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雷在《另一半中国史》中得出结论:
昭武九姓历史脉络是月氏→(公元前3000——2000年,字面意是“吃肉的部落”)→大月氏(公元前1500年)→贵霜王国(公元100年左右自立为王)→被厌哒所灭(公元600年左右)→昭武九姓(公元630年左右)→融入中亚(公元658年)。
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饥饿的寻觅食物的历史。
对于月氏的来源,大部分学者、专家倾向于月氏人是吐火罗人的一支,是古印欧迁徙浪潮中延伸到最东方的一个箭头。这伙游荡在河西走廊的神秘之旅,黑头发,黄皮肤的周穆王(属蒙古利亚人种)从中原西行,周游西域诸国,曾经到过祁连山下黑水河畔的“禺知之平”(古籍称禺知,禺支等),受到了相貌迥异黄色人种的禺知人民的真诚接待,这被认为是月氏人第一次在传说中与中华文明正面碰撞。更为离奇的是,周穆王见到了也许就是月氏部落的西王母,献上了白圭玄璧,并且“乐而忘归”。到了公元七世纪,禺氏以自己手中的白璧与中原王朝频繁地进行易货贸易。人们推测,也许早在“丝绸之路”命名前,作为西方贸易代理人的月氏人已经把他们占据的河西走廊变成了神奇的“青铜之路”和“玉石之路”。
在中国西部战史上高频率出现的河西走廊,是指黄河以西被祁连山和北山夹在中间的,从乌鞘岭到星星峡的狭长地带,宽度从几公里到100公里,长度竟然达到1200公里。这个被称为“游牧者天堂”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就已经聚集了三大部落:一个是河西走廊东部的匈奴,另一个是敦煌一带的乌孙,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要说的月氏。
也许凭借古印欧人驯养的战马、发明的战车和青铜武器,月氏人在遥远的东方创造了史书上所说的“东胡强而月氏盛”的异彩辉煌。首任单于为了寻求与月氏的和平,曾将长子冒顿送往月氏做人质。强大的月氏还以强凌弱,杀掉了乌孙的首领难兜靡,迫使乌孙残余流亡匈奴。就这样,月氏人一度独霸了敦煌、祁连间的大片绿洲。之后 ,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都城——昭武城,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今黑水河畔那座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城遗址。而西夏建立的那座黑城有可能是在已经夷为平地的昭武城原址上的新建筑。
月氏的灾难来自于那位曾经在月氏做人质,后来,使匈奴成为草原霸主的冒顿。这个连妻子都舍得送人的单于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派右贤王协同乌孙血踏了月氏。厄运从来都不喜欢单独挑衅,它们酷爱群殴。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冒顿之子老上单于再次发难,可怜的月氏王被杀死,月氏王的人头被老上单于做了酒壶(这比冒顿单于将东胡大人的人头做成尿壶温和多了)。
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背井离乡西去,史称“大月氏”;小部分不能随军西迁的老弱病残者被迫退进西南(昆仑山一带)与羌人杂居,被称为“小月氏”。而大月氏西迁的第一站是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这些狼狈的亡命者,虽然被匈奴打得溃不成军,但其拼命求生的欲望,却使得他们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面前表现的势不可挡。当时的塞种人被大月氏驱逐,他们如同狼群,在被猎人不断驱逐的同时,又在不断的侵扰着弱者——一支入费尔干地区建立了大宛国;另一支进入阿姆河上游,占领了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大夏);还有一支顺锡尔河而下,建立了康居和奄蔡国。远走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并没有过上安宁的日子,原因还在于他们过去欠下的血债。乌孙首领难兜靡的儿子昆莫长大后,发誓要为被月氏人杀掉的父亲报仇。汉武帝初年,也就是老上单于末年,大约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至后元四年(前160年)昆莫率乌孙军团攻入大月氏,占据了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建立了强大的乌孙国,大月氏人被迫第二次迁徙。
他们沿着塞种人逃走的路线,取道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到达大宛西南部的索格底亚那。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宛历史名城埃斯哈塔亚历山大(遗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斯克斯坦交界处)被大月氏军团焚毁,这座由亚历山大建设,经由塞琉古王朝和巴克特里亚王国不断返修,兼收并蓄了西方希腊风格和东方波斯元素的著名城市从此消失。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大月氏进占大夏,使曾经的手下败将塞种人再次臣服,宣布成立了大月氏国,为妫水(今阿姆河)以北营造了王国的都城。大月氏西通安息,南接罽宾(今克什米尔),北连康居,拥有人口40万,军队10万,一跃成为葱岭西侧的游牧大国。
大月氏人越过阿姆河征服了南面的大夏,但他们并未放弃索格底亚那,阿姆河以北仍然归大月氏人所有。
月氏人称王为诏,昭武本意就是京城、王都。“昭武”之名来源于河西走廊的昭武城,也就是月氏国都。月氏西迁后,国都之名也被带到了西域。昭武九姓就是九个月氏部落在中亚这块茵茵绿洲上建立的九个兄弟国——康国,在撒马尔罕;米国,在今泽拉夫善河以西、卡什卡河以北;史国,在卡什卡河以南;何国,又称贵霜尼亚,在那密水以南;安国,即今希哈拉地区;石国,又称舌国,即今塔什干地区;曹国;火寻国;戊地国。尽管他们来自同一个种族,但封妻荫子和出人头地的私心使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团结过。这些小国各占各的地盘,各打各的算盘,因而厌哒人、突厥人一到,他们就悉数沦为附庸。特别是在西突厥统治中亚的日子里,昭武九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康国甘心担当了西突厥的“女婿国”,而对此不以为然的石国国王被西突厥可汗砍了脑袋。之后,西突厥可汗传话给每一个昭武九姓:顺突厥者昌,逆突厥者亡。
“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西突厥被唐朝灭亡,昭武九姓纷纷投入了唐朝怀抱。唐朝在撒马尔罕设置了康居都督府,任命其国王拂呼缦为都督;在米国设南谧州,在何国设贵霜州,在史国设袪沙州,在安国设安息州,原来的国王一律被任命为刺史。难得的是,他们整整赢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安宁。
50多年后,吐蕃和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联合向中亚渗透,昭武九姓被迫向正逢“开元盛世”的大唐求援。唐开元三年(715年),唐玄宗派出大军横扫西域,一举击败了吐蕃和阿拉伯联军,恢复了在中亚说话的权利。这时的米国人,属唐朝管辖,以国为姓(715年左右)称为米氏直到如今。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昭武九姓历史概况。意在与族人更多地、更深地了解米氏渊源,从而探讨米氏是否是昭武九姓基础上的多源流。
(陕西靖边 米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