、鄄(即今鲁西南东阿和鄄城一带)之间生膑,为武子六世孙。孙膑据传本名孙宾,与庞涓同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能而诳其至,处以膑刑,故名孙膑。后经齐使秘密接回齐国,齐王任为军师,著名的围魏救赵、大败魏军的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之战和减灶诱敌、计杀庞涓的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之战皆出自其谋。后辞官归隐,潜心著书,写下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东汉末年已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

        膑子胜,为秦将;孙名盖,为汉中郡守;曾孙知,封武信侯;七世孙卿为汉侍中(为丞相属官,可代皇帝与公卿议朝政);八世孙恁将军;九世孙询为安定郡(在今甘肃、宁夏一带)太守;十一世孙通、敻,孙通的子孙世居河北清河,孙敻为东汉天水(今甘肃东南)太守,后徙居山东青州(辖今山东北部及河北吴桥县地,治所在今临淄北)。十二世孙厚为大将军;十三世孙瑶为东汉中郎将;十四世孙邃为清河太守;十五世孙倏为洛阳令;十六世孙国为东汉尚书郎;十七世孙耽为汉阳(在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太守。耽生二子:长子钟,次子旃为山西太原太守。孙钟子孙坚为长沙太守,孙坚生六子,长子孙策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重要奠基人、次子孙权为东吴大帝,至此膑传二十代,武传二十五代。

       孙权(公元182-252年),十九岁袭兄职接管江东政权,公元208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军。公元222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县)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东吴,在位31年。公元230年,他派大将卫温率1万人的大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他设置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