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黎姓网 > 黎氏源流 黎氏源流

越南黎氏的根在山西黎城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黎姓展区

 作为一名在越南出生长大、祖籍在中国广东廉江市安铺欧家、深受中越两国历史文化熏陶的黎氏后裔,我认为,有责任弄清楚越南(京族)黎氏之根究竟在哪里?
      越南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后裔
      我2015年中秋节回黎城寻亲祭祖,参加中华黎氏寻根祭祖黎城第二届研讨会,得知2006年在地处山西省黎城县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库西关村,探明有西周时代古墓群,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经初步论证,黎城在西周时期为黎侯国,这个墓地就是当时的黎侯国墓地,也论证了黎城就是世界黎氏之根,当然包含越南(京族)黎氏在内。
      根据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记述,越南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直系后裔,越南历史启始于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前2888年)。当时帝明南巡五岭,娶仙女为妻,生子禄续(泾阳王),治南方。泾阳王与洞庭君的女儿共结连理,生下一子崇缆。崇缆又与仙女结合而生百子,建立了百越国,其领域自中国长江延伸至中南半岛北方,在国运昌隆之时,崇缆和仙女沤姬却认为两人不同的出身将妨害婚姻幸福而分离。于是,崇缆带着50个儿子移居东海岸(另50个儿子则随母亲归隐深山),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后来崇缆之子雄王继承王位(有异说雄王乃中国春秋五霸的越王勾践),于现在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建立文郎国,成为越南最早的朝代——鸿庞王朝之始祖。
      越南官方和民间都认为,越南民族是炎黄子孙,越南京族黎氏也肯定是炎黄子孙。

      黎氏之族或避难或因官迁徙到越南
      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今越南)、广(今属广西、广东),北徙燕、冀(今属河北)。”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包括越南。

      黎氏因官而处远走他乡
      炎帝神农是伊耆,黎人也。现黎城博物馆藏有隋开皇年间(581—601年)石碑一通,碑文中记曰:黎“炎帝获嘉禾之地”。当时黎城上党(黎国)是宜于农事的绝佳地带,炎帝神农在上党“因天地,相地宜,斫木为耜(形如锹,柔木为耒(形如叉)作陶冶,制耨(除草的小农具),教民树艺五谷,而农事兴矣,教民治麻为布,而衣服起矣……”,以及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病”的记载很多,足以说明,由于炎帝兴农、兴织、兴医、兴陶于黎,所以黎人就首先掌握了各项技术,随着黎国人口密度的增加,黎人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于是就会远走他乡,到地理较好的地方发展,传播文明,发展自己。由于他们到他乡传播文明受到当地民众拥戴,生活就会比黎国更好,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黎人向远方迁徙。

      黎氏因避难而漂泊海外
      据王苏陵先生所著《黎氏考证:黎侯古国是我家》考证,黎城古代黎氏先民至少有三次“或避难而居”的大迁徙。即“西伯戡黎”“赤狄灭黎”“黎下太行”。公元前700年,黎侯被赤狄所灭,黎侯逃于卫。后晋灭赤狄,复立黎侯。”经过“赤狄灭黎”的又一次战争,连地位显赫的黎侯都流亡他国了,何况黎民百姓呢?可想而知,再次被灭国的黎民一定承受着殖民的压迫和蹂躏。因此,黎氏先民们不得不颠沛流离走出太行山,远离黎侯国。这应是黎氏历史上第二次迁徙。黎氏的第三次迁徙就到了两晋时期(公元317年),从此,黎氏的一大部分就融入客家民系中。几千年来,黎氏迁徙无数次,黎氏后裔遍布华夏,漂泊海外。

