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阳概况
古地区名,春秋晋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晋国】始启南阳”;战国属魏,《国策·西周》“魏之南阳”;又属韩,《通鑑》周赧王五十二年(前263年)。战国时属楚,地居古代中原的南方,位于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国策·秦策》“楚败南阳”即此;《史记·六国年表》载前263年“秦攻韩,取南阳”即南阳。
郡名 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宛县(今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及湖北大洪山以北广水市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邓州(治穰县,今邓州市)为南阳郡。
府名 元至元八年(1271年)升申州置,治南阳(市)。明朝辖境相当今河南方城山、伏牛山以南,舞阳、桐柏以西地。1913年废。
市名 在河南省西南部,焦枝、沪陕铁路交汇于此,沪陕高速、日南高速、许南高速、二广高速、内邓高速、武西高速、临三高速(临川至三亚)等多条高速公路,遍布南阳境内。航空港及312、207、209国道四通八达。南滨白河。辖邓州市、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桐柏县、唐河县、方城县、南召县、社旗县、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南阳新区、鸭河口工区、官庄工区等17个县市区,209个乡镇办事处。南阳有“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政治家百里奚、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发明家王永明、作家二月河。西周为申国地。春秋楚邑。秦设宛县,为南阳郡治。隋改南阳县。元以后为南阳府治。1948年折南阳县城区设市。以南山之阳得名。人口1163万人。矿产有石油等,工业有丝绸、炼油、机械、电子、皮革、卷烟、装备制造、电子能源、冶金建材、汽车配件等产品。工业总产值居河南省第三位。南阳地处北纬34°41′--34°37′,东经112°21′--112°20′,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农产有小麦、玉米、芝麻、棉花、薯娄、豆娄等。并产玉石、榨蚕丝,盛产黄牛。名胜古迹有卧龙岗武侯祠、医圣祠、百里奚故里、张衡墓、五代王侯祠、福胜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阳理工学院。
二、南阳钱氏始迁祖
根据钱明绪主编的《南阳钱氏宗谱》2012年版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谥武肃王),创建吴越国,传三世五王。自887年至978年,五王实际治理吴越92年。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弘俶(谥忠懿王)秉承祖训,纳土归宋,被宋先后封淮海国王、汉南王、南阳国王(治所在邓州)、邓州王。自986年2月至988年8月钱弘俶在南阳(邓州)执政二年零七个月,于988年8月24日暴卒于邓州钱王府内。
南阳钱氏始迁祖钱溍(969.03.21—1042.11.05),是一世祖钱镠曾孙,二世祖钱元瓘(文穆王)孙,三世祖钱弘俶第七子。
钱集钱氏世系
一世钱镠 二世钱元瓘 三世钱弘俶 四世钱溍 五世钱基、钱埕、钱垄、钱堡、钱垩、钱坚 六世钱泰 七世钱盛鼎 八世钱武秉 九世钱陵益 十世钱春屹 十一世钱矗 十二世钱劵方 十三世钱传普 十四世钱刚 十五世钱宝厦 十六世钱乾 十七世钱章俨 十八世钱贯邦 十九世钱日凝 二十世钱清冠、钱博 二十一世钱栗 二十二世钱进贤 二十三世钱忠平 二十四世钱成 二十五世钱礼、钱义、钱仁、钱智、钱信 二十六世钱纪 钱兰珉 二十七世钱桂禄 二十八世钱冕良、钱天佑、钱冕咏 二十九世钱旒旺 三十世钱尊溪、钱九思、钱志善 三十一世钱温捷、钱之政、钱琪 三十二世钱良翼、钱尔用 三十三世钱恭旭、钱子龙 三十四世钱可贵 三十五世钱光舆 三十六世钱裕慈、钱裕照 三十七世钱发聚、钱发山、钱发根 三十八世钱祥山、钱祥海、钱祥同、钱祥学 三十九世钱世存 四十世钱育强 四十一世钱其炳、钱其红、钱其洲 四十二世钱长俊 四十三世钱永臣、钱创建 四十四世钱书星 四十五世钱嘉兴 四十六世钱绪果
三、南阳望族
钱弘俶于988年8月24日薨,其七子宋武卫将军钱惟溍于989年2月从邓州钱王府徙居邓州市刘集镇钱集村,至2011年已有1022年的历史。
南阳钱氏以邓州钱集为根源地,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和迁徙,现已分支颇多。分布在两省(豫鄂)4市(南阳、驻马店、周口、襄阳)11个县(市、区);主要聚居南阳市辖邓州、新野、宛城、卧龙、南召、方城、唐河、社旗等8个县(市、区)及河南省泌阳县、西华县和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总计74个自然村,包括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在内有3147户,15263人。分布在邓州市有16个自然村、街道居民小组;新野县有7个自然村;宛城区有10个自然村;南召县有3个自然村;卧龙区有14个自然村;方城县有2个自然村;唐河县有6个自然村;社旗县有2个自然村;驻马店市泌阳县有11个自然村;周口市西华县有1个自然村;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个自然村。
