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裴姓网 > 裴氏源流 裴氏源流

河南省光山县裴氏家族简史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裴姓展区

河南省光山县裴氏家族简史

 河南省光山县裴氏家族同系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裴姓氏族之列,在此地生息已600余年。“裴”同“陪”在此地也都念“pi”【第二声】,这可能是方言的缘故。

 光山县交通十分便利。县城东侧有106国道、京九铁路和大广高速,北有312国道、西宁铁路和沪陕高速,向南有寨【河】新【县】公路直通湖北武汉。

 根据相传和史料记载:在封建王朝时期,本支先祖因逃避战乱或其它原因同他姓氏族一起南迁入江西省【何市县不祥。据说为江西一名曰“筷子巷”,“筷子巷”又在何地我们也不知晓,烦请江西同族人告之。有可能在九江市】;明朱元璋时代,又因中原地带几经战火、人烟稀少第二次迁往湖北;最后在文八、文九二公【即本支始祖】的率领下,第三次迁徙而定居如今的河南省光山县西南部距县城3公里的裴家畈。从此,本支结束了迁徙游离生活而有定居之所。人们在此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加而被称为光山姓氏大族。裴家畈有前畈、后畈之分,文八公住前、文九公住后。裴氏祠堂座落于中心。

 而今,本支族人已分布于周边省区,人口达数万,另外也有因近代历次战争或饥荒等因素而离开本土,远居他乡。但无论身在何处,人们始终秉承“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之裴姓家风,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之教义,勤勉自律、敬老爱幼、团结互助、诚信待人,同其他氏族世代安居、和睦相处。

 据本支祠堂“谱载旧有规则”第8款记载:“族谱自始祖占籍於兹今进五百载矣,因先年谱稿未会付梓,至康熙年间遭火遗失,今尽心竭力查考数年方始粗成。若谓此谱既成之后,遂为怠忽历年久远保无遗缺乎,今自嘉庆癸亥年谱成,怠后每逢甲年务必添续另行缮册藏置祠堂。……”从中可以看出,本支族谱因遭遇大火而遗失,直到清嘉庆年间由先祖竭力查考、历经数年完成前订廿世之派系家谱,续订廿世派系于本支祠堂落成后订立后完成;第10款记载:“先年无谱故无系行,以致尊卑名多雷同,除远年无可更正外,若现在有名犯尊讳及同名者悉更之。至於十四世、十五世行内有未定名者、有名犯祖讳者,可按汝字曰字起,改至十六世【即‘思’字派】则合族尽依所定派行为始,以后各按代数字派,庶免尊卑雷同之弊。”又可见,“思”字辈为文八、文九公之后的第十六世孙【至于为伯益之后所排世数如何有待查考】,而“思”字辈的前两世分别为“汝”“曰”。从此本支方有派系循序,至今未乱。目前本支长为“本”、晚为“善”“则”【人口均不多】,人口较多为“传”、“广”、“人”【名字多写成“仁”字】。据祖辈讲:凡与本支派系相同者,均为同一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