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常姓网 > 常氏源流 常氏源流

云南建水常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常姓展区

 云南的常姓是个外来姓氏,最早是在明朝初年迁居到云南的,至今共有600余年的历史,现在云南约有10000多人。 

我千里寻踪云南常姓的渊源,并非仅仅是云南的常姓是那位名垂千古的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子孙后代;更重要的是,今天,透过重重的历史烟云,我们从常遇春在云南的子孙后裔那里,可以重新去体验和感受600多年前发生在明朝皇室最高层,那个惊心动魄的争夺皇权、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历史故事,以及这个故事对云南常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常氏的祖先是那个故事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那个故事曾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因为有了那段历史,才有了今天的云南常氏。 

历史的记载,似乎总是喜欢“成王败寇”,对于胜利者的记载特别详细,而对于失败者却常常语焉不详,甚至完全忽略。 

今天,云南常氏后人,将带着我们去揭秘一段尘封了数百年的姓氏迁徙历史,一个隐蔽和躲藏了数百年的姓氏生存的悲壮故事!

皇室内争 

2004年9月22日下午,我来到了常恕兴在昆明的家里。当他捧出那本厚厚的云南常氏家谱时,我分外惊讶,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制作这么精美的家谱! 

常恕兴,今年68岁了,昆明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出生于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杨家嘴村,常遇春的第20代直系子孙。 

常恕兴说,他们这支常姓来到云南完全是一个偶然。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登基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此时全国尚未完全统一,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和各路义军的割据势力依然占据着很多地方,战争还在猛烈进行之中。 

朱元璋既然已经黄袍加身,当然要考虑那些多年来跟随他打拼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武将的功劳,应当给他们荣誉和安慰,朱元璋于是便亲自定功臣名次。在所有的功臣中,常遇春排名第二位,仅在徐达之下,从这一排名当可看出常遇春对大明王朝的贡献和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了。 

常遇春在明朝建立的次年病逝于北伐途中,他当时是北伐军的大元帅,死时年仅39岁。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他的长女常氏嫁给皇太子朱标做了太子妃,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即为其所生的次子。他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次子常升被封为开国公,三子常森被授昭勇将军,常遇春的儿女在明初可谓享尽了尊荣富贵。 

1398年,做了30年皇帝的朱元璋病逝了,此时,皇太子朱标已死,便由朱标的次子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常遇春即为建文帝的外祖父。 

1402年7月,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向其侄儿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战争,他带兵打到应天(今江苏南京)金川门外,皇宫内外顿时大火弥漫。 

常遇春次子常升因为与建文帝系舅甥关系,遂组织军队进行了猛烈抵抗,无奈当时人心涣散,世子高阳王又与朱棣里应外合,朝臣士卒均不敢抵抗,常升见大势已去,悲愤激昂,最后冲入敌阵悲壮战死。

定居建水 

朱棣夺取皇位后,大肆清洗忠于建文帝的朝臣部属,被杀和充军流放者,数以万计。 

对于率军抵抗朱棣夺权的常氏兄弟,朱棣更是将之全家抄斩,财产全部没收,常升的家属子女被充军流放到远离京城数千里之外的云南临安(今建水县),而其弟常森一家则避祸逃往陕西米脂县,常森的子孙后代从此在米脂生存繁衍至今。 

常恕兴说,当年的这段历史关于常氏事迹的记载甚少,由于朱棣最终成为皇位争夺的胜利者,所以历代正史对于常升扶持建文帝率军抵抗朱棣的这段史实记载不多,即使是从古典史籍中偶然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也是不尽不实,充满了隐讳。而对于当年常升的家属子女被充军流放到云南临安,以及常氏后裔在云南的生存状况,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民间野史,更是没有记载。 

明朝皇室争夺皇位的内争和烽烟,使得享尽荣华富贵的常氏家族从此过上了流放躲藏的生活,从皇亲重臣到朝廷充军荒外边远之地的朝廷要犯,其间所遭受的痛苦、艰辛和失落就可想而知了。 

常恕兴向我讲述了一个隐蔽了几百年的常氏历史。当年,常升在战死的前夕,即预感形势极为险峻,为不绝自己香火,遂命年方九岁的长子常继宗,由亲信保护,逃往原籍安徽怀远,在从叔常富家密隐起来,并改名常侮,后果免祸,从此,常继宗的后世子孙,就世居怀远为民。这一密事,一直保密了几百年。 

而常升的次子常继祖,被充军到云南临安时,处境更加凄凉。朱棣的诏书命令常升的家属子女全部流放发配,其实朱升战死之时在应天的常氏族人也就只剩下了常升的妻子胡氏和他年幼的次子常继祖了。 

1403年一个深秋的早晨,年轻的胡氏带着年仅7岁的儿子常继祖被朝廷勒令离开京城应天,这对孤儿寡母从此便踏上了流放云南、流落他乡的途程! 

我常常想,那辆载着今日云南常氏先祖的马车颠簸流离在西去的荒远古道上,经过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历经数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云南这个当时与南宋都城同名的地方。 

那时的临安(今云南建水县),依然是一个未开发的不毛之地,临安附近,更是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野兽经常出没。胡氏母子来到这里时一定已经贫困交加了吗?一定是无比的凄凉吧?可是常氏却最终生存了下来,哪怕最艰辛,哪怕遭受最多的苦难,他们终于生存并且延续发展到了今天,而其间充满了多少辛酸,多少故事,这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常氏迁居云南,确实有着太多的偶然!我常常感叹,不仅是常氏,世界上所有姓氏的变迁、所有民族的流动、所有世人的漂泊,原本就存在许多偶然和意外。每次迁徙、每次流动、每次漂泊的背后肯定都隐藏着一个惊心动魄、一个凄婉哀怨、一个凄凉无奈的故事。如果不是那些偶然,或许,今天就会少了那许多哀婉的故事和值得记忆的历史了!

云南常氏的变迁 

胡氏和常继祖被流放云南后,便长住临安,她们举目无亲、孤苦无助,既无官职,也不沾寸禄,与普通民众同住,以务农为生,母子俩相依为命,直至老死。 

1453年,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子沐晟怜悯胡氏和常继祖的贫困,便给她们颁发了房宅一所,官田八十亩,她们的生活才逐渐有所好转。 

常继祖的后世子孙很繁荣。他一共生了六个儿子,长子和小儿子后来回归南京,并世代居住了下来,至今仍有常氏居住在南京的常府街上。他的其它四个儿子及其后裔,仍世居云南,并且人数众多,现在几乎已经遍及云南各县。他的子孙后裔于明清两代的进士和举人众多,在朝廷和地方为官的文臣武将也非常多。 

云南常姓绝大多数为常遇春和常继祖的后代子孙,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建水、通海、文山、保山、峨山、泸西、邱北、昆明、东川、元江和新平等地,后有前往湖北、四川、河南、山西、广西、台湾等地为官而落籍这些地方的常氏,也均为常遇春和常继祖的后裔。云南常氏最初以建水为聚居地,随后逐渐向通海、峨山、泸西、文山等周边地区移居,然后再向昆明、保山、东川和省外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