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孟姓网 > 孟氏源流 孟氏源流

孟珙公嫡孙惠(潓)公及后裔寓居邓州析

时间:2021-3-05 来源:家谱馆孟姓展区

在网上百度《孟珙后人》,则显示有“东莱愚公”著《亚圣后裔•2013-07-22》述有“据湖南临湘市《孟氏宗谱》记载:“孟珙为孟子后裔南支的分支。此宗谱对孟珙*长子孟之经后裔的居住地作了说明,部分世系如下:元→在→庾→忠厚→世宁→安→立→林→宗政→珙(二子:之经、之缙)→之经(七子:汉、潜、溥、浩、惠、澄、渊,分居武昌、岳阳、邓州、汉阳、广平等地)”字句。(见其他宗谱或记载为八子,“惠”或为“潓”)。

 

湖北鄂城的孟繁斐宗亲提供的家谱影印图片显示:“潓——荫父官知邓州裔有居河南”,托我寻求其族祖“潓”公在邓后裔。

 

遍查邓州史志文献,寻访邓州孟氏宗亲,始终未现端倪。

 

最近,邓州市都司镇都司村孟氏宗亲孟石明(71代),提供了2011年10月1日都司村孟氏宗亲所立碑文图片。从碑文图片中发现了都司村孟家始迁祖自贤公的信息:“喜逢盛世國泰民安政通人和萬物争荣在举國上下倡和谐講團结之時孟氏後裔爲缅懐先祖詔示後人重建墓碑孟公自賢系北孟营始祖惠第六代孫学聖之子自清顺治十八年到此地定居經清民国至今三百一十八年衍傳十四代人口近千”。清晰的显示出“始祖惠”字样。2013年清明节前访邓州都司宗亲,询其家族迁徙史,知有三种说法:一是“清乾隆年间从邓州市桑庄湖堰迁来”;二是从湖北过来的;三是从山西迁此。

 

都司宗亲大都坚信第一种说法,也是邓州地名志上的观点。相信第二种说法的宗亲不多。第三种说法的一个来源是如今流行的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另一个来源是孟珙公祖籍山西绛州,这也合乎情理。此说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不必做深入分析。下面重点辨析前两种说法,并从中寻找出符合史实的一种。

 

一、先看看“从桑庄湖堰迁来”是否可信。

 

查1991年版《河南省邓州市地名志》关于都司孟营*及孟家条载:

 

“孟营〔Mengying〕在市区南19公里,都司东北2.8公里。清初,孟姓由湖堰孟家(今属桑庄乡)迁此。耕地499亩。有44户,204人。聚落矩形,面积3.5平方米。西北有池塘15亩,遍生芦苇。村民有编席传统,农闲时多从事此业。”

 

——《邓州市地名志》360页

 

“孟家〔Mengjia〕在市区南23.3公里,都司西南1.7公里,排子河东岸。据传,明李姓居此;清顺治十八年,孟姓由孟营迁此;故名。耕地1481亩。有125户,674人。聚落东高西低,面积12万平方米。周有寨河环绕。村民擅种西瓜。”

 

——《邓州市地名志》356页

 

这里的关键点是:

 

其一,“孟公自賢系北孟营始祖惠第六代孫学聖之子”;

 

其二,更关键处是“据传”“清顺治十八(公元1661)年迁此”。“据传”的可信度有多少?——或未知也。

 

邓州都司镇孟氏族(支系)谱:

 

一世祖

 

孺人周氏 惠

 

二世祖

 

周氏 大友

 

三世祖

 

杨氏 庭芝

 

四世祖

 

王氏 守贵

 

 

五世祖

 

* 学圣

 

六世祖

 

党氏 自贤

 

亦即自贤公是惠(潓)公的第六代孙(由都司孟营迁入孟家)。

 

注:此谱为都司镇西南1.7㎞“孟家村”保存的一孟氏支系谱;

 

