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娄氏源流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娄姓展区
西南娄氏源流
《娄氏家史•娄氏籍贯源流考》记载:稽我氏源流,肇自羲轩,传之夏后,殷继夏,周继殷,武王克商,封存夏祀于杞。杞为楚所灭。其子孙因前有凤凰楼之名,后有东楼公之号,遂去楼之木而姓娄焉。尚友录云:楼征音,夏少康之后,周封杞,东楼公支孙因以为氏。娄谯国,商音,朱娄国之后,因氏。又有匹娄氏,改为娄,本虏姓,前之说是也。后所云云,不可不辨。不知谯国乃郡名。虏姓云者,考之史传,汉高祖亦怒呼娄敬为齐虏,乃见虏于人,非必授姓命氏可知。楼姒姓,娄亦姒姓,其实则一也。后代籍贯,或云原籍江南,始祖娄照臣,递至文福祖出仕到山西,入籍大同曲原县,坐宅桂花屋基鹅掌大丘四十八缺。或云始祖娄天恩,出仕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一云长平县西云里上七乡。或云娄金玉,迁入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或云始自山西蒲州府安邑县娄凤鸣祖,出任谯郡奉圣县,殁后谯人祀之,子孙世守其地。皆无确据。惟入籍川黔,自殿邦祖同妹弟梁宗理于唐乾符初年随山西太原杨端讨南诏入播,世居桐邑娄化里,业已千载,姑志颠末于简端,以质后世得所依据焉。
上段文字,前人把娄氏源流大致说清楚了。殿邦一支娄氏族史,自唐末始,已历千载。
查老谱,殿邦祖为天福之孙、凌云之子。再往上查则断代无考。有的记载殿邦为娄师德第七代孙,有的记载为第八、九代孙,有的又记载为娄思德,而非娄师德,有的记载为非娄师德之孙,总之,证据不足,不能确认。西南娄氏族史,根据现有史料只能从殿邦开始。
《贵州府县志辑(25)民国瓮安县志》卷十七土官记载:“会南诏叛陷播州,久弗能平,僖宗乾符三年下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太原杨端应募,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复之。”《遵义府志•建置》第86页载:宣宗大中十三年,南诏陷播州。懿宗咸通元年,安南都护李鄂越境收取播州。寻仍为南诏所陷。僖宗乾符初,太原人杨端应募,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复之,因据其地。《娄氏家乘序略》记载:至唐乾符四年,天福之孙,凌云之子,长殿辉、次殿扬,我祖殿邦行三,受总戎之职,镇江南徐州府沛县,与大将军杨端征蛮入播。以上文字,准确记载了殿邦祖入播的时间、背景、人物、事件等情况,从此开创了夜郎边和归化司娄氏数百年历史和西南娄氏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民国《桐梓县志•土官》载:“归化司土官,在今娄里水坝塘。据《娄氏谱牒》云,其先娄殿邦从杨端引兵攻取高寨山、黑神垭。生子娄珊,继守其地,更名娄山关,以记功勋,世袭归化长官司职。至明万历庚子改土归流,称曰娄化里。谓是里皆开化于娄家也。至今附近有官仓坝,即官家立仓之地,有城隍庙,即归化司之城隍也。”
殿邦之子娄珊,后转战普里(今安顺),任普里镇守将军,后世定居安顺普定。娄珊之后,由于元代家谱散失,明初娄华国为序之谱因年烟代远、朽蠹损坏,至娄华国之父娄乾御前的世系都已缺失,据前人推断,缺失十三代。
明洪武七年,娄华国从普定还籍桐梓,世袭归化长官司职。华国生子才,子才生道清、道明、道纯、道弘、道亨,五大房由此派生。明初,实行里甲制,在归化司行政地域内,设立归化里和娄家里。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改土归流,娄家里改为娄化里。到民国纪元,改娄化里为桐梓县七区,部分地方划入五区、六区。娄化里之地域,新中国成立后,为狮溪、羊磴两区和兴隆区一部分,撤区并乡建镇后,即今狮溪、水坝塘、羊磴、芭蕉、木瓜、坡渡等乡镇和重庆万盛、綦江部分地方。至今,相当大一部分娄氏人口仍然集中居住这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