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贾姓网 > 贾氏源流 贾氏源流

出自山西襄汾的贾姓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贾姓展区

   贾”字由“西”和“贝”组成,音Jia,上声调符号:“∨”。有四种意思:姓氏、国名、地名、古时同“价”(价)。贾字一字两音,另一音读“贾Gu”,指商人做买卖,如:坐贾行商。贾字是一个像型会意字,“西”字像陶器的形状,在上面代表“东西”。“贝”是钱币的像征,在下边,代表“货币”。结合在一起,就是商品交换,做买卖。古代贾姓人善做买卖,故贾字有两个音,多种意思。据《史记》、《辞源》、《辞海》、《元和姓纂》、《新编百家姓》、《太平县志》和《襄汾县志》记载:贾姓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有两个源头,均出自一个叫贾的地方。这个贾地,就在今天的山西省襄汾县。西周时,周康王姬钊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姬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为伯爵爵位,称贾伯。贾伯为贾姓人之祖。周初分封诸候800馀国,东迁之初,尚有200馀国,列后之诸候有144个,贾国为93位。其中山西境内有晋、黎、杨、魏、耿、冀、荀、霍、贾、芮、梁、虢、肥、北翼、潞氏等诸候国。据专家考证,贾国国都先后位于襄汾县的贾罕、贾岗、南贾、赵康镇的晋城村等地。(贾国国都究竟在何地?历史无记载。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征据和理由。无论是在贾罕,贾岗,还是在南贾,赵康的晋城。都是在咱襄汾县境内,这都是大家共认的、不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襄汾县带贾字的村庄有19个:贾沙向、贾家庄、刘贾、贾罕、贾庄、贾庄沟、北贾(南辛店)、南贾(南辛店)、西贾(南辛店)、贾岗、南贾岗、北贾岗、贾坊、南贾坊、北贾坊、西贾、南贾(南贾镇)、南贾沟(南贾镇)、北贾(南贾镇)、贾朱。其中贾罕,贾庄,贾岗,南贾,西贾为人民公社所在地。占到全县21个公社的1/4。全县348个大队(村委会), 1/4的大队有贾姓。据县志计载,贾姓200人以上的村庄有:贾沙向、浪泉、刘村、贾朱、北戍、南贾(南辛店)、太常、三公、张纂、中梁、南贾(南贾镇)、小赵、杜村、宋村、高庄、北贾(南辛店)等村。贾姓600人以上的村庄有:尉村(679人)、薛村(634人)、东坡沟(610人)。荀董村贾姓人最多(869人)。我的家乡薛村,2006年有人口1893人,有姓氏25个,贾姓人有634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村中第一大姓。贾姓在原浪泉乡各姓氏人口中位居第二,近次于张姓。襄汾县有姓氏597个,上万人口的姓氏有7个,贾姓为襄汾县七大姓(张、李、王、刘、赵、杨、贾)之一。襄汾县1954年由襄陵县和汾城县(古称临汾、太平)合并而成。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原有21个乡镇,现有13个乡镇。348个村委会,513个自然村。人口50余万,耕地面积91万亩。素有金襄陵,银太平的美称。襄汾有丁村遗址和陶寺遗址,襄汾是帝尧文化之都和帝尧文化之乡。最早的中国源于襄汾陶寺,襄汾有丁村文化和陶寺文化,丁村和陶寺是襄汾的两大“国宝”。襄汾是贾国都邑和贾姓的诞生地。襄汾曾是全国粮食,棉花双基地县之一。贾国历经11位国君,342余年。11位国君分别是:贾共公姬公明、贾宣公姬梁、贾相公姬笔、姬蕹、姬唤、姬萋、姬伯车、姬惠伯姬兕、姬无纪、贾辰公姬僵、姬公丘。公元前703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尽并晋地,号晋武公。贾国姬公丘曾参与虢,芮,梁,荀五国联军,讨罚晋曲沃武公。晋曲沃武公打败五国联军。公元前678年,晋国占领贾国国都绛(今襄汾县赵康镇晋城),并吞了贾国领土,贾国亡,国人以国为姓。后晋武公迁国都于绛,追杀反抗者,招降投诚者。为避祸避难,贾姓人第一次大迁徙。