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莫姓网 > 莫氏源流 莫氏源流

莫氏多次迁徙

时间:2021-3-05 来源:家谱馆莫姓展区

莫氏第一次分散迁徙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向周边地带迁移。莫姓和其他姓氏一样,也开始自莫州向中原以外地域少量迁移。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次迁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朝廷指派移驻:公元前214年(秦33年)以谪徙民50万戌五岭丶与越杂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兵南驻,同时派了1.5万名无夫女子随军南移留驻丶藉地定居繁衍。这就是莫姓最早到南方定居的人。广西南丹莫洪燕支系便是这时期到达定居的莫姓,也就是后来人称为“本地莫”丶“盐莫”的支系。莫洪燕支系发展至唐丶宋时期已成为桂西北丶黔东南一带的贵族,曾自立为“西南诸道武盛军德宫家明天国主—莫一大王”。可想而知,当时莫洪燕支系在当地是个强盛的“望族丶尊主”了。
  
   二是为避灾乱分散迁徙:
   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莫县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将成年人杀死。幸存者为了避乱而分散远逃,如莫公逃往东北,后裔便定居繁衍于东北三省;莫济公逃往江南;较多的幸存者集中向山东青州益都县迁移定居。这就是莫姓第一次分散迁移的阶段。
  
   广东封川莫宣卿祖辈,是于盛唐时期(公元831年)为寻觅最佳圣地而游至广东封川渔涝村,定居繁衍成为广东莫氏始祖,属莫姓第一阶段到南方的迁徙。自此以后,中原莫氏发源地莫姓已经不复存在,有也是个别少数。
  
  
  
  莫氏自北向南迁徙
  
   中国大势正如古书所说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战乱多过安宁时期。中国统一以后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东征,后来征西,再到征南。北宋初期连年大旱,山东半岛丶海上沙滩之地承受不起连年大旱的袭击,远途逃荒是当时一般人力所不及的事。莫姓自南北朝453年至北宋1043年的600多年,在此期间定居在山东益都县的莫姓,不少能人开始凭借水路交通到达安徽泗县丶江苏的太苍州丶无锡丶上元丶湖州丶江西吉安及福建丶广东丶广西丶海南等地谋生经商,并籍地定居繁衍。这些属于暂时定居和另散迁徙部分。
  
   自北宋至明朝洪武年间的400多年期间,莫姓先后分几批迁徙进入粤丶桂丶黔各地定居的有:
  
   ①以莫伟为代表的,于1054年自山东随军到广西南征,平判后留守南丹任南丹知州,并授世袭。目前这一支系后裔分散广西丶贵州数县市,人口发展近10万人;
  
   ②莫念一为代表的,于1135年随岳飞南征到灌阳定居,至今发展到3000人口;
  
   ③莫量为代表的,于1333年随军南征到宜山后,到忻城任土知州定居繁衍,到今已发展为10万人口之众;
  
   ④莫先为代表的,于1496年自江宁上元县随军到贵州都匀,留守定居后移到独山兔场定居繁衍,至今已有5万多人口;
  
   以上四批南移定居的莫姓,尽管来自的地方不同,但原地均是来自山东益都县一地。
  
   此外,还有少量分散迁移岭南三省的如:
  
   ①莫时扬,于明代1465年,从山西大同迁到桂平定居,第5代以后才迁到平南县社坡村定居;
  
   ②起敖公,于1640年从广东沿江西上到腾县留居,11年后到平南定居。其中起敖公长兄永仁公迁蒙山县定居。
  
   ③德明公同期从广东迁到平南新全村;
  
   ④桂芳公于清初从荔浦迁移到平南丹竹镇;
  
   ⑤宪彬公于清初从蒙山迁入平南北河一带定居。
  
   ⑥秀成公封开迁入到南丹竹镇;
  
   ⑦留昌公于清期自梧州迁移平南胡村;
  
   ⑧莫昌业于明永乐二年(1404)选拔广东浦县知县,因上救荒本章,字犯圣讳,乃贬庆府教授,自广东肇庆迁到庆远德胜住两年即安家就地生九子,万一分居龙头;万九公住德胜,现巳发展到18代人口近万人。
  
   ⑨莫俦公,于北宁至和年间钦点状元,官至礼部侍郎丶朝议大夫等职,后到广东肇庆任知府。因金国兴兵侵犯中原,无路返回山东而避居于阳朔黄道街定居,传至三代后失传。
  
   莫氏自北宋开发岭南以后,迁移趋向均为自北向南,而且是全部搬动。主要原因,岭南属亚热带,土地一年四季可栽种作物,比起山东三年两旱容易谋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