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梁姓网 > 梁氏源流 梁氏源流

梁氏源流简录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梁姓展区

尝谓日、月、星、辰丽乎 ? 天是以天为宗也,百谷草木丽乎?地是以地为宗也。可以人而不知所宗乎?其为人也。立其祠不忘其亲,不拨之大业也;修其谱不遗其宗,不朽之盛事也,族之有谱   犹国之有史   国有史则君臣之贤否,行事之得失,治效之污隆可考,族有谱则姓氏之源委,派别之详悉,族(   )之合折聚散有可验。

  皇帝昼野分都封疆封邑,上古得姓受氏,以邑以官。溯本追源,考梁氏之系,出   顼(xu)高扬氏。高扬氏孙大业,聚少典之女华,生大费,佐禹治水有功;又助帝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益,以其居于(   )而梁姓受氏,有自秦封者,则雍州之圩(xu wei),伯益后也。肇自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19年),平王封支子康(康公,秦仲公少子)于夏阳之梁山,是为梁伯。厥后相承以国为姓,居安定,自始隶安定郡,陕西延安府安定县。前有大梁少梁之地。我族得姓受氏,所由始矣,历周秦代有其人。

  延至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梁称极盛其时,一门三侯、二大将军、卿尹将校五十七人,真是一时无两,备极尊荣。东汉桓帝,公元158年,延熹二年,梁后崩,及梁氏由盛而衰。自大将军梁翼(yi )之祸,族众余人流离迁徙,几遍天下。相传吾远祖流寓山东,历数十传,后又转隶河南。

  迨(dai)宋兴,而梁氏复振,后遂世籍河南,则固汴梁派也。嫡派原于汴梁受姓以后,世籍中州。宋太宗朝,公元985年,雍熙二载,梁灏公(康公59世孙)丙戌榜首状元及第。宋真宗朝,公元1008年,灏公之子固公,于大中祥符年间,相继而魁天下,又是状元郎,官至观文殿学士。世济其美,遂定于汴梁开封府祥符县云骥桥居焉。

  延世至南宋高宗朝。我鼻祖权公字仲衡号纲平(康公65世孙)庚辰科以诗经登进士第,拜凤阁舍人。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擢(zuo)靖州别驾,间署三江县事。因汴梁金扰,难以回籍。每过会同之金屏,爱其山明水秀,因而家焉,始隶会同之金屏,传至九世。一子曰二浓,为莳(shi)竹县尉;浓公生再宸,为辰州洞(   )都巡检;宸公生咸潮,宝佑丙辰科登文天祥榜,授润州路学教授;潮公生胜叟以禮經中选授沅州教谕    其后以文仕,以武著,代不乏人。叟公生贵荣,荣公次子茂卿,茂公三子华甫,甫公之子义和,居会同金屏村头安二里、安三里等处。

  始祖义和公生二子,政二、福晚,又名安二、安三。义和公于元末明初(公元1341年左右),为避元乱,兵燹(xian)流离,偕二子徙居武岡。政二公、福晚公是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70年,政二公落籍武岡龙管乡一都仁龙里九甲,建业排上。福晚公落籍武冈西百里龙居乡第四都,建业渣塘。厥后,魁公世守排上,德公建业黄花冲,贞公建业壶石,桂公建业石落田。文公世守渣塘,昊公建业石蒜,华公建业碎口,他如高邨(cun),双江,石屋山及叙湘麻化等县,远如广西之全州灌阳,四川之德阳,汉州连山,彭县,大足,顺庆,南重,亦多徙居,不僅一州已矣!数百年间,烟户云联,子孙綦(qi)布,夫生齿日繁,居址日广,无以统之则焕,无以联之则立。

  夫亲,亲必尊祖,尊祖必敬宗,敬宗必修族,此自然之理也。我梁氏族汴梁之父子鼎甲,会同之祖孙甲第,以迪前光而裕后昆;即都梁一派明时亦有七廪(lin)八贡之祖孙,载在武冈州志,名氏居在,披览而知也。今烟户云联,青衿(jin)未断,其初盛于汴梁,其继盛于会同,后又振兴于都梁(武岡)。古云:谱牒明,家将昌,周笃宗盟瓜绵衍,陶穴之旧行苇开。忠厚之祥所愿与族人世守而敬承之。

  公元1990年庚午岁旧历七月            谷旦

  石蒜昊公后裔二十一世孙恩鹉摘撰

  旧谱凡例

  一、谱之所修,欲其尊祖敬宗。俾族姓不至散失,派系不致逾越。虽分派世远服尽情疏,问而知为同姓子孙,某为第几世?某为叔伯兄弟?故念本源,(   )亲爱之心可以油然而生也。吾邑坪夏梁,有居矛坡头,有居茶冲者,尝闻先世传谓皆同汴梁派系而来。宗支殊远,未知其详,而弗谱之。又有非汴梁来派而土居是邑者,亦有他姓,而假托为梁姓者。恐后世愈远未免有鱼目混珠之患。是以錄其世系名曰:梁氏族谱,刊刻谱成。告诸族长立以维持宗族之法,建昭穆宗祠一座,立以贤能子孙为神主,每逢春秋二节,备其时食品物蘸(zhan)扫之仪,长幼相率会于一堂,行祭拜之礼。庶几光(   )族姓,于今日抑亦不之忘先祖于地下也。是盖心存焉,而力未逮(dai),凡在宗盟,尚其举行来日云。

  二、 自今修谱之后,族人有乏嗣者,必择侄以继其后,或宗族子侄皆可。且勿抚养异姓之人为嫡,纳婿承宗皆谓背祖而重他姓。如有此等,族长及族人之贤德者,率众共攻之,攻之不从,于谱图明注而削之,是绝之也。况律例有条,或有出为僧道,亦居不书,此其离伦绝类,不当书之尔。

  三、前代有为仕宦,而后代或无者;后代有为仕宦,而前代或者。书谱之时,比当无分贵贱,悉为详(   )其实。

  四、族中必有读书眀理者,或有不通文意者,其间子孙必当平心易气,以谱分明详解,以啟其昏昧,俾知父母养育之恩。尊卑长幼之序,嫁娶姓氏卒葬坟所,毋致知而不问,问而不著以失宗派。

  五、岁时择日书谱,族长令人报之各房,是日以子孙生卒葬配备细书之。其有仕宦隐逸善行攻迹可著者悉從实而著之,毋务藻餙(xi),书谱之人,择其通晓者,子孙端方用楷书写谱,毋倒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