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吉姓网 > 吉氏源流 吉氏源流

中华吉氏简史(7)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吉姓展区
四、宋元时江苏(含上海)的吉氏

  

     宋元时的江苏(含上海)有多支吉氏,其主要聚居地在苏南丹阳、镇江(润州)、常州(毘陵)、苏州(原平江府,含昆山等县)、松江(原松江府,含上海等县)等地,元末时苏州吉氏中有一支迁苏北了。现分别介绍如下:

  

     1、宋元时江苏丹阳的吉氏

     (1)北宋时丹阳就有吉氏族人

     据《京中考旧传》、陈智勇《少阳集注》记载,北宋元祐时(1086—1093),江苏丹阳有个叫吉能的吉氏族人,他在丹阳陈东(陈少阳)家当过仆人,陈东(1086—1127)在其家书中提过吉能之名。

     (2)北宋末从山西迁丹阳的云阳吉氏

     据《云阳吉氏家乘》记载,北宋末年福一公(丹阳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79世)从山西迁居丹阳后,子孙蕃衍兴盛。福一公有个孙子叫吉润,字荣甫,行荣一,号华屋逸人(丹阳吉氏3世)。元季时丹阳四境闹饥荒,兵疫并兴,饿莩盈野,吉润公习岐黄,广施药食,全活者甚多。

  

     2、南宋、元时江苏常州的吉氏

     南宋时,国史馆编修吉与忠公之子吉衍自临安(浙江杭州)迁居毘陵(今江苏常州),其子孙蕃衍生息形成常州吉氏,奉与忠公为一世祖(冯翊吉氏第78世),奉衍公为二世祖(冯翊吉氏第79世)。据云南石屏、江川《吉氏族谱》记载,元代江苏常州武进吉氏族人中有吉显忠者,元末时迁句容了。

  

     3、南宋、元时江苏镇江的吉氏

     宋元时,江苏润州(今镇江)有数支吉氏:一为北宋末福乾公(丹徒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79世)从山西迁居润州丹徒,后子孙蕃衍形成镇江丹徒吉氏。二为元末从河南洛阳迁居润州金坛的吉复卿公(金坛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6世)一支;复卿公生二子吉元礼、吉元信,子孙世代为金坛人。三为元末从常州武进迁居润州句容的吉显忠公(句容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7世)一支;显忠公的二个儿子吉士能、吉士恒,在明初时迁云南河西了。

  

     4、南宋、元时江苏苏州(含上海)的吉氏

     按各类吉氏谱牒记载,最早迁苏州的吉氏族人,是北宋末年从山西南渡江南三兄弟中的老三吉福□(其后世失考)。到了南宋、元代时,苏州(含上海)有了多支吉氏,现分述如下:

     (1)南宋时苏州昆山的吉氏

     按碑帖资料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时,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昆山县有吉氏四十八娘、吉氏三九娘两个妇女,舍田报荐亡太翁,当时的“淀山普光王寺(其地为今上海青浦)舍田碑”上刻有其名。

     (2)元代时苏州阊门的多支吉氏

     据江苏泰州、江都、宝应、金湖等地《吉氏族谱》记载,元代时在苏州阊门一带居住的吉氏有好多支,包括:祖籍山西的吉昌公(原名吉昌元,金湖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6世)的一支、吉燕居公(泰州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6世)的一支、吉熙公(江都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7世)的一支、吉福四公(字德贵,宝应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7世)的一支,他们的前谱和祖墓俱在姑苏(苏州);其中燕居公的一支吉氏,元末时为避战乱,从苏州阊门迁居苏北泰兴二班雁立沙,其后又迁泰州刁铺。

     (3)元代时松江府上海县的吉氏

     在云南南华水盘铺“吉氏宗祠”大殿的山墙上嵌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清乾隆举人魏藩撰文的《吉氏集资建祠序》。碑文中说:云南南华吉氏先祖“原籍金陵嵩(松)江府上海县,自洪武开滇,授以正值军部之职,因卜居焉。”由此可见,在元代时,江苏松江府上海县也是吉氏族人的居住地。

  

五、金元时陕西的吉氏

  

     金元时陕西合阳的知名吉氏族人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金元时有个道士叫吉志通是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人,他博学洽闻,脱俗归静,师从乔潜道与潘清容,后居武当山修炼,十年不食烟火食,以黄精、苍术等充饥,精神清澈,行步如飞。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吉志通于临终前召集众弟子,戒以珍重修道,言讫而逝。

  

六、南宋浙江、安徽、湖北的吉氏

  

