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柳姓网 > 柳氏源流 柳氏源流

柳氏之籍在虞乡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柳姓展区
柳氏之籍在虞乡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后人迁居到河东解,解即古解梁。从对历史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古解梁并非在今解州,它是指解梁、虞乡、临晋、郇阳故地。而柳姓的徙居,确切地应在今虞乡。其依据有三:

     其一,春秋时期,解梁是晋国智伯的封地。晋哀公骄时,晋国四卿各有封地,赵氏封在洪洞的赵城一带,魏氏封在安邑,韩氏封在平阳,智氏封在解梁。智伯凌驾于韩、赵、魏三家之上,为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首。《括地志》记载:“智伯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在今永济市虞乡西北开张镇古城村,其址犹存,1984年,永济市博物馆曾对此城作过实地考察,并有资料。该城周长6.45公里,共三门九口。《历史地图集(春秋时期晋国图)》记:“智”在今永济。《博物志》:“解县有智邑,当即智城在虞乡”。《临晋县志》记载:(智伯城)在县西南三十里的五姓湖北有一“古城”,其迹犹存。智伯墓在城外不远,今栲栳镇东下村东南。

     其二,据解县县志考,在春秋时期,解叫解梁,属郇国(都在今临猗县城),晋献公灭郇及古魏,把解梁赐给毕万,毕万后裔建战国魏(先都安邑,后迁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灭魏,建河东郡,解县为河东郡第四县,治在今永济市古城村(即智伯古城)。汉朝,解县治在猗氏城(今临猗县城),后魏分设南北解县,北解县治今临晋,南解县治今虞乡,五代,后汉始,改解县为解州。由于原解县距蒲州较近,仅五十余里,在行政管辖区域划分上不便,设州后,解州东移至今解州地,距蒲州一百三十里,使两州布设较为合理,仍辖虞乡。由此可见,初之解县,并非解州,而是虞乡、临晋、猗氏(郇阳)一带,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后来,解州、虞乡、临晋、猗氏分别设县,同属解州。新设的解县已不是原解县地了,他东移了九十余里,不代表各种史书所记之解县。古解县应是虞乡、临晋、猗氏这一带,以虞乡最为贴近,而柳氏的聚集地就在今虞乡一带。后来,虞乡也曾划归过蒲州,即今永济,今天仍属永济。

     其三,在虞乡,有柳氏祖茔。《虞乡县志》记载:“唐子厚(柳宗元)先茔在县北五里阳朝村东,有数大冢,今其地犹称柳家坳。”

     在北朝时,柳氏以门阀士族,与裴、薛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中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柳宗元并未在虞乡生活过,他生在长安,随父母游移。其门柳奭为相时,在长安万年栖凤原修有庄园,其后多居于长安。父柳镇,安史之乱,奉母隐王屋山,后徙吴兴,仕途不畅。从柳宗元的高祖、曾祖、祖、父及他都归葬在“万年先人墓”(今在西安市内栖凤原),可见,柳宗元之族已不在故里祖茔安葬。但柳宗元在为叔父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说:“公讳某,字某,邑居于虞乡。”可见,柳宗元之先祖,确是从虞乡迁出的。这里的某,据考,疑为“缜”,既柳缜。柳宗元隐其名、字,可能事出有因。

          由此可以断定,战国时期柳氏定居解梁,人们容易把解当作今解州,其实地在今虞乡,而非现在的解州。虞乡这一带正是柳氏最早聚居的地方,是柳氏之郡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