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廖姓网 > 廖氏源流 廖氏源流

廖氏源流考(续)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廖姓展区
廖氏源流考(续)

时间:2012-1-14 16:25:58  作者:廖世金  来源:中华廖氏网  查看:1572  评论:0

  

(一)己知的典型世系梳理

一、廖松发之“福建将乐龙池廖氏源流”二、重庆荣昌廖华光藏谱;三、《中国廖氏通书》福建顺昌廖权、廖立、廖刚世系;四、廖松发之“浙江处州世綵堂源流”;五、守明世系,六、民国前(2、6、7、8都是民国前)四川多数“廖氏族谱”以辛伯为始祖,但只从淑安(字泰)记起;七、重庆荣昌光禄裔孙藏谱;八、重庆璧山廖锺涛藏谱;九、廖聪安“廖氏远祖源流考”之伯廖世系,廖永忠源流的另一种版本。

  

  

  一

  一

  二

  二

  三

  四

  七

  八

  九

  九

  

1

  叔安

  始康

  叔安

  节

  权

  叔安

  辛伯

  辛伯

  伯廖

  东升

  

2

  孟伉

  叔晋

  明

  嘉

  立

    

  仲莒

  仲莒

  辰

  青湖

  

3

  由醰,

  伯通

  闰

  新

  察

    

    

  小康

  周

  普照

  

4

  巩錞

  要齐

  晖

  斌

  雍

    

    

  专雍

  质

  干祥

  

5

  兆堪

  大年

  佶

  扶

  孝先

    

    

  和璧

  华

  坤厚

  

6

  贡父

  禄父

  渊

  祀

  贵彦

    

    

  友僚

  翰震

  义勇

  

7

  颖叔

  荣基

  光

  延

  镇

    

    

  向生

  栋梁

  海棠

  

8

  必刿

  叔同

  颖

  立

  玉

  伯廖

    

  昇禄

  锦飞

  山青

  

9

  仲倐

  子长

  玦

  倔

  彦敏

  渰

    

  大化

  高轩

  传化

  

10

  朱鸨

  马服

  诚

  化

  奉贞

  彦

  天运

  曆伦

  济

  家泰

  

11

  尚潜

  齐煌

  重

  初

  汾

  康

  开光

  权任

  宣犹

  诗举

  

12

  彝遵

  延寿

  垫

  泰

  凌

  卿

  文衡

  可廷

  凯虑

  书祥

  

13

  之俊

  复初

  珊

  子璋

  广

  狄

  运通

  宝瑜

  敏

  重玺

  

14

  运暹

  长发

  卿

    

  达

  望

  德仲

  景淑

  廷

  玉环

  

15

  仿榆

  芝秀

  谭

    

  云

  宏

  正柄

  遂志

  元化

  帛僚

  

16

  国伟

  建中

  玠

    

  怀恩

  仁

  永忠

  平阶

  海

  昭历

  

17

  本巽

  乃文

  祥

    

  赞

  可

  维藩

  昌隆

  科

  大舜

  

18

  奎章

  权

  潜

    

  凝

  光

  忠义

  起忠

  联

  贤成

  

19

  元勣

  立

  革

    

  明

  仲

  良栋

  达德

  礼

  修宇

  

20

  虞仲

  察

  瑞

    

  晶

  长

  天德

  端拱

  桂

  身显

  

21

  伯廖

  雍

  昌

    

  前

  垂

  开举

  立功

  湛

  经致

  

22

  召伯廖

  忠先

  澄

    

  泰岁

  由

  文玉

  东璧

  斌

  济明

  

23

  伯庸

  贵彦

  荣

    

  公智

  迁

  运治

  琼书

  辅佐

  永忠

  

24

  叔胡

  镇

  汀

    

  延康

  行

  德友

  进

  霖

  德--

  

25

  仲满

  玉

  盛

    

  镇

  湛

  正淮

  安普

  象

  隆--

  

26

  叔夏

  彦敏

  良

    

  再永

  兴

  永清

  同世

  英

  克--

  

27

  内史廖

  奉贞

  辟

    

  仲镐

  合

  维仁

  修明

  裕

  正--

  

28

  季韩

  汾

  高

    

