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潘姓网 > 潘氏源流 潘氏源流

河源市紫金潘氏琴公宗支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潘姓展区
河源市紫金潘氏琴公宗支

时间:2011-8-27 9:35:26  作者:佚名  来源:潘任公家园  查看:269  评论:0

  

一、潘氏来源  

  

据族谱记载,周朝时(约2770年前),周武王生16子,其中第十子季孫,列为每日10人议事之首,官位为十常侍。季孫胸怀忠心效国为民的思想,认为民为国之本,首先人民要有吃、有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一先是饭,饭离不开米,米离不开禾,禾离不开田,田离不开水。所以他采用有禾、有米、有田、有水的“潘”字为旨意,把“潘”绣在他旗上作为标号,后改为姓。由于出任荥阳城,就在荥阳(即今河南省开封府)建立宗庙,季孫为潘氏之始祖,死后葬于荥阳金鄰山,喝罗汉献脐形。

二、迁徙史略

自季孫至今已有2770多年120多世的悠久历史,由于时代的变迁,或因出任而安,或战争等原因,潘氏裔孙不断迁徙到各地繁衍。

始祖季孫后裔从荥阳迁浙江绍兴、河南,至四十九世潘安,迁河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著有《西征赋》、《闲居赋》,才貌出众,人们至今还以“貌似潘安”来形容美男子。后裔迁播抚州临川、潮州、福建宜安大富岗、云南、江西吉安府万安县、博罗长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等地。

至九十二世潘琴,于元武宗年间(约于1308年),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到长乐县高竹园。建祠长乐,卒后葬于长乐县粄子岗,土名龟子沥,喝金龟陀印形。生三子:长子潘鹏冲,后裔迁紫金瓦溪、青溪、龙窝、九树、河源仙塘;次子潘鹏汉,后裔迁紫金蓝塘;三子潘鹏宵,后裔迁惠州矮陂。

三、迁入紫金概况

迁入紫金的潘氏均是潘琴后代。

(一)蓝塘世系

潘琴次子潘鹏汉后裔九十五世潘普智,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任惠州剌史管理军事,告老转蓝塘石城定居,在石城建祠开基,后裔分居石城、自然、建联等地。

(二)瓦溪墩头世系

明朝万历年间(约1600年),潘琴长子潘鹏冲后裔,一百○三世潘应通母子携弟潘应达,携父骸,由兴宁北厢甘砖村迁居紫金瓦溪墩头罗坑雅凤山开基,潘应通后裔分居瓦溪墩头大水坑、罗坑,九树柳布,九和热水,有后裔移居到惠东安墩、中山,迁四川。还有族裔潘培先迁居马来西亚槟榔市,潘元根迁居韩国,潘意先迁居越南等地。其弟潘应达,来至中途失散,一直下落不明。

(三)瓦溪上濑富竹溪世系

潘琴长子潘鹏冲后裔,一百○七世潘利斌,约在1685年由兴宁北厢甘砖村迁入瓦溪上濑富竹溪澳子头开基,至今300多年,后裔分居圆墩、合水、青溪、瓦溪、古竹等地,还有一脉分居到惠东鹤山。

(四)龙窝高坑世系

潘琴后裔一百○四世潘有登与母系(陈氏),携父骸,由兴宁北厢甘砖村高竹园迁入龙窝高坑三邱田开基,一百○六世潘仕标再迁居高坑南石村,在高坑吉洞老虎坑口建有祠堂(已毁)。后裔分居龙窝、九树以及海外。

四、堂号、祠堂与堂联

(一)堂号

1、“九凤堂”因八十四世潘仝,宋理宗时(公元1232年)状元及第,官任提学,因开帝都通河道有功,升任秘书阁大学士官,宋度宗时,绍嘉大傅入相,后任广东按察御吏,定居三洲,原配汤氏,副室龙、龚二氏,共生九子,兄弟九人都考进十八学士以上的学位,俱官尚书,皇封“九凤星”。故以“九凤堂”为堂号。

2、“爱敬堂”

(二)祠堂、堂联

1、蓝塘石城祠堂

该祠堂号为“爱敬堂”。造形为:古时宫殿式,八柱落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堂联:

原来:发源自宋,懋重鉴史之征,百世大夫标诏谱;

创业於明,丕著石城之望,千秋簪笏绍书香。

重建后:木本发自荣阳,叶茂根深,枝分花县;

水源通乎琴邑,泽长流远,波衍石城。

2、瓦溪墩头罗坑祠堂

该祠堂号为“九凤堂”。

建祠罗坑雅凤山,凤形,上三下三砖木结构,约有400平方米,1995年3月重修。

大门联:

原来:三洲绩著,九凤星辉。

重修后:继周室年流,展中华浩气。

顶梁联:

荥阳传世系,瑞启西山,自抚州于至汀州,溯厥本年,既向闽中昭燕翼;

越府著家声,祥流东海,由兴邑而迁永邑,从兹永继,还期凤阁展鸿图。

副梁联:

世本荥阳,呼佛子,号天才,经济于今不朽;

基开上谷,擅诗名,称赋首,文章自惜有彰。

下堂联: 

九凤星辉光越府,三洲绩著耀荥阳;

花县流征宏统绪,河阳发绩壮经犹。

3、瓦溪上濑富竹溪祠堂

堂号为“九凤堂”。

顶梁联:

荥阳宏世泽,由抚州以至汀州,兰桂腾芳,系出闽中昭燕翼;

花县著家声,自兴邑而迁永邑,箕裘继美,支从溪里展鸿图。

五、紫金潘氏人物简介

潘子岳(1905~〖BFB1991.2〖BFQ),青溪龙田村园墩人。少年随父往马来西亚,1930年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1933年回国,在广州市郊以教书为职业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回紫金重建共产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起历任中共东江特委组织部干事、广东省委秘书处秘书长,郁南、罗定、云浮中心县委书记和中共侨居新加坡特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紫金县委书记兼县长、东江地委秘书长、《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副台长、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广播电视厅顾问等职。

潘史才青溪龙田村人,曾任广东省水利厅工会副主席。

潘滔青溪龙田村人,曾任紫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潘新田蓝塘建联学塘背人,曾在广西军区任师长。

潘鹤龄青溪龙田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解放初期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军长。

潘祥昌蓝塘人,现任深圳市人民法院法庭庭长。

潘新田蓝塘建联上排人,曾任河源市体委副主任。

潘雨云青溪龙田村人,曾任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办事处工会主席。

潘南火青溪龙田村人,曾任东江林场场长,现任东江林场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