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源流 梅氏源流

天津梅氏的来历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天津梅氏的来历  

  

梅贻宝

  

     天津梅氏人口不多,约有七、八户,彼此有往来。先兄月涵(名贻琦)幼年曾见过一本《梅氏家乘》,后来追忆说,此家谱起首叙明初一将官名梅殷者,原籍武进。曾尚太祖之大公主(贻宝按:此称号恐有误,见下文),生二男。燕王至南京僭位,为殷夫妇所反对。一日殷赴燕王宴,归途落水淹死。大公主哭闹不休,燕王始允携二子回北京,善视之,皆封军职。此二子之名字及其后代如何迁到天津,则全记不得了。

     我亦知道我们梅氏有一本家谱,但是不记得翻阅过。我还知道我们是明太祖的驸马的后人,原籍江苏武进(今名常州)。并且不只一次听见长辈们谈论修家谱一节。随后频年战乱,不但修谱未获举办,恐怕那本《家乘》亦不知下落了。说来深觉可惜。

     近来得暇,我翻捡过一些明初史料,发现月涵哥所追忆家谱上记载的事略,确有根据。兹简述其原委如后:

     《明史》卷一二一列传栏载有《宁国公主传.兼及驸马梅殷》。兹摘录一节如下: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公历一三七八)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殷。

     时李文忠以上公典国学,而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贻宝按:《明史》第一二一卷卷目为《公主》。太祖栏列十六女。列传第一为临安公主,传文内并称公主驸马为“帝长壻”。宁国公主传列第二。是则宁国公主为太祖第二女,无疑。此卷另有序文曰:“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月涵哥手稿中说“梅殷……曾尚太祖之大公主”,恐是“长公主”或“大长公主”的误解。再者:明制驸马一概封为驸马都尉。又:明王世贞撰《弇山堂别集》,台北学生书局一九六五年影印,卷一页十二载:“今按洪武皇长女临安公主驸马李祺……第二女宁国大长公主驸马梅殷……”)

如此说来,天津梅氏立谱的祖宗便是明太祖的第二女儿宁国公主下嫁的驸马爷梅殷了。而且这位驸马更是文武全才,为太祖所特别赏识,特别倚重。当年金陵的梅驸马府,显赫一时,概可想见。不过列入皇亲国戚的人家,就难免要搅在皇室的明争暗斗、无穷的纠纷里。弄不来还会遭杀身之祸的呢。

     明太祖决定立他的孙子承继帝位后,深怕封王在外的诸子不服,其中尢以驻兵华北的燕王为最。《明史》只说梅殷“尝受命辅皇太孙”。《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段)说的较为详细:

     太祖特眷注之(梅殷)。临崩,帝(惠帝)与殷侍侧,受顾命。太祖谓帝曰:“燕王不可忽。”顾语殷曰:“汝老诚忠信,可托幼主。”出誓书及遗诏授之:“敢有违者,为朕伐之。”言讫崩。

     随后燕王果然兴师南下,势不可当。《明史》说:

     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破何福军,执将平安等。遣史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与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气为沮。(《明史》第一二一卷)

     当时左都御使茅大方有《赠梅驸马诗》如后: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燔地轴,莫教铁骑渡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捕报,临风一叹一悲歌。

     燕王登基,茅大方、方孝孺等一般人目之为篡位行为,并且直言不讳。以致壬午殉难,千古留芳。为中国历史添了成仁赴义,悲壮牺牲,最灿烂的一页。梅殷得免满门诛灭,亦只因燕王对于他的胞妹还不得不存些顾忌之心耳。这些都是题外的话了。

     燕王既然无法长躯直入,渡天河,取金陵,他只可绕道。“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王即位,殷尚拥兵淮上。”燕王作了皇上,逼着宁国公主用血书把梅殷骗回南京,并且保证驸马的安全。“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此后就有人给皇上打密报,说梅殷品行不端,图谋不轨。成祖逐渐的解除了梅股的兵权,限制驸马仪仗从人的数目,调遣了他的心腹人员出外差。一口入朝,果然有人把他挤落笪桥溺死。

     以上史料说明梅股在明初历史里担任的角色,他所处的境遇,以及最后的结局。以下一段要说明梅驸马被谋杀一案的处理经过,并分析此案的内幕。

     驸马都尉入朝,中途遇害,当然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件公案的发落记载,在《明史》各项文献里则大有出入。此案核心里有个主使问题,而且影射当朝的皇上。所以动笔记录,颇费斟酌。以下我列举四项史料,以资此较映证:藉此不但可以明了梅殷命案的内情,亦可用作史籍不可轻信的例证。

     (一)《明史》(卷一二一,宁国公主传)关于梅殷遇害一节,记载简略。只叙述事实经过,毫不涉及内幕。《明史》是正史,自然的亦就限于“打官话”。

     (二)《明太宗实录》名为“实录”,却是最欠真实的记录。此书是由张辅领衔,在成祖故后三数年篡完,进呈宜宗。张辅乃是成祖多年的亲信死党。《实录》中早期各段落,尤其关涉建文逊国、壬午殉难,诸多公案的叙述,说不定都是经过成祖亲自审阅删订的。此书名之为《实录》,类近讽刺。《实录》(卷四七,永乐三年冬十月)曰:

     驸马都尉梅殷卒。……驸马都尉颇骄侈,不慎行检。(贻宝按:《明史》说“天性恭谨”。而且太祖临危,对梅殷说:“汝老诚忠信,叮托幼主。”)上即位,廷臣多言其过者,特优容之。与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有隙。一日四鼓入朝,经竹桥。深、曦令人捽殷坠桥下死。……至是都督许成发其事。上震怒,命法司治深、曦罪。赐祭殷,谥荣定,遣官治丧葬,官其二子顺昌中军都督佥事,景福旗守卫指挥使。供食禄,不视事。

     这样说来,梅殷“不慎行检”,到是成祖对他“特优容”之。至于他的死因,乃是他得罪了谭、赵二军官,所以他们把他杀害了。等到有人告发后,成祖把凶手二人依法治了罪。这件仇杀案子,显然无须乎再深入探索了。

     (三)改朝换代以后,清初谷应泰仿效宋袁枢《通监纪事本末》体裁,编撰《明史记事本末》。其中(卷十八,壬午殉难段)叙述梅殷命案一节,就无所顾忌的合盘托出了:

明年(永乐三年)冬,早朝。都督谭深,指挥赵曦,令人挤殷笪桥下,诬殷自投水死。督许成发其事。文皇罪深、曦。二人对曰:“此上命也,奈何杀臣?”文皇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齿,斩之。益殷荣定。

     这守把烟幕揭开,真像大白。

    (四)到了晚清同冶年间夏燮撰《新校明通监》时,著者便简截了当的说(卷十四,纪十四,成祖永乐三年):

     冬十月乙丑杀驸马都尉梅殷。

     古今若干公案,史乘里面的记载,时而大有出入。明初,梅驸马郡尉丧生一案,可以当作一项事例。即可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至理。

     当时宁国公主心里完全明白,他的驸马丈夫是死在谁手。传曰:“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事后给公主打了个报告,说是把凶手们“悉置重法”,即是处死抄家。给梅驸马治丧,并定谥法为荣定公。两个遗弧都封了官职,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贻宝按:此节当是依照明制的例行公事。太祖在位时的宁国公主,到了成祖登基,当然应改称宁国长公主。并且她高寿,晚年已是宁国大长公主了。)

成祖与宁国长公主虽然立场不同,利害衡突,但是他对于是这皇妹始既敬且畏。史谓“岁时赠与无算,诸王莫敢望。”

     宁国公主宣德九年(公历一四三四)八月薨,年七十一。计应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历一三六四),她是洪武十一年(公历一三七八)下嫁梅殷,永乐三年(公历一四○五)丧夫守节。史籍中还提到梅殷的一位伯父(叔父?)梅思祖,以及一位孙子(玄孙?)梅纯。

     《明史.宁国公主传》中说,梅殷是“汝南侯思祖从子也。”另有梅思祖一篇(《明史》卷一二一)。略谓:梅思祖夏邑人。在元朝末年,群雄混战时期,行动举棋不定,多有反复。最后追随明太祖,南征北讨,屡建军功。“洪武三年,论谊功封汝南侯。”他以“善辑抚远人”著名。所以多年来,出入于由甘肃到云南的边疆。洪武十五年(公历一二八二)卒。“赐葬钟山之阴。”“子义辽东指挥使。”但是洪武二十三年(公历一三九○),另载“追坐思祖,胡惟庸党,灭其家。”

     《明史》宁国公主传结尾还提到梅殷的一位孙子。文日:“殷孙纯成化中(一四六五—一四八七)举进士,知定远县。忤上官,弃归。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但是《革朝遗忠录》茅大方传注文中说:“梅殷玄孙纯作{损斋备忘录}]所以不敢确定,纯是殷的孙呢,还是殷的曾孙呢?纯既然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看来他是出于顺昌这一支,因为顺昌封为中军都督府佥事。景福封的旗守卫指挥使,与纯袭的官职是毫无联属的。至于天津梅氏是否就是梅纯的直系后人,除非那本《梅氏家乘》里有明确记载,亦是无由肯定的。(贻宝按:《明代登科录汇编》存有成化五年及八年进士登科录。遍查这两榜进士,无有梅纯在内,却有梅江名字,姑存备考。)

     最后应该提出梅殷的籍贯一节。我自幼的了解,乃是我们天津梅族原籍是江苏武进。月涵哥亦说《家乘》上亦是这样说法。但是史册的记载中,凡提到梅思祖籍贯的,都说是开封府夏邑,或河南夏邑,而没有说江苏武进的。此节我未能澄清,只可作为一桩悬案。

     至于梅殷的后人,何由南京北迁时,何时落户在天津,亦就只可揣测了。月涵哥回忆说:“燕王始允携二子回北京。”这倒近乎情理。燕王的动机可能是向他的寡妹讨好补报,亦可能是监视这两个外甥,防范他们图谋造反,替父报仇。可惜语焉不详,只可留备将来参考了。

附白

     关于梅氏来历一节,承蒙清华老学长张福运、刘寿民两位先生多所关注。张先生并检出[明通鉴]惠帝建文四年一则,刊登于清华校友通讯。盛情可感,附此致谢。

                                   一九七八年七月于美国绮色佳镇

  原载《传记文学》,三三卷四期,一九七八年十月

转载《世界梅氏宗亲特刊》一九七九年七月

  

笑寒链接:介绍梅贻宝五兄弟

老大: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62年去世。

老二:梅贻瑞。字仲符,生于1893年,1971年逝世,享年78岁。

老三:梅贻琳。生于1896年,1955年去世,享年59岁。

老四:梅贻璠。字东华,1898年出生,文革中迫害去世,1979年山东省委为其举行追悼会。

老五:梅贻宝。1900年生,199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