公元前666年,晋献公诡诸(晋武公之子)迎娶贾国之女为后。五年后伐骊戎,得骊姬俱爱之。贾后无子,骊姬乱政。重耳(晋文公,晋献公次子)出逃在外19年,随从15人,有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赵衰、贾佗(贾后的弟弟)、先轸、介子推、魏武子等文武贤臣。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史称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子姬欢(姬驩)继位后,史称晋襄公。文公图霸,襄公继霸,崤山之战,襄公大败秦军。狐偃和其子狐射姑为晋国称霸立下大功,由此,晋襄公将原贾国之地封赏与狐射姑,狐射姑史称贾季。贾季曾任晋国太师,公族,姬姓,为唐叔虞的后代。(国语.晋语四)。贾季成为贾姓的另一支源头之祖。晋襄公姬欢死后,安葬于东柴村的南坡上,后襄陵县而因此得名。贾季能文能武,智勇兼备,是当时晋国著名的儒将。博文多识,恭敬谨慎。曾是晋襄公的股肱之臣。后赵盾专权,斩杀二卿三大夫,贾季被迫外逃。骊姬乱政和赵盾专权,为避祸避难,使贾姓人氏,再次大批迁徙,从此散居全国各地。(东周列国志)贾字的同音姓氏还有:家、加、假、价、甲、佳、夹、嘉、驾、枷、荚、郏、葭、茄、笳、嘏等共17个姓氏。其中,贾姓人口最多和最古老。古代人们为了避仇、避祸、避讳,或者是为了省文、异写、声转、音讹而改成其同音不同字的姓氏。如薛村的加姓,和薛村的贾姓,原来是一家人,为了避祸,防止被满门抄斩。弟兄两个,一个改成了加姓。贾姓望郡除山西襄汾外,还有河南洛阳、甘肃武威、湖南常德、河北冀县、陕西蒲城、浙江临安、云南昆明、重庆云阳等地。据统计,中华民族姓氏多达11939个(包括少数民族的姓氏)。最常见得《百家姓》有504个(其中复姓60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贾路娄危,江童颜郭······百家姓终。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141位。网上《千家姓》有1255个。临汾尧庙广场姓氏千家壁有1566个姓氏。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00个人口大姓,贾姓位列45。历史上贾姓的堂号有《至言堂》和《武威堂》等。历史上贾姓人才辈出,载入《中华大词典》,《辞海》,《辞源》、《史记》,《二十四史》,《简明中国通史》,《襄陵县志》,《太平县志》,《襄汾县志》中的著名人物有:贾 伯:原名姬公明,晋唐叔虞的小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孙子。贾国的第一位国君。其后人以国为姓。贾伯为全国贾姓人氏之祖。
        贾 后:晋献公夫人。贾 佗:贾后之弟,曾跟随晋文公姬重耳在外流浪漂泊19年。贾 君:晋惠公夫人。贾 华:晋国将军、右行大夫。贾 季:原名狐射姑,狐偃{晋文公姬重耳的舅舅}之子,曾任晋国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人称贾季。其后代以封邑为姓,又形成另一支贾姓。狐偃是唐叔虞的后代,故贾季与贾伯(贾共公姬公明)同姓同宗。(有人说贾季和贾佗是一个人,此误也)。贾 获:河南淮阳人,春秋陈国大夫。贾 举:山东淄博人,春秋齐国大夫。贾 偃:赵国将军。贾舍人:赵国著名商人。贾 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历史上与屈原齐名。著有《过秦论》、《吊屈原赋》、《新书》等名作。贾 山:颍川(河南禹县)人,西汉政论家,向汉文帝上书《至言》。贾姓的《至言堂》堂号因贾山而产生和出名。贾 嘉:西汉著名学者,贾谊的孙子。贾子光:长安人,西汉成帝时大夫。贾 让:西汉治理黄河的专家,河南禹县人。有《治河三策》著世。贾 徽:东汉咸阳人,编修《左氏春秋》《左氏条例》。贾 复:{公元9—55年}字君文,云台28将之一(排第三位)史称“奇锋震敌,远图谋国”,南阳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人。少好习《尚书》,曾参加绿林军,后归顺刘秀,任都护将军。刘秀继位后任执金吾,封左将军、胶东侯。