     1、南宋时浙江临安吉氏

     南宋时浙江的吉氏,主要是北宋末年与忠公(浙江杭州、江苏常州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78世)南渡临安(今杭州)后所蕃衍的子孙后代。

  

     2、南宋时安徽潜山吉氏

     据赣粤湘冯翊堂《吉氏族谱》记载,中孚公的后裔子成公(冯翊吉氏第82世)自江西迁居广东长乐(今五华)后,其曾孙吉旭(冯翊吉氏第85世)为贡生,在南宋时出任安徽潜山县教谕,遂安家于潜山,其后代形成安徽潜山吉氏。

  

     3、南宋时湖北襄樊吉氏

     据吉扬留言,湖北襄樊有一支吉氏,是北宋末从陕西冯翊郡南迁至湖北襄樊的。

  

七、南宋、元代广东的吉氏

  

     1、南宋、元时广东长乐、和平吉氏

     南宋时广东已有数支吉氏,其中:南宋孝宗(1163—1188)年间,子成公(长乐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2世)带领的一支吉氏族人,自江西庐陵(今吉安)南迁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其后裔定居于此蕃衍生息,形成了广东长乐吉氏;还有仕成公(和平吉氏始迁祖、冯翊吉氏第82世)的另一支吉氏,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吉安)南迁广东和平,其后裔形成广东和平吉氏。

  

     2、元末时广东惠州吉氏

     到元末时,有吉和全公的曾孙吉伯善(绥南吉氏四世、冯翊吉氏第86世)与其子吉永宣、吉永端一起,自福建绥南(建宁)迁江西广昌白水镇、旋又迁广东惠州府。

  

八、元代福建、海南、云南的吉氏

  

     1、元代时福建绥南、莆田的吉氏

     元代时,福建绥南(今建宁)、莆田等地是吉氏族人的聚居地。

     据福建绥南《吉氏族谱》记载,福建邵武吉和全公(绥南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3世)之子吉子通,元初时自邵武禾坪迁绥安(今福建建宁),其后裔形成绥南吉氏。

     据四川内江、海南崖州《吉氏族谱》记载,宋代有个吉天相公(冯翊吉氏第74世),其人存心中正,教子有方,及生徒必以四恩为重。生子三、孙八,皆以孝廉称,官学士者三人,登仕籍者济济。天相公的耳孙(远孙)为吉学孔(崖州吉氏初祖),元代时居住在福建福州府莆田县。元末时,学孔公的后裔有迁往海南的。

  

     2、元代时海南的吉氏

     据明嘉靖《广东通志·琼州府》、万历《儋州志》和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记载,在元代时,海南岛上已经有了吉氏族人。

     元末时,海南儋州(今儋县)有吉天章者,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起事,夺走了昌化(今海南昌江)知县黄半山的官印,自己担任知县一职。到至正二十二年(1362)时,南宁军(儋州地方军)的土酋长陈荐观又自称“元帅”,追出县官印,并令其部下曾洪山占据了昌化县。

     元末时,福建莆田吉学孔公的后裔吉仕铨(海南昌化、崖州、临高吉氏一世祖、冯翊吉氏第86世),奉命赴昌化(今海南昌江)任儒学教谕,后卒于任。仕铨公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分别留居于海南昌化、崖州、临高,还有一子回迁至福建莆田原籍。

  

     3、元末时云南通海的吉氏

     据云南通海九龙吉村《吉阿受公碑谱》记载,吉阿受公是广东长乐吉氏子成公(冯翊吉氏第82世)之孙,元末时自广东长乐(今五华)迁居云南通海九龙吉村,其后代子孙蕃衍形成通海吉氏,现已传至23世。

  

九、宋元时其他知名吉氏族人

  

     按史书、文献、碑帖、方志记载,宋元时期还有一些知其名、不知其籍贯的吉氏族人,现将这些知名吉氏族人的姓名及其简历摘录如下:

     吉诚叔:北宋治平三年时(1066),在湖南永州零陵县澹山崖题名。

     吉师雄:北宋元佑时(1086—1093)武臣,宋“党籍碑”中有其名,该碑在融县(今广西融安)。

     吉当普:元代四川廉访使,为官清正廉洁,循治离堆,泽及蜀民。

     吉天保:宋代人,著有《孙子十家会注》十五卷。

     吉学士:元代画家,工墨梅。杜本(1276—1350)有诗赞其画品云:“临牕喜见横斜影,却有王孙翰墨香。”

  

     综上所述,在五代宋元时期,中华吉氏族人的居住地及其活动区域已遍布江西、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上海、陕西、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省市,以及湖南、广西、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