      越南黎氏先在九真一带发展成旺族
      从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年)到两晋时期(公元317年)的一千多年里,以交趾人为主的古越人烟稀少,生活落后,只靠抓鱼摸虾为生,但地理条件好,社会政治单纯,中国北方黎侯国黎民百姓就以“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的方式来到这里。久而久之,黎城黎氏先民们就源源不断地迁徙往这里,很快九真、交趾等一带繁衍发展。
      九真郡在今越南中部宁平、清化、河静、义安一带,郡治爱州即今清化。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秦朝时九真郡属南越国王赵佗(首都在今广州市)的领地。到公元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也就定都在宁平花榈,九真成了当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九真黎很快就发展成旺族。
      越南黎朝的建立吸引黎氏加速南迁
      黎氏在越南历史上曾建立过前黎朝、后黎朝。它们的建立,进一步将中国北方黎侯国的黎氏先民吸引到越南。先民们都习惯以国为姓、以区域为姓,凡是同姓的都想投奔。北方黎侯国被灭了,南方建立了黎朝,黎氏先民们肯定要来投奔。黎氏在越南建立过两个黎朝,肯定这都是集聚北方黎氏的一个旗帜。
      黎桓皇帝的身世及前黎朝的建立
      越南前黎朝皇帝黎大行
      黎桓(公元940年-1005年),本是京兆尹黎干的后代。据黎开文所著《黎氏本源考》,对越南黎朝世系考证得很清楚,黎桓身世很清晰,但越南史学家则弄不清,对他的出生地、生年众说纷纭。他们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最后融合为:“所有关于黎桓的出生地,出身等难解问题,以河南省应廉村黎皇陵墓的神迹来解释更为‘合乎情理’。神迹注明他在宁平省花榈长安社出生。祖父是黎禄祖母高氏芳;父亲是黎贤母亲邓氏洁。家境很穷因此回河南省清廉宁泰社从事抓虾网鱼谋生。壬寅年正月初十(即942年1月29日)生下黎桓。7岁时,他父母同时离世,要做清化省爱州官的养子。”
      为了更加放开思路,越南各位史学家认为,“黎桓的出生地问题还要继续研究”。比较认同的是宁平省、清化省和河南省都与这位先皇的生平、事业密切相关。
      黎利皇帝及后黎朝的建立
      黎利(公元1385-1433年)建立后黎朝,要从胡朝说起。公元1400年,黎桓后裔黎季牦,篡夺大越国陈朝政权,改名胡季牦,建立胡朝,将大越国改名大虞国,让位给儿子胡汉苍。1407年,胡季牦、胡汉苍父子,被明朝军队擒获,刚刚建立七年的大虞国被胡朝灭亡。
      公元1428年(中国明朝宣宗宣德三年)黎利建立越南后黎朝。黎利原为明朝派驻越南的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纷纷参加,人数数十万。黎利起义后,遭到明军镇压,转战十年。1426年,多次打败明朝大军。1427年,击破柳升率领的明军,柳升战死。后连续击败明军,迫使明军撤离越南。1428年,统一越南后,黎利称大王,在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后黎朝灭于1789年,存世361年。
      前黎朝和后黎朝把越南黎氏人口推到越南姓氏人口的前三位
      假设越南最后一个王朝是黎姓,那越南黎氏人口肯定最多。然而越南最后一个王朝为“阮”姓,所以阮氏人口是最多。我们认同的是,古代常有赐姓的习惯。就在前黎朝时期,李公蕴大将曾被赐姓黎,但后期黎朝继位者太无能,李公蕴大将又像黎桓夺取丁朝王位一样,取而代之了黎朝,建立了李朝。可见,哪一姓氏当朝,那个姓氏就得到发展壮大。前黎朝和后黎朝为黎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前黎朝和后黎朝中叶,黎氏人口肯定排在当时的越南总人口的前列。但到后期,当政者越来越腐败而导致被推翻。这是,黎氏尤其是皇室黎氏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会被排斥,甚至被斩尽杀绝。据《黎姓起源》中引用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自述身份的一段话:“我这一支黎为清朝附属国,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越南分两个国家,一个叫安南,一个叫大月。大月国王姓黎,黎氏王朝,他手下的大臣造反,把黎氏王朝推翻了。当时正赶上清朝乾隆皇帝纪念80岁寿辰(约1789年),为体现皇恩浩荡,就把当时的黎氏王朝的遗老遗少200多人接到当时的北京归属到汉军旗下,分封土地,在直隶住下。我就是这一支黎氏的后裔。”
      然而,要肯定的是,黎氏在越南建立的两个王朝,已进一步吸引了由中国北方黎侯古国南迁到中越各地的黎氏团结在黎朝周围,为壮大越南黎氏推波助澜。现在,越南的黎氏已是越南三大姓之一,占越南总人口11%,约近千万人口。

      越南(京族)黎氏之根在山西黎城
      越南黎氏之根不在越南。从前面所有的文献资料和史实来看,越南京族黎氏的根不可能在越南本地。据《越南姓氏考》记载: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例如阮、范、陈、吴、黎、郑、李、丁等等。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全为华裔,例如吴朝的吴权
      (冀人)、丁朝的丁部领(粤人)、前黎朝的黎桓(山西黎城人)、李朝的李公蕴(闽人)、陈朝的陈日煚(闽人)、胡朝的胡季犛(山西人)、莫朝的莫登庸(粤人)、后黎朝的黎利(山西黎城人)、郑朝的郑检(闽人)、阮朝的阮福映(闽人)等等。同时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腊族国家后引入的姓氏,数量比较少。
      越南(京族)黎氏之根在山西黎城。一是中越两个民族的同根同源的同祖事实,因为同属炎黄子孙;二是山西黎城黎侯古国存在的黎氏“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的历史事实,黎氏南迁到九真或传播文明,或逃亡逃难,使九真郡成了黎氏旺族;三是越南前黎朝和后黎朝对黎城黎侯古国南迁后散居各地的黎氏的凝聚力,使越南黎氏成为越南三大姓之一;四是现代考古文物的发现,证实黎城是世界黎氏之根。
      弄清楚越南(京族)黎氏之根在山西黎城对黎氏子孙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民族是家族的集合,家族是民族的镜子。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人丁兴旺、门第光耀。个人与家庭、家族与民族是联系在一起的。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国家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醒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笔者认为,最大的现实意义是:进一步拉近中越两国的关系,促进两国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的交往,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自己的家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世界杰出黎商协会会员、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