作战身先士卒,以果敢、勇武见称。晚年辞官隐居,其后人定居襄陵县贾朱村。贾秀玉:甘肃武威太守,贾谊的九世孙。贾姓的另一个堂号《武威堂》因贾秀玉而产生和出名。贾 衍:秀玉之子,兖州刺史,后定居山东曹县。贾 龚:衍之子,轻骑将军,定居武威。贾 徽:字元伯,咸阳人,东汉学者,经学家。贾 逵:(公元30—101年)咸阳人,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贾徽之子,贾谊九世孙。贾 彪:字伟节,东汉名士、学者,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因评论朝政,在“党锢之祸”中被囚禁而死。贾 鲂:东汉著名文字专家、书法家。所著《苍颉》、《训纂》、《访喜》,号称《三苍》。均为文字学专著。并用隶书写成,隶法由此推广。贾 逵:(公元174—229年)字梁道,平阳襄陵人,三国魏豫州刺史,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世。开通运渠二百里,人称贾侯渠,深受百姓爱戴,曹操称赞。贾 诩:(147—224)字文和,甘肃武威人。三国魏太尉。著名的谋略家、政治家。是当时最聪明的谋士之一。史称“鬼才”。贾 充:{公元217—282}字公闾,平阳襄陵人,{贾逵的长子}。西晋开国元勋,封鲁国公,太师太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文学家。编修《晋律》。卒曰太宰。贾南凤:{公元256—307}贾充之女,小名旹(时),西晋第二个皇帝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多权谋,专权执政16年。史称晋惠帝“白痴、猪丈夫”,贾皇后“贪婪、狼女人”,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贾 谧(Mi)(?--300)字长渊,贾充的孙子,历任散骑常侍、后将军,诗人,编修《晋书》。与郭槐等文士号称“二十四友”。慧远大师(公元334--416)俗姓贾,东晋名僧,著名佛学家、哲学家,兼通儒家和道家学问。“净土宗”初祖。山西雁门(今原平县崞阳镇东)人。贾 混:平阳襄陵人,逵之次子,充之弟,封永平侯,大将军。贾 模:充之子,封平乡侯,光禄大夫,车骑大将军。贾弼之:(400—500)东晋著名谱学家,平阳襄陵贾庄人,曾任员外郎、参军。广集《谱记》、《姓氏簿状》等。贾匪之:宋国太学博士,骠骑参军,弼之子,子承父业,亦是家谱学家,历史学家。撰有《后汉杂事》、《汉魏晋帝要记》等著作。贾 渊:(439—501)字希镜,曾用名贾泉,襄陵县贾庄人。弼之孙、匪之子。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谱学家。编著《氏族要状》、《见客谱》、《百京谱》、《官族传》、《冀州姓族谱》、《人名书》、《百家谱》、《通志》、《士族谱》、《谱记》等数十部姓氏著作。贾 执:渊之子,作《姓氏英贤》、《百家谱》等。贾 冠:渊之孙,撰《梁国皇太子序亲簿》、《国亲皇太子传》等。贾 秀:字敏夫,史称贾敏夫,襄陵薛村人。 北魏朝监察御史。主管司法的皇帝近臣。尝遗书百余卷于邑之学宫,以惠后世,祀乡贤。 (襄陵县志)贾思勰:(386—543)山东临淄人,北魏杰出农学家,著《齐民要术》。贾思伯:(468—525)字士林,益都(山东寿光)人,北魏著名学者,官至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贞。著《明堂议》。贾 昌:唐玄宗{李隆基}时的翰林待诏,当时著名的“神鸡童”、“斗鸡王”。当时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神童鸡赋》。贾 至:{718---772}字幼麟,唐朝洛阳人。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著有文集30卷,有《唐才子传》传于世。贾 耽:{730---805}字敦诗,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政治家。从小勤奋好学,曾两中进士,历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为官清正廉明,威望重高。