  范

  猛

  忠英

  永宰

  鉴

  言--

  

29

  平仲

  凌

  毕

    

  点

  乐

  良善

  玉岡

  级

    

  

30

  闵伯

  广

  展

    

  则

  自

  敬明

  樊林

  芝兰

    

  

31

  伯僖

  达

  宣

    

  隐

  义

  慎庄

  茂園

  凤阳

    

  

32

  仲孔

  云

  云

    

  丕

  贞

  威军

  天昇

  渊

    

  

33

  慈叔

  怀恩

  振

    

  慎修

  试

  义常

  清宁

  王楷

    

  

34

  伯凯

  赞

  平

    

  廖刚

  羁

  惟富

  逵选

  荣

    

  

35

  廑父

  凝

  隐

    

  迟

  抱

  民安

  候亚

  宗琏

    

  

36

  蔚父

  明

  桓

    

  觐

  寿

  文镗

  治岐

  凤庆

    

  

37

  随父

  晶

  闵

    

  心祖

  扶

  则行

  俊仪

  启业

    

  

38

  由叔

  前

  伯胶

    

    

  等

  眉齐

  高尚

  辉灿

    

  

39

  伯周

  太岁

  成

    

    

  悌

  寿长

  锺芝

  耀彩

    

  

40

  蔑父

  公智

  襄

    

    

  尚

  万威

  华轩

  圣堂

    

  

41

  服叔

  延龄

  敬

    

    

  升

  年华

  文明

  朝帝

    

  

42

  克庸

  崇德

  玉

    

    

  饶

  允咸

  运轴

  先觉

    

  

43

  奚叔

  兰芝

  定

    

    

  本

  受禄

  昭烈

  定章

    

  

44

  邴泄

  光景

  真

    

    

  承

  胡钧

  存诚

  礼堂

    

  

45

  广平

  瑞瑄

  考

    

    

  立

  福约

  廖化

  堂福

    

  

46

  潜沱

  41郎

  安

    

    

  子宣

    

  光依

  泽甫

    

  

47

  伏升

  友麓

  和

    

    

  仲

    

  法行

  厚林

    

  

48

  尚仍

  昌岐

  惠

    

    

  干

    

  道庸

  化漠

    

  

49

  逸民

  銮

  洪

    

    

  宁

    

  际虞

  育种

    

  

5

  子拱

  花

  范

    

    

  勉

  天助

  宁世

  从奎

    

  

51

  长兴

    

  周

    

    

  湛

  开泰

  登云

  本陸

    

  

52

  复昌

    

  高

    

    

  泰

  文朝

  泰

  宽裕

    

  

53

  子春

    

  理

    

    

  子璋

  运甫

  子璋

  儒传

    

  

54

  敬和

    

  忠

    

    

    

  从宪

  从宪

  由兴

    

  

    

五号谱:1钦公--2守明--3廖源--4廖讳--5昭林--6国新--7云灿--8廖裕--9文英--10翔龙--11鹫高--12廖论--13展曦--14廖统--15廖荣--16继林--17孝通生于雍熙四年丁亥八月十四日,公元987年9月9日--18芝芬生于1012年--19鄠俊生于公历1037年5月3日--20晨华公历1062年10月17日--21京福生于元佑二年丁卯岁腊月初九日,1088年元月5日--22师宪公历1108年3月16日--23邦琼生于绍兴三年癸丑岁腊月二十三日,1134年元月19日--24如林,生于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岁腊月十七日丑时,1155年元月11日--25仕梅,生于公历1175年7月27日--26元亨生于公历1202年10月18日,--27祥叟,生于公历1221年7月27日--28贤甫,生于公历1243年5月24日--29英俊,生于公历1266年6月30日--30国良,生于至元三十年癸巳岁腊月十八日,1294年元月15日--31景熙,生于公历1318年6月4日--32思茂,生于公历1344年10月9日--33孔祺,生于公历1370年5月16日----34子美,生于公历1395年7月4日--35文隆生于公历1412年2月26日--36延福------------廖传练引摘抄自“中国廖氏家族宗族源流史考”