这里最为明显的谬误是:“清初”概念的混淆、错乱。“清初”的概念应为“在清朝建立开始年份”。大清入关定鼎北京是公元1644年,也即顺治元年。顺治元年至顺治18年,可以薪传6代人吗?显然不能。如果勉强从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开始计算,努尔哈赤25岁(1583年)起兵,至其子多尔衮1644年定都北京为“清初”,那么1583年到1644年,也才仅仅61年,再到公元1661年的顺治18年,不到80年的时间,也不可能传至6、7代人。

 

其三,通过都司孟营孟家世系编排、反推、对比,发现湖堰的始祖孟堂(亚圣孟子之五十七世孙)是桑庄孟营始迁祖孟兴(五十六世)之次子,而都司孟营始祖惠公则为五十五世,比湖堰和孟营的辈分都高。

 

最重要的是,邓州市孟册(桑庄镇孟营、湖堰)孟氏现存家谱史料无邓州都司镇孟氏记载。

 

可见,由“湖堰迁来说”最不足信。

 

二、分析“从湖北过来的”是否正确。

 

第一,说说孟珙及其子辈、孙辈所处时代背景。

 

(孟)珙公生于1195年,“徙居随州枣阳(今属湖北)”,卒于1246年,52岁时因久历战阵,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于职所。其后不久,1279年的“崖山之战*”,蒙元对南宋的最后一战,南宋的灭国之战。从1279年崖山之役到1368年(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建立,元顺帝出走漠北,元朝灭亡)的89年间,作为宋亡之后的灭金抗元名将孟珙的儿子孟之经、孙子孟惠(也即惠公),是怎么生活的?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⑴被杀戮,⑵被奴役、流放,⑶声望和地位被蒙元政权借用,被委以官职,成为元朝政权的一部分。

 

我认为,珙公之孙、之经公第三子惠(潓)公因其祖辈、父辈声望卓然,宋元易代之后,被元朝政府委以官职、安抚民心的可能性最大。明元换代之后,家族也就不再显赫。

 

第二,“都司”称谓和“都指挥使”剖析。

 

“都司”全称应是“都指挥使司”,官署名称。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这个官署名称应是从唐、宋、金、蒙元(游牧民族称谓)政权因袭之下而来的。“都指挥使”官名,即——行在都指挥处置使,为临时差使。唐朝后面的五代称诸将统帅为都指挥使。宋朝置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各军皆以都指挥使为长官。大辽设置南面官与北面官、金置殿前司、京城武卫军与诸总管府皆有都指挥使。元置各军都指挥使与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明置卫所于各地,以都指挥使司为常设统率机构,简称都司,长官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时或军政合一,兼管钱粮税赋),属朝廷五军都督府。明京卫与外卫并置指挥使司,有指挥使等官。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理东北地区的军政事务,简称奴儿干都司。就是这个意思。

 

再者,据《乾隆邓州志》载,清朝都司称“桐柏店”、“桐柏里”。只是辛亥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桐柏里”才又回到汉人政权的明代的称呼,改称为“都司乡”或“都司镇”。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明朝乃至以前的宋元时代,都司衙是确实为当时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为当时当地的军政治所、衙所。

 

第三、临湘家谱的记载。

 

1、临湘孟氏家谱载:孟珙有两个儿子,长子之经,次子之缙。

 

长子之经有七(或为八)个儿子,其第三子名“惠”。

 

2、临湘孟氏家谱还记载:孟之经的七个儿子“分居武昌、岳阳、邓州、汉阳、广平等地”。

 

3、更重要的是,湖北鄂州的孟繁斐发来家谱图片:“荫父官知邓州裔有居河南——潓”。并告知我:惠(或“潓”)公有三子。而都司孟氏始祖惠公也是三个儿子,衍居三门人,俗称“老三门”。

 

鉴于之经公的其他六(或七)个儿子都是三点水作偏旁的名字:汉、潜、溥、浩、澄、渊,我们有理由相信,惠公的“惠”字也有写作“潓”字的。

 

第四、查邓州孟氏宗亲聚居地,符合⑴“荫(袭)父职”、距官府衙门方便的地方,⑵从山西或湖北过来的,⑶坟院较大(独坟,占地2亩左右并遍植柏树——或为五品知州葬制)、⑷历史久远,⑸尤其是有孟珙之孙名字为“惠”或“潓”的,都司孟氏的始祖名讳即是;⑹“裔有居邓州”;以上六个要素,仅有邓州都司孟氏符合。

