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庞姓网 > 庞氏源流 庞氏源流

庞降与毕公高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庞姓展区
“庞降”与“毕公高”  已阅:1362 / 回复:1(楼主)  

关于庞姓来源,根据史书及文献记载,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

二:出自姬姓:为毕公高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三:襄阳庞姓:相传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

四: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西羌人中有庞恬;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又,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后改为庞姓;今满、土家、瑶、 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就以上前三种说法进行分析考辩:

第一种说法“高阳说”:

1,语出有典:《百家姓注》和《旧唐书·韦凑传》:“八恺,五臣,良佐也”。所谓八恺,意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德其利。高阳氏即黄帝后裔颛顼,其八子分别为苍舒、隤敳(退艾梼戭(桃延)、大临、庞降、庭坚、仲容、叔达。《路史》云:“颛帝后有庞氏”。据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有八子,号称“八恺”,分别形成了八个以高阳氏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庞降,在其后世子孙中,有以祖名为姓氏者,称庞氏至今,庞降被不少庞氏族人尊为得姓始祖。以上典籍应是援引更早史籍资料而来   。

2,家谱多有记载。如山东嘉祥县城南戴家店《武城庞氏宗谱》载:“今稽我庞氏一族受姓始于庞降”;金陵遗安堂《庞氏家乘》载     :“吾祖庞降为黄帝八恺之一,因才德高尚以揆百事。”有的则标明“吾族系出高阳”,如石羊庞氏乾隆墨谱序。重庆黔江始平堂庞氏,其族谱所定派语称:“初发从元恺,毕封秉正衡;遗安留厚道,季汉著高清……”还有一些支族直接以“高阳”、“颛     阳”为堂名,尊奉高阳堂上宗亲。古语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意即神灵不会享用不是与己同族类贡奉的祭品,民众也不会祭祀不是本族的祖灵)。可以肯定,庞姓族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尊奉高阳先人的。

3,庞氏为为五大古老姓氏(秦、楚、纪、周、庞)之一,在西周之前就存在庞人族群。我们今天见到的甲骨文叫殷虚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汉字形式,距今有约3600多年的历史,在已被发现的4600多个单字中有1800多个被考释辨认并成为定论,庞字在其中多次出现,其字形为 ,应该属在象形基础上的会意字,意即高屋下的龙或者说龙在高屋下。在周初毕公高庞乡封地受姓之前,庞氏族人早就存在。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庞”字的出现,甚至还有关于庞人及其族居地名的描述,在1936年6月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出现了这样一条卜辞:“妇好先共人于庞”,意思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征兵。妇好是第十一代殷商贤王武丁的王后和亲自统兵打仗的女将军。其所处年代当在公元前约1300多年左右,即距今三千三百多年以前。在这里,“庞”既是一个地名,又是一个庞氏族人聚居的地方,因为在远古,地名和族众姓氏是统一的,如“殷”,肯定是殷人聚居之地,“姬”,必定也是姬姓聚居之地。在另一条卜辞中讲,这次妇好领兵三千,肯定是在一些不小的地方征兵。这说明三千多年以前,已经有不少庞氏先人的存在。

4,文字的形成及读音:高阳八才子所处时代当属尧舜时期或夏朝初期,文字还未形成,姓氏并不严格、规范,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     会会长,现代姓氏学家何光岳先生指出:“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可能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胙土为氏”,所以在诸多古籍中鲜有对庞降子孙的记载。甚至对庞降的称谓也不尽一致,有的写成“龙降”、“尨降”、“庞江”。这也难怪,在当时无文字记载的时代,对先人记忆主要是凭口语传承,且“庞”字的古读音正好是long。(但他并非龙氏的始祖,龙氏尊奉的始祖是御龙氏刘累或龙行)。到正式“庞”字的形成,乃至庞音的固定,经历了一个统一而又漫  长的演化过程。《左传•文公十八年》有“八凱”的记载,八人中只尨降而无庞降。翻开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尨”字  的注解4:pang。通庞。庞大。柳宗元《三戒》:“虎见之,~然大物也。”

第二种可称为毕公高受姓说,或以邑受姓说。根据《史记》等各种史籍的记载,周朝建立后,文王及其后平王都大分封诸侯国,姬高被封于毕原(今陕西咸阳西北一带)。根据五等赐封的制度,毕公高又将自己的封地按邑、关、乡、亭封赐给自己的子孙,其中,将他的一支庶封于庞乡。古庞乡幅员并不宽广,根据周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辖1250户,约不到百里的地方。对此,郑樵《通志·氏族略》以及《千家姓查源》均予采用。毕公高因名声显赫被庞姓称为“得姓始祖”。

第三种说法可称为襄阳庞高屋说。源于襄阳庞高屋说在近年庞姓起源的各种版本中都已列入。唐朝秘书监颜师古为汉代黄门令史游所撰《姓氏急就篇》作注时,于“庞赏赣”一句释文中首次提出了这种说法,曰:“庞者,高屋之名。庞氏之先,赀产殷富,好为室屋,乡党荣慕,谓之庞家,遂以立氏”。此说亦十分可信,重要之因就是“庞”字的原义本为高屋。  

第四种可称为转姓说,即处他族、他姓改称庞姓。《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时西羌人中有庞恬者。又,清满洲人中也有姓庞者,世居盖州;另外,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者,后改为庞姓。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如土家、瑶、 蒙古等民族中均有庞姓。

正是由于此,中华庞氏有“远古高阳氏肇姓发脈,周初毕公高庞乡受姓”之说,对广大庞氏族人而言,不尊高阳氏,负无以溯本清源之愧;不奉毕公高,存不能敬宗收族之嫌。而对“庞降”的深入考证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本帖由多位家人所发资料整理,欢迎提出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