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范阳」为共同表记的卢氏家族在我国的云云众多姓氏当中,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幸运,也最值得自傲的家族,内为,他们的历史尽管悠久无比,但无论在地缘或血缘方面,他们都已经顺顺利利地找到了源头。
「范阳」卢氏的血缘依归,可以上溯到将近五千年前的炎帝神农氏,以目前生活在台湾岛上的这一代卢氏省籍人士而言, 他们便大致是炎帝的第一百二十世左右的裔孙。
台湾卢氏家族这项上下衔接五千个年头的炎帝世系且以「衍宗公派」作为例子说明如下:
本省「衍宗公派」的卢氏家族,渡台始祖是来自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白度堡柳下村的卢齐登,目前他的子孙有台湾已经传了七代,昌盛无比。
自从卢齐登渡台以来,为了永远不忘自己的来处,这个家族是一直奉他们老家镇平的开基祖卢衍宗为一世祖的,所以才会以「衍宗公」名派,而卢齐登本人,则是卢衍宗的第十七世裔孙。换言之,这个家族目前衍传在台湾的最年幼一辈,算超来应该是他们「唐山」卢祖衍宗的第二十四世裔孙。
台湾「衍宗公派」卢氏家族的「唐山」祖卢衍宗,根据他们家藏旧谱的记载,则是两千四百多年前卢氏得姓始祖溪的第六十七世裔孙,其间的世系,和播迁分衍的情形,都有条不紊,是这样的:
第一世为周敬王十一年被封食采于卢,因而得姓的溪,他的号祖望,后世子孙也尊称他为始大祖,二世卢山,三世卢河,四世卢城;五世卢敖;是秦代的五经博士,他的子孙,自山东分衍至河南洛阳,六世卢生,就是奉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药不获,后来隐遁入邵云山的那位方士,七世卢昌,官拜中州郡守,八世卢丰,官拜清惠侯,分派江南徐州府;九世卢谋为容城郡守,十世卢经,为安平郡守,十一世卢绾,就是「范阳」卢氏的开基始祖,台湾的卢姓,大多是他的后裔。
卢绾的儿子,不止一个,台湾的「衍宗公派」 卢氏家族,是传自卢贤。其后,第十三世为卢俊,十四世为卢珠,十五世为卢统,十六世为卢善,十七世为卢林,十八世为卢衢;十九世为卢容,二十世为卢贞;二十一世为卢峰;廿二世为卢惠;廿三世的卢植,是众所周知的东汉末年大学者。
自卢植之后,他们一门数代,名气都很大:卢植之子,廿四世的卢毓,是曹魏的安平太守,封广容城侯;廿五世的卢钦,是晋武帝时的尚书仆射,以「清贫高洁,不营资产」而著闻;廿六世的卢志,是扶立晋惠帝有功的大臣,廿七世的卢谌,是中书侍郎;廿八世的卢玄,为青州刺史;廿九世的卢度,亦为中书侍郎。此后,卅世的卢渊,卅一世的卢道舒,卅二世的卢义僖,卅三世的卢潜,卅四世的卢昌衡,卅五世的卢柔,卅六世的卢恺,卅七世的卢承庆、和卅八世的卢景祚,都或文或武,享有相当高的官位。
卢景祚的儿子,卅九世的卢昭伶,是唐高宗时著名的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被合称为「唐朝四杰」。其后,四十世为卢楚,四十一世为曾经拜相的卢怀慎,四十二世为荆州刺史卢奂,四十三世为御史中丞卢奕,四十四世为卢群;四十五世为吏部尚书卢从愿,四十六世为河南郡守,其后派衍河南洛阳的卢仝;四十七世为大常博上卢东美,四十八世为卢献,四十九世为节度使卢垣,五十世为复州刺史卢处,五十一世的卢宗泰,是唐德宗时的豫章吉州刺史,他的子孙,自此落籍于当时的虔州虔化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宁都县,其后并很快进一步播迁到福建的户定地区。
「范阳」卢氏的迁赣始祖卢宗泰,共有四个儿子(注:有误,为三个儿子!分别公明\公达\公显),台湾及闽粤各地的卢氏,大多传自基次子卢公达,「衍宗公派」卢氏宗族,也不例外。
自五十二世的卢公达以后,五十三世是官拜兵部内书,死后葬在永定县清泰乡的卢广;五十四世是唐宪宗时的兵部尚书卢卓;五十五世是唐末梁初的卢光稠,五十六世是卢延昌;五十七世是开封刺史卢孟坚, 五十八世是卢孟坚的第四子卢馆延;五十九世是兵部侍郎卢世显;六十世是念六郎;六十一世是小七;六十二世是卢子安;六十三世是卢木鹅,六十四世是三六郎,六十五世是卢文新,六十六世是卢天保,卢天保之子;六十七世的卢衍宗,便是台湾「衍宗公派」卢氏家族所奉的「唐山」一世祖。
根据以上的世秒计算,目前台湾「衍宗公派」的卢氏子孙既然是「唐山祖」卢衍宗的第二十四世裔孙,则非常明显,他们正是得姓始祖溪的第九十九世裔孙,世系清楚得很。
其实,除了「衍宗公派」之外,台湾卢氏家族的其他支派,追本溯源,彼此间也根本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譬如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的「县尹公派」,他们所奉的始祖卢县尹,跟上述的卢衍宗是堂兄弟都是得姓始祖溪的第六十七世裔孙,祖籍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的「十八派郎公」,所奉的一世祖十八郎,是卢县尹的三弟卢县春之子,祖籍汀州府永定县古竹乡太平里的「胜宝公派」,一世祖卢胜宝则跟卢县尹、卢县春是亲兄弟。类此的实例,还多得不胜一一列举,根源在范阳的卢氏,枝叶的确已经遍及天下。
台湾的卢姓,源远流长。在台湾还有民国前七十一年的新竹湖口卢氏白玉堂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