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岭姜的来源源于炎帝(神农氏,公元前3216-前3077),炎帝6世孙來公卒葬湖南茶陵,炎帝第10世孙榆罔居空桑在位55年后让位于轩辕(即黄帝),炎帝第11世孙为黄帝司徒的祝融,第14世孙为伯垂(共工),第15世孙为伯夷(四岳典三礼,掌四岳,受封吕),为什么姜子牙也叫吕尚呢,就是以伯夷的封国吕国为姓。第49世孙是姜子牙,封于齐(今临淄),姜子牙的后代世袭齐国的国君,依次为齐丁公——齐癸公——齐献公——齐武公——齐历公——齐文公——齐成公——齐莊公——齐僖公——齐桓公——齐惠公——齐顷公——齐灵公——齐景公——齐悼公——齐平公——齐宣公——齐康公,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第60世孙齐桓公,也叫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第67世孙为齐宣王,就是滥竽充数的那位国君,到第68世孙齐康公在位的时候被田和篡位,姜子牙的子孙后代被迫纷纷逃出临淄,康公率大部分子孙逃到烟台牟平附近,隐姓埋名,康公墓在烟台芝罘岛老爷山顶,墓今尚在。至第76世孙相伯于公元前221年为避秦始皇东巡天尽头,而向南躲避至通天岺深山齐东里隐居(今乳山市大孤山乡万户村),相伯有2子,永泰和永通,永泰居于万户村,永通居于峒岭村(乳山市徐家乡峒岭村),永通的后代今不可考。据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姜姓由夹河下游公鸡岛(今烟台市区西)迁通天岭(今寨山)隐居,始皇三十七年,择此地定居,念先祖通天岭隐居历史取名峒岭。峒岭因此而得名。永泰为万户姜的始祖,永通为峒岭姜的始祖,永泰孙姜房(第128世孙)元朝被封昭武大将军,天水郡开国侯,葬于鲁宋里(即今天的山东乳山市万户村,万户村得名源于姜房被封万户侯),元史里有姜房传记,房有九子六女。子姜思明袭昭武大将军。有元帅左监军和胶、潍、莒、密、宁海等洲总管万户侯的封号,相当于管辖现在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地区。姜思明之子姜天泽(第130世孙)从万户迁居峒岭村。此时万户姜人丁繁衍,日益庞大,可能逐渐代替了原来永通的峒岭姜而成为新的峒岭姜,万户姜占据了山东乳山万户和峒岭地区,成为姜家的主要往下繁衍力量。往下依次是姜彦孔(第131世孙)——姜士通(第132世孙)——姜良(第133世孙)——姜文聪(第134世孙)——姜成仁(第135世孙)——姜学义(第136世孙)——姜士得(第137世孙)——姜起文(第138世孙)——姜安(第139世孙),姜安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由峒岭村迁至山东海阳市现子口,姜安是海阳五疃姜家(现子口、台城、三角、下十字夼、台子)的始祖。
峒岭村在明隆庆元年夏,被洪水将村庄分为东西两村。现东峒岭634户,西峒岭712户。后来慢慢迁居至乳山全市和胶东全境各地,进而至全国。至最年轻的一代(我这代,姜洪*)已是158世孙,即炎帝第158世孙,姜子牙的第109世孙。
---以上文字根据姜正平提供的资料而写,里面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写这些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多转载,来让更多的姜姓子孙看到并且参与进来。联系可登陆网站www.jiang5000.com发短消息给姜洪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