七号谱:齐眉字叔安,福约即廖化,运甫字子璋,德成(五桂)--正国字钦--永丰字诚希--维常字奇可--忠兴--延邦--良才--根淮--深恩--蒂臧--自明--固本--积德--原仁--流光--渐忠--长升--兰芝--光禄--彰孝--景曜--瑞春--家庆--虔心--圣明--寿华--教诸--昌华--法秀--和福--时江--记中--康泰(廖刚)--江圆字逐--安宁--理安--荣--舜卿--中修--(与湖南新化谱又不同,--晖--迈--日新--尧翰--绍升--芳--殷--爽--匡晏--融--济--刚--迟--理安--舜卿--中修--)

简评:第一号谱之虞仲、伯廖、召伯廖、内史廖属文王系,是误录入应删除。从延龄至花公是光景、光禄世系来回抄袭,也应删除。至于雍公字子璋,是牵强附会的张冠李戴,没有公信力。保留下来的世系下半段与三号谱一致。四号谱中虽有伯廖,但其主轴有叔安、廖扶、廖立,删除。伯廖及泰以后世系,应归属一、二号谱一类。至于三号谱廖权世系划不划入一、二号谱的叔安世系,应由他们自己研究决定。叔安--廖扶--廖立--廖刚--世系至迟在三国时代不姓廖(音料),至于现在姓不姓廖(料),哪时改姓廖(料)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肯定,血缘远至黄帝同源。

五、六、七、八、九、号谱都是以伯廖为始祖。五号谱与前篇的“数学模型”相对照,就看出孝通以前断代。

六号谱是根据湖广填四川之廖氏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由宜宾县廪膳生廖学川,字仲瀛;华阳县太学生廖锺字君扬;壁山县增广生廖衡,字佐商。在成都共同编写的廖氏族谱,去广东考查,写的序言说我廖氏之始祖是文王十六子辛伯,亦即国史称的伯廖。几十个人在成都,一边修族谱,(版藏“锦城祠堂”)一边建花公祠堂(在正府街,早己被毁)。不少川谱没有辛伯至淑安几十代的记载,只从泰、子璋往下记的,记至九思公,以后自行续修。由于当时交通不变,又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网络传播,没有抄到他们三人修的谱,就抄广东带来的谱,受廖叔安的影响,有的谱在廖泰前面加个似是而非的淑安,但有考无妣,廖锺涛藏谱二者合一,淑安字泰化解了矛盾。其实二号谱是思义房藏谱,前八房都是以辛伯为始祖,唯独九房思义是以叔安为始祖,这是说不通的。可能也是没有抄到“锦城族谱”。

七号谱辛伯--仲莒以后编了字派。周朝起派十字:天开文运德,正永维忠良;秦朝起派十字:天开文运德,正永维忠良;汉朝起派十字:敬慎威仪富,民文则眉寿;晋朝西晋派三十字:万年允受福,天开文运德,芳正永光常,世忠延年根,深蒂自固德,原琉渐长兰。这些字派象是后人为前人排的,而不是前人为后人排的,这是不可信一。辛伯至廖化三十八世,漏的太多,不可信二也,廖化至子璋多了两代,不可信三也。叔安的混入,廖化、子璋的名与字的随意搭配,更是不可思义。从子璋至光禄也与众谱不同,,是按后人为前人编排的辈序取名的。且缺代更多,不可信四也。从光禄至廖刚再到理安这段的记载也很混乱。上接光禄有些勉强,因为湖南新化谱廖刚以下与七号谱相同,廖刚以上则出入太大:从廖刚上推至光禄七号谱15代,湖南谱13代,且名讳迥异。我们暂且记在光禄名下,那么光禄世系之廖刚与福建顺昌廖立世系之廖刚,谁才是真正的万石廖氏,“世綵堂”牌匾应该掛到哪家的堂上呢?笔者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引起族人的重视,并下力气研究。以避免“万石堂”和“世綵堂”两边都在争着用。廖刚传: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登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第。---以绍兴十三年(1143年)卒。

子四人,迟、过、遂、遽,仕皆秉麾節,邦人号为‘万石廖氏’。族人看应属哪边?

