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常姓网 > 常氏源流 常氏源流

泰安常家由来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常姓展区

泰安常家的鼻祖讳辉,明洪武33年也就是约1398年奉命由河北枣强县乔迁岱下(泰安)汶河岸边角峪村定居的。至今有600多年。嗣后连绵不绝世代相传,以至清朝,户口繁盛,家给人足逐渐形成大族,族人多居本里.后皆有同宗后裔繁衍生息,形成异地分支。如莱芜,泰城,新太,广西百色,河南平顶山,新乡及商丘,甘肃兰州,安徽蚌埠等地。子孙愈繁分支溢广衍衍不息也,族人多以耕读为业,兼商贾旁杂,人皆勤劳智慧,志多远而性刚,祖上虽没有皇路驱车,词坛树帜,版内策名之人,但也不凡文人墨客,儒雅之士,勤于耕读为计,精于持家繁族,居家尊老睦邻乃祖功宗德之积累,后人之财富也。

明初迁徒山东的移民中,有一部分来自河北枣强。

曹树基教授在《大槐树•瓦屑坝•枣林庄――从移民地名解读我国移民史》中考证:

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只不过,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鸹窝――一个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大槐树不仅仅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它还被镌刻在古老的墓碑上,写在脆黄的族谱中。
天下不独有大槐树!来自山西大槐树的移民迁入山东济南府境,开始遇到了另一支颇具规模的移民人群――来自北平枣强县的移民。在今山东省齐河县,至少有75个村庄自称元末明初迁自枣强,虽然,同一时期来自山西的移民建立的村庄更多,达到一百多个,但是,到了山东滨县,迁自枣强的村庄多达400个,而迁自山西洪洞的不足20个。阳信、沾化两县几乎是枣强移民的一统天下。在青州府北部的临淄和淄博,也能看到同样的情形。

《山东的民俗》记:

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

明初大移民时的直隶枣强,恰如同时代的山西洪洞――移民输出地与集散地的合二为一。

泰安李军先生曾在网上发帖寻找枣强移民李氏宗亲:

枣强是作为北方一个移民的集散地,应包括真定府及其附近的地区的移民,因为真定府乃是河北地区人口密度最密集之区,也是人口外流的中心之一,洪武年间真定府人口大量迁往凤阳和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