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班姓网 > 班氏源流 班氏源流

浅谈明清时期江西大迁民和对班姓分布的影响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班姓展区

“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先民的大移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一片片新的天地.

一: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亮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年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今湖北和湖南,当时二省是一个省份,称之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历史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  

二:四川三石碑再现史实:据四川官方媒体称四川请溪镇请溪高中附近发现三块清代江西墓碑,使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历史再度浮出水面,史学家们因此认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历史至少被延长近60年。  
    三:据《广志绎》记载,迁移于云南,贵州等西南边疆的江西也很多,明朝万历年间任云南澜沧兵备副使的王士胜,一任下来,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江西人,他写道:"做客莫如江右《今江西》,而江右又莫如抚州,余备兵澜沧,视云南全省,抚之人居十之五六,意思是江西抚州人随处可见。《抚州,位于今江西东部,“襟领江湖,控带闽粤”》 
    四:在江西,从明朝到清初时,官方是有组织的移民,再加上民间自发地离去,有统计说达到了几百万人,据曹树基博士考证,在明朝如山西洪桐大槐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主要移民点,在南方的两个主要移民点,均在江西境内,一部分为鄱阳瓦宵坝,一为南昌城里的瓦紫角。而瓦宵坝是我国古代八大移民胜地之一,不仅驰名遐迩,而且深深铭刻在移民者的记忆里。著名的瓦宵坝移民:瓦宵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初移民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宵坝,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宵坝”似乎“瓦宵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想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地区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宵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和九江两府各县。  
    五:瓦宵坝移民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安庆府《今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第一卷记载,“1389年,明洪武年间二十二:至此时迁入安庆府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为27万。 
    江西官方大移民与班姓分布影响是:班姓要随着明清的迁民流动,首先就要为这次迁民准备人力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江西做好了准备。一是从公元300年左右班授公迁居鄱阳,到明清已经1000多年,班静公迁吉安也已经数百年,班姓在江西完全可能发展成万人以上,甚至几万人的家族队伍。鄱阳又是迁民运转的集中地,如而追着这条思路下去,那么根据以上江西迁移地湖北班姓和贵州班姓云南班姓很有可能是从这次明朝官方大移民潮中迁移一部分分到各地,据云南班明本家对祖上班尤春记载和贵州班氏土司班鳞贵先祖都是在明朝迁移至此,他们口中也说祖上是江西一个广信府移居云南贵州,《广信府是今江西上饶市》当地居民叫信州府,而舒城班姓也是江西移民迁移至此,先迁入安庆府《包括潜山,岳西,》这两地离舒城班姓晓天镇是隔壁镇,而舒城班姓以晓天镇最为集中,按着祖上一世祖班乾元家谱记载,在明朝洪武年间迁入舒城从而开创班姓新家园,在时间上是对得上的,在舒城班姓口的瓦宵坝也可以对得上的,早在几年前我们舒城班姓就和江西波阳班姓联谱成功,这一举动说明江西有班姓本家,有本家就有可能明朝迁移那些地方有班姓,希望各位本家们商讨下,希望把全国班姓迁移世系表连起来,早日完成全国《班姓大联谱》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家谱. 

 
舒城班友宝 
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