邓州刘集钱氏自第七世钱盛鼎起到第三十四世钱俭森止,基本上使用的是吴越钱氏百字辈谱。为了让钱氏后裔牢记自己是从邓州支系迁出的,创造了邓州钱氏32个字辈谱。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在武肃王钱镠第三十世孙钱九思等人主持下,创造了邓州钱氏32个字辈谱,并将邓州钱氏32个字辈谱、吴越钱氏百字辈谱,分别立碑昭示在五代王侯祠望乡台上。碑刻了32字辈谱:“光裕发祥,世泽其长。诗书允绪,忠孝维良。景文崇秀,履泰锡康。绍宗继祖,应兆克昌。”邓州钱氏“光”字辈的人,即武肃王35世孙。现已繁衍到“绪”字辈的人,即钱镠46世孙。邓州钱氏字辈碑于1958年被毁,刻有字辈的碑帽长期隐藏于地下,导致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不知道字辈谱而乱取名字,造成世次和世系紊乱。自2012年7月起,凡邓州钱集支系的南阳钱氏,务必遵循32个字辈谱为新生儿取名。邓州钱氏32个字辈谱用毕,启用吴越钱氏百字辈谱中的67个字—“紫”为新生儿取名。
南阳钱氏以邓州市刘集镇钱集村为根源地,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和迁徙,现已分支广泛,始终遵循钱王的“八训”、“遗训”及“家训”,使南阳钱氏成为“耕读之家”,良好的家风,受人羡慕。钱氏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家兴族旺,成为南阳望族。
四、南阳哺育钱复三代人
“我的曾祖父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河南省淅川直隶厅同知,先父在新野县出生。”2012年4月2日,武肃王钱镠36世孙,原台湾“外交部长、监察院长”,现任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国泰世华银行董事和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河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所言。节目播出后引起河南省南阳市政府的关注,南阳钱氏积极参与。南阳钱镠文化研究会会长钱明绪根据市领导“尽快查清钱复家世”的批示,组织钱氏有关人员立即查找资料,终于考查清钱复家世,确认南阳哺育钱复三代人。
钱复曾祖父钱绳祖(1858--1932),武肃王钱镠33世孙,字筱修,清朝监生,浙江省仁和县人。在光绪十三年五月至光绪十六年五月(1887.5—1890.5)任河南省宁陵县知县。清光绪二十年六月至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894.6—1902.7)钱绳祖任新野县知县,在县衙附近买一所民宅,安置好家眷。光绪二十八年八月至光绪三十三年五月(1902-8—1907.5),钱绳祖历任南阳府辖的淅川厅抚民同知,河南省辖的直隶厅抚民同知(1905年淅川厅由府辖升为省辖的唯一直隶厅,1913年废厅改县)。其家眷仍在新野县城。光绪三十二年六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1907.6—1911.12),钱绳祖调任南阳府经历(执掌出纳、文书的官职)。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9),将家眷自新野县城迁居南阳府衙附近。清朝亡,钱绳祖在南阳家赋闲,抚养和调教孙子钱思亮。后于中华民国六年(1917)携家眷自南阳迁居北京。 2014年4月20—23日,钱复率领夫人田玲玲等一行8人应邀对河南省南阳市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受到南阳市党政领导及钱氏宗亲热情接待。南阳市书记穆为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华一家亲,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人民心相系之,情相融之。钱复致答谢辞。他说,我的曾祖父钱绳祖曾在新野县、淅川县、南阳府任职和生活23年;祖父钱鸿业在新野和南阳生活16年;父亲钱思亮出生于新野,在新野和南阳生活9年。从这个意义说,南阳也是我的故乡,让我倍感亲切。我愿不遗余力推动两地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五、五代王侯祠
忠懿王钱弘俶薨后,钱惟溍无意为官,上表,婉拒袭爵,求归故里,清明祭祖。宋太宗久置不理。惟溍久候无旨,率眷离邓回归。行至邓州钱集,圣旨到,宣旨:“居邓居汴,任尔选择,勿返故里。”钱惟溍和妻子程氏则望着邓州钱集,这里是荒无人烟,荆棘丛生的原野,坚决要求“隐居此处,垦荒种地”。因此处为邓州辖境,符合“居邓”旨意,故得以恩准。
是年秋,宋朝皇帝太宗赵光义拨款在钱集建祠堂,敕钱惟溍主持。自989年(瑞拱二年)10月至993年(宋淳化四年)10月,在钱集村建起“五代王侯祠”。正殿门上方高悬着宋太宗钦赐的“五代王侯祠”匾额,殿内供奉着吴越国三世五王的塑像和灵位牌。钱惟溍守卫“五代王侯祠”,焚香祭祖。
自宋至清,五代王侯祠在战乱中几经建毁。1950年后期五代王侯祠的附属建筑物全部被拆毁,并焚毁了始迁祖钱惟溍夫妇墓碑。1968年文革运动中,彻底拆毁了五代王侯祠,一部分物料建了刘集小学,一部分物料建了张庄粮库。
目前南阳钱氏由钱明绪先生牵头组织钱氏精英们正在紧锣密鼓编写重建五代王侯祠方案,待批准后,将举族人之力共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