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冷姓网 > 冷氏源流 冷氏源流

湖南冷氏源流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冷姓展区
湖南冷氏源流

冷(Lěng)姓源出有三:出自姬姓  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源于上古  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和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泠又写做冷。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出自小数民族中有冷姓  宋代羌族、现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浏阳东门市冷氏  

    始迁祖泳沂公,清康熙间自广东兴宁迁此。

岳阳冷氏  

    始祖谟公,唐僖宗时封西江忠义侯,食筠州,子孙遂家焉。传至彻公,后周时由武宁迁分宁,其曾孙又迁西坪乡泰清。再传至琼公,生四子。长子钦公,字得彰,为谟公二十五世孙,明代由江西分宁泰清迁巴陵。清嘉庆24年(1819)、1924年纂有族谱。派语:公省安一钦,日学成大行,名世忠辅德,述清芬文崇,家修恒念典。

平江浯口冷氏

    始迁祖武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宁州迁此。1943年纂有宗谱。至1994年,全族人口641人。

益阳冷氏

    始迁祖茂远公,讳达成,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高安迁益阳曹家河,后裔散居益阳、安乡、石门、沅江、南县、湘潭等县。1912年纂有族谱。派语:达泰燮熙朝,思芝应克超,光耀逢源本,诗书世德昭,懋修崇敬典,启裕必开先,文彩嘉名盛,端方正范传。

新化洋溪冷氏  

    迁湘始祖齐贤公,明洪武初由江西宦居长沙,子三:明阳,字志高,迁居宝庆新化洋溪;朝阳徙居益阳;汉阳迁居浏阳。以志高公为新化始祖,后人分布于何家冲、赵家庄、葡萄洞、长冲、付家冲、狮子石、龙溪、海龙、蔡家冲、范家桥、塘井、安化等地。班次:由冷齐贤传,志思凤正法,万元方济兴,秀春(景)朝五斯。二修班次:金思孟仲圣,进士必昌隆,班位先荣显,朝宗会向东,德立贤相佑,多高道自崇,绍修千载上,发达启家风。四修班次:承宗后孝忠,德大贤能广,功深福道崇,绍枝联国盛,佑启振家风,诗书循礼义,才华永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