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豫南边陲,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东襟合肥,南邻武汉,北达郑州,106国道、312国道、大广高速穿越全境,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20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6万。
新县地跨江淮,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3%,植被覆盖率达95%,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风景名胜遍布境内,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走出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54位省部级干部,留下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3处,市级300多处。
新县原名“经扶县”,以原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字命名。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新县获得解放,经刘伯承司令员提议,邓小平政委签批,改“经扶县”为“新县”。
二、始迁祖
“楚黄系”是吴越国王钱镠后裔在湖北北部居住的一支系。武肃王十三世孙钱国宝,字肃瑜,号远村。宋末中浙江乡试,初知麻阳,继任江夏令,清廉爱国,政绩卓著,诰授文林郎。其夫人甘氏贤淑有才,内助丈夫,治政有功,诰授孺人,旋封恭人。公解任后逝履所及,爱坡邑汲源之胜,选居微山。后携四子归浙,长子迁之河南,次子迁居攀城,留甘夫人及三子宗甫公定居微山。由是国宝公、甘太君为钱氏楚黄系一世祖。七百余年,吾族人才济济,屡建功勋,家族长兴不衰。国宝公支下迁居新县(原光山县),先后有几支。
——吴越国王钱镠公二十一世孙齐家公,次房立学公之子二十三世文玉公,因避战乱,携夫人及子女,从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微山村迁往今河南省新县苏河镇新光村钱家大湾定居。文玉公生二子,名国珍、汉珍。国珍之子连吉配廖氏生五子:宗圣、宗学、宗文、宗周、宗孟。后来宗圣、宗文、宗孟三公后代迁往江南广德。宗学、宗周二公在钱家大湾繁衍400多人。期间三十二世光彩公分支迁居光山县殷棚乡杨冲村杨楼。现有20多户安居新集,即今新县县城。
——二十八世孙士荣公在清朝中期从大悟县四姑镇微山钱家大湾南迁至河南省新集(原光山县)苏河街定居。经过200多年繁衍发展,现有200多人,居苏河街道、新县城关及光山县牢山王冲。士荣公第四世孙光兴等三户及五世孙世福、世太等七户迁往江南广德及江苏一带。
——二十四世钱惟则公,配曾氏、王氏,居大悟县四姑镇上杨家田。约十八世纪初叶,二十五世钱之三公,配裴氏、何氏迁居至河南省光山县殷棚乡钱湾。传至今计十四世,约300多年,繁衍600余人。
——光山县以寨河为主,因行政区域不同,光山、息县、商城、潢川、罗山周党、新县部分所居钱氏,原字派与新县钱大湾楚黄系字派相同。传说在清末秀才赶考与楚黄系考官发生误会后,他们另立门户,自修祠堂,自修家谱,自起二十字派号:“有志福基长,鸿勋焕瑞光。蕃昌绵厚泽,世毓桂兰芳。”这跟楚黄系的:“作人光世运,崇德启文明。锦树传家绣,金书受国旌。”二十字派之字虽然不同,但辈分派系对应,也与“百字派”一一对应。一百多年前,该系祠堂与族谱毁于战火,以后没再续谱。好在光山北支系于新县楚黄系古今多有人员相互往来,长幼尊卑,以礼相称,从未乱套。
新县钱氏世系
一世钱镠 二世元瓘 三世弘俶 四世惟演 五世暄 六世景臻 七世忱 八世瑞礼 九世筜 十世象祖 十一世泽 十二世可权 十三世国宝 十四世宗甫 十五世文德 十六世志富 十七世恩斌 十八世敏 十九世琼 二十世守礼 二十一世家齐 二十二世立学 二十三世文玉【1】 二十四世国珍 二十五世连吉 二十六世宗圣、宗学 二十七世志鳌、志玥、志奎、志璜 二十八世志孔、明孔、会孔 二十九世广江、广朝、广池、广梅、广贤 三十世作玉、作寿、仁宗、作禄、作先、作宝、作旺、作纲 三十一世人万、人玉、人升、人瑞、人登、人应、人进、人科、人志、人夷、人国 三十二世光增、光祥、光虎、光信、光兴、光铎、嗣、光洪、光宗、光荣、光炳、光朝、光彩、光朗、光勋、光明、光显、光焕、光昆、美元、福照 三十三世世福、世太、基君、基臣 三十四世运长、运满、长明、长智、钱军、运平、运周、有道、和平、长富、长太等三十五世文旭、崇喜、文长、从根、从国、从友、钱文、洪波、从海、钱伦、海洋、小明、从山、宏富、新国、从坤、宏军等 三十六世德怀、德意、勋民、振兴、钱星、宏伟、钱俊、思翰、晨阳、浩林等 三十七世胜文、钱磊等。
新县钱氏秉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注重家族文化教育,期间多有杰出学子。如钱海涛(35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位,现供职于中国地震局;钱磊(36世),求学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为新县钱氏青年之楷模。
三、中将钱钧
钱钧(1904--1990)吴越国王钱镠三十四世孙,原名钱运彬,河南光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鄂豫皖特别区委手枪队队长,1930年4月参加光山殷区农民武装起义,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连指导员、连长。率连参加河南双桥镇战斗,俘国民党政府军师长岳维俊。后任第四军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军侦察科科长。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团长、旅长。参加开辟泰山、沂蒙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任山东军区第九师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鲁中南军区司令,胶东军区副司令。率部参加了孟良崮、莱芜、济南、淮海战役。战争年代钱钧负伤13次,伤15处,被评为一等甲级残废。建国后,历任浙江军区副司令、浙江省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因病逝世,终年85岁。著有回忆方章《从放牛娃到上少林寺学艺》、《董老领我入党宣誓》、《无人区升起了炊烟》、《忆济南战役》等。
四、族人期待
信阳钱氏精英在修“越楚祠”、祭祖拜祖和编撰华中《钱氏家乘》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特别是钱王三十四世孙钱运长(新县新光村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信阳市“劳动模范”、信阳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钱有道(新县新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新县新立资金互助社社长)、钱运周、钱运平、钱崇根;光山县三十四世钱长明(乡武装部部长、乡党委副书记、乡联社主任)、钱宏富、钱德怀、钱崇坤;罗山县钱军、钱崇喜、钱文耀、钱新国、钱长文;息县钱长太、钱长智、钱长富都做出了表率,积极开展家族联谊活动,是出了力、流了汗的,受到族人拥护,族人强烈要求修谱,各县宗长也都极力主张全族有一部新的家谱,将新县、光山、罗山、息县的钱氏统一为一个字派号,以利钱氏家族团结,虽有困难,但大家都愿意尽自己一份力量,在家族团结、发展、延续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