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明姓网 > 明氏源流 明氏源流

海南隐公本源考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明姓展区
海南隐公本源考

明晖   明瑞林  

海南族人分布在海南岛五县市,现有红丁534口,同出一脉,都是明隐公后裔。数百年来,由于云山阻隔、海阔路遥,条件所限,海南族人不知大陆明姓情况,故他们寻根就无从谈起。对于隐公迁入海南之说莫衷一是:一说是从福建省福州府莆田县竹苞村迁海南,一说是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九江村迁来海南……今年十一月份,研究会派我俩前去协助海南族人寻根探源,以求认祖归宗。我们从福建到海南达广西。所经之处,通过细阅海南的老谱,查访海南祖公庙,以及广西族人(与广东族人同一脉)的有关资料,可以佐证。海南明姓是明隐公后裔,明隐公是明应清公后裔。明应清公是明泗公之裔孙,与广东全部、广西部分明姓同属一脉。

一、海南明氏宗谱记载了定安县、屯昌县等五县市的明氏世系情况。该谱是民国37年公元1948年2月续修,其谱序曰:“始祖原籍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竹苞村立籍而居焉,当其时也,祖宗创业于前,子孙垂统于后,富贵功名,显荣赫赫,登科者有之,列贤士者有之。自明应清迁居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九江村择地而居,彼是时也,亦如始祖之发达,俨若上世之显荣,文人士夫不胜数,迄今名不朽,迨明隐祖派分琼南琼州府定安县曲一啚田边下村山村,里有仁厚之美,遂立籍而居焉。娶妣邱氏生子三:开先、耀先、可先……”

从这里可以分析始祖没有指是谁,也不知道从何地何时迁入福建……竹苞村的。可以认为是从广东广州府迁入的,也可以说是他地迁入。“立籍而居”四字可说明;而迁入广州府南海县九江村的应清公,肯定是从福建……竹苞村迁出的,他在九江村是择地而居,说明他有可能是返回老家,是“择地”而不是“立籍”。迁入海南的隐公也是因“立籍而居”,根据这条线索和用词可充分说明,海南明姓的始祖是从广东的南海县九江村迁到新地点——福建的福州府莆田县竹苞村,而后人明应请(可能有其他后人留下来未走或迁别处)又迁回广州府南海县九江村。后辈明隐公从九江村迁出到海南琼州府定安县下村山村。其裔孙广布五县。

二、查访祖公庙,发现“新大陆”。在屯昌族人的催促下,我们同定安族人明逢德、明时彪、明发亮、明时镜、明时禄等一行于次日就赶到了屯昌县乌坡镇岭头村。在太祖庙,族人给我们介绍了“明隐公迁入海南是背着太公神像安全过海的,还带着一块皇赐金匾”等传说。金匾内容是:“玉封总察三界九天先斩后奏明泗候王”(其中有二个字可能是记错了。“玉”字应为“御”,“候”字应为“侯”)。庙中的神像和金匾及太公轿等在文革中全被损毁。十几年前五县族人又重建了祖公庙,雕了神像,做了太公轿,现作为教育子孙的敬祖爱宗基地。我们认为:明隐公背的神像不会是别姓氏祖人的神像,匾中的“明泗侯王”指的是明泗公。

三、为了得到更多的证据,我们又前往广西贺州明姓住地(与广东的九江、花都、三水、清远等同是泗公后裔)。族人明艺喜查到了泗公派下的老派行,则有“日、大、光、应、志、文、定、振、家、声。”与海南谱的派行字辈 “应”字相同。正巧,海南隐公的上祖应清公,是“应”字辈。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明确海南明姓是明泗公之裔孙。至于隐公是明泗公五子:以仁、以义、以礼、以智、以信那一支?明隐公、应清公的生卒年月,由于习惯及编谱的要求不同,海南族谱没有记载。海南族谱首创修年份是清嘉庆十六年,即公元1787年。通过回忆,一代一代传承,大线索已清楚,小环节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