 

惠公的墓园规制昭示了一个知州葬仪的尊严。在封建社会,墓陵是讲究级别的。几亩大的独坟墓园和森森的柏树林,告诉了今天的我们:都司的孟氏先祖,是大宋京湖安抚制置大使,赠太师加封吉国公,庙号“武受”的孟珙公之孙——惠公也!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确信:都司孟营、孟家的始祖惠公,就是孟珙之孙、孟之经之子“惠”(或潓)。是荫袭父职寓居邓州的。

 

三、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普遍认为是从湖堰孟家迁来的呢?

 

湖堰自明朝万历初年孟氏五十七世从(今天的桑庄镇东营村)孟营自然村分迁于此以来,人丁兴旺,俊杰辈出,衍至大清乾隆年间,因读书、中举、做官、经商的族裔渐成气候,震动朝野,经朝廷敕封,主持创修了孟营祖祠,并代表邓州(包括都司)孟氏宗族,约在公元1865(清朝同治四年,山东邹城孟府最后一次续修家谱)年颁发了邓州(孟册)孟氏(按“毓”字辈以后的开始排辈起名——都司宗亲孟安广语)字辈谱,声誉大振。时间久远后,人们或以讹传讹,误以为是从湖堰分迁而来的。

 

这就是人们普遍说是从湖堰迁出的缘由。

 

备注:

 

*孟珙简介:孟珙(1195~1246),中国南宋灭金抗蒙名将。南宋绛州(治今山西新绛)人,徙居随州枣阳(今属湖北)。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出身将门,随父孟宗政出入行阵,屡败金军。孟珙智勇兼备,知人善任,长于驭军。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嘉定十年(1217),金兵攻枣阳,随父宗政力战有功。端平元年(1234)正月,会蒙古军围金蔡州(今河南汝南),首破南门,招蒙古军入城,灭金。后屡拒蒙古军,收复襄阳、樊城等地,力论守御襄樊重要,旋部署湘湖川蜀抗蒙军事。任京湖安抚制置使,自汉口至秭归(今属湖北)大兴屯田,招抚中原遗民。卒于江陵治所。————360百科

 

*崖山之战:1279年的“崖山之战”,蒙元对南宋的最后一战,南宋的灭国之战。宋军大败,宰相陆秀夫身背9岁的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良将、子民追随其后。七日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此役,汉人精英损失殆尽,史称“崖山之后无中国”。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全面亡国。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征服者还是以杀戮和抢劫为乐事的落后民族,正常发展程序被打断,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孟营:邓州有三个孟营自然村,分别是1)桑庄镇孟营自然村,2)都司镇孟营自然村,3)张村镇孟营自然村。这片文字中主要写了桑庄孟营和都司孟营。桑庄孟营自然村即当地的孟册孟营,为湖堰及大部分邓州孟氏的迁出地,有南阳地区最大的孟氏宗祠;都司孟营自然村即为珙公之孙惠(潓)公的徙居地。

 

*参考史料:

 

1、邓州市都司镇都司村供奉先祖牌位及族人世系;

 

2、都司镇刘洼村北孟营惠(潓)公墓园规制;3、湖南临湘《孟氏宗谱》;

 

4、《孟氏族谱·大成宗谱·卷二·龙符公派下世系·十四·平昌堂》;

 

5、《亚圣宗谱·阖族纂修之世系·大成宗系·邵邑富公世系·⑴》;

 

6、《孟氏世家族谱·卷一·龍符公世系·十二·仁義堂》;

 

7、湖北鄂州孟繁斐宗亲提供家谱图片;

 

8、邓州市都司镇都司村孟石明(昭)宗亲提供其始祖墓碑碑文图片等。

 

9、邓州市孟册(桑庄镇孟营、湖堰)孟氏现存家谱。

 

孟(庆东 字)海青

 

2015.4.2.晚完稿于十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