九号谱从伯廖至永忠77世,没有经过廖化、子璋、崇德、花公等,但总代数基本与九号谱相等同,即永忠由一个始祖经过两条路线传到永忠。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应另立专题研究。

书归正传,回到前一篇“廖氏源流考”的主题。不能空谈廖姓的几种来源,我们从实际存在的各世系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九篇典型谱系来研究,才言之有物,经过前面的分析,最终归纳简化为找廖化之源和廖立之源的问题。二号谱与八号谱自然成为研究的主体。所举九种族谱,除川谱外,其余不知是民国前的老谱呢,还是经网络盛传后整理传抄而来的谱系。从网络上看,凡在网上出现子璋世系者,几乎都是以叔安为始祖的,好象子璋的始祖叔安是族人投票选举产生的一样。这要归功于科学的发达,网络传播之力!

2011年4月28日经与廖名龙共同研究确认有关廖叔安、廖扶、廖立的历史记载:“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一版,1982年11月第二版,1982年11月北京第八次印刷,汉兰台令班固撰,唐秘书少监颜师古注《汉书》第三册表(二)874页,廖叔安,颜师古曰:《左氏传》(戮)、[飂]同音,力周反,又力救反。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十册,第2719页,廖扶,注一,廖,音力弔反,又音力救反。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第四册,第997页,廖立,廖,力救反。”

廖叔安、廖扶、廖立三人属同一世系,廖字都读溜,廖扶之廖的另一读音‘料’不可取。《广韻》有文王子伯飂,飂,吏耀切,音料,啸韻。同在《三国志》廖立注了音,为什么廖化不注音呢?因在三国时代廖读料是众人皆知的,读溜是个生僻字读音,故要注音。由此可知廖叔安、廖扶、廖立三人及其该世系的族人都姓廖(溜),伯廖、廖化及其该世系的族人都姓廖(料)。廖扶是河南汝南平舆人,其父廖权世居长安,当了武陵尉,娶当地人为妻,故其子廖立也成为武陵临沅人了。而廖化是襄阳人,籍贯不同。化、立二人年龄相近(或化大于立),如是父子,违背常理。第一个把廖立以前与廖化之后两个世系连在一起,也许是出于无意,无知,根本不知道廖立与廖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稍后的人盲从或默认这的连接。那么现在的人是明知两人在一起‘上班’,要确立两人为父子关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有任命的味道和強加之意。如強加者被人強加,还能神态自若,麻木不仁吗?这种麻木己传导到整个家族,可悲!可叹!

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里,笔者见到:廖叔安,黄帝之孙(没说是泛指还是特指),廖扶二子是孟举、伟举;而不是廖斌。廖立被废为民:---徙汶山郡---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迂于秕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注意!廖化老母为什不跟其父廖立住在成都,偏要跟儿子在麦城战场前线呢?以上细节不要忽视,更不要回避。往往一个细节会否定全盘;也不要怕被否定,此路不通,另劈路径,找到真正始祖方休。八号谱与“数学模型”对比,廖化之后多了六代,这是不够圆满之处。除此,伯廖世系四十五代至廖化有较为合理的生育规律。廖化随刘禅一起送往洛阳,可惜病死途中,泰公、子璋是洛阳世系的始祖和二世祖。洛阳是路线图的第一个连接点。由此可以对伯廖世系的肯定。化后多出六代的原因,假设一、在诚希之后发现别的谱多了光依至登云的六代,不假思索地嵌入化、泰之间,以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或许会找到新的证据,新的证明。研究之路不平坦,真是任重而道远!

附:廖氏源流考

粤稽:黄帝国于有熊,号有熊氏。长姬水,因以姬为姓。生子少昊(也有写为玄嚣的),昊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挚、尧、契、弃四子)尧为唐帝,生契为商王祖,生弃为周后稷也。后稷封于邰,三传曾孙公刘,于夏桀王甲子岁(公元前1617年)迁豳(国也),九传为古公亶父,(于殷小乙甲寅岁)迁岐州,传子(太伯、虞仲、季历三子)季历,季历子(姬)昌(文王)为西伯侯,昌次子(姬)发有天下为周武王,封十六弟辛伯于飂,为诸侯,遂有廖氏。

辛伯廖氏历史文化研讨会 廖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