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源流 梅氏源流

九江寿春历史沿革考 九江郡历史沿革考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九江寿春历史沿革考

九江郡历史沿革考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记载:

  (淮水)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西,沘水、泄水合北注之。又东,颍水从西北来流注之。

  注之淮水又东,右合沘口。又东迳中阳亭北,为中阳渡,水流浅碛,可以厉也。淮水又东流与颍口会。东南迳仓陵北,又东北流迳寿春县故城西,县即楚考烈王自陈徙此。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为九江焉。文颖曰:《史记•货殖传》曰: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是为三楚者也。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水上承淮水,东北流迳虵城南,又历其城东,亦谓之清水,东北流注于淮水,谓之清水口者也。

  

  历史上,九江郡在各朝范围都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两段时期。

  一、九江郡,郡名,秦置。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相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得名。楚汉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汉初改置淮南国。元狩初复为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三国魏改淮南郡。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

  秦末汉初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汉王元年(206年)四月,九江郡属英布九江国(都六,今六安市城北乡张巷村白沙城)。

  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十一年七月,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月庚午,九江郡改属刘长淮南国(改都寿春邑)。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二年,九江郡改属刘喜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十六年,九江郡归汉。四月丙寅,改九江郡为刘安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为九江郡(仍治寿春邑)。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王莽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延平郡复九江郡,属扬州(初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后改治寿春),九江郡改治阴陵,即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

  章和元年(84年)九月壬子,九江郡为阜陵王国,三年复九江郡。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九江郡(均治寿春)属魏国。黄初二年(221年),改九江郡为曹邕淮南公国(仍都寿春)。四年,国除为淮南郡(仍治寿春)。

  太和六年(232年),改淮南郡为曹彪楚王国(仍都寿春),嘉平元年(249年),复为淮南郡。

  至此,九江郡不再作为郡名存在。

  二、隋大业二年(606),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治湓城县(九江市)。唐初废郡复州。

  

  与九江市的关系

  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虽在秦置九江郡的范围内,但当时并未设县。而到西汉初年建县于此,称柴桑时,九江郡范围已经大幅北退,当中还有整个庐江郡。所以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也曾非常短暂的出现统辖关系,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关系。九江市首次获得九江之名,要到明朝时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治德化(即今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出现的“九江”很少指今天江西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