曾绘制《陇右山南图》、《海内华夷图》等地图,又是一位古代地理科学家。贾 竦:洛阳人,唐文宗(李昂)的宰相。与白居易是好友。“甘露之变”中被大宦官仇士良杀害。贾谊的后裔。贾 岛:(779—843)字浪仙,河北范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诗词注重锤炼,刻苦求功,以《推敲》著名。自称“碣石山人”史称“诗囚”。贾公彦:河北永年人,唐著名学者、经学家、语言学家。著《五经正义》等。贾大隐:公彦之子,唐代著名学者,官至礼部侍郎。著《老子述义》等。贾敏行:唐高宗时人,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历任御史中丞、刑部郎中。著《唐律疏议》,又名《唐律》。共30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贾 曾:河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诗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贾隐林:京兆华原(西安)人,唐代名将,军事家。贾 宪:北周末至北宋初,河北浮阳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著《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所做的增乘开方比国外早770年。贾黄中:(945—1001)字娲民,学者型政治家、历史家、医学家、诗人。为宋太宗四大名臣之一。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真宗进士,仁宗皇帝的宰相,封魏国公,谥文公。大学者,政治家。编修《唐书》、《群经音辩》、《通纪时令》等书。贾 黯:(1022—1065)字直孺,北宋邓州人。23岁中进士第一名(状元)。学者型政治家、历史家。官至尚书左司郎中,摄理开封府等职。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浙江临海人,南宋末有名的宰相、政治家、诗人。喜好收藏奇珍异宝、法书名画。著有《促织经》等书。电视剧《蟋蟀宰相》,说贾似道以虫道治国,专权多年,人称“蟋蟀宰相”。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贾邦献:金朝山西霍州人,进士第。有勇有谋。元兵攻河东,邦献集居民守御,城破被俘,宁死不屈,自杀成仁。金朝谥赠奉直大夫、霍邑令。贾 鲁:(1297—1353)字友恒,山西高平人,元代著名水利科学家、政治家、历史家。向元顺帝上《河平图》,官至工部尚书,中书左丞、充总治河防使,率军士2万,民工15万,在山东、河南等地兴役治河。为纪念他,今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叫贾鲁河。贾仲明:(1343—1422)元末明初著名杂剧作家、戏曲评论家。著杂剧《金童玉女》、《升仙梦》等作品。贾 咏:(1464—1547)字鸣和,河南新郑人,明代著名学者型政治家,官至宰相。著有《南坞集》、《武庙实录》等。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名石屋山人、兰陵散客、贞忠居士等。山东峄县(今栆庄)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官至兵部右使郎。主修《峄县志》。一生著作甚丰,有《滑耀篇》等数十部作品,相传《金瓶梅》为其所作。贾 河:襄陵浪泉村人,明朝举人,曾任山东濮州知州。贾 中:明太平北柴庄人。著《衍易全书》、《患难语》、《幽人心声》等书。贾凫西:(1590—1674)又名贾应宠,山东曲阜人,明末清初著名鼓词话作家。著有《澹圃恒言》、《木皮词》、《诗纲》等。贾汉复:(1605—1677)字腾侯,号静安,山西曲沃人。明末清初学者型政治家、教育家。明末为淮安副将、清顺治任兵部尚书、大司马、太子太保。曾编修《河南通志》、《陕西通志》、《孟子》等作品。贾存仁:山西浮山人,清康熙年间儒学大师。工书法,精韵学。曾修订改编李毓秀{1662—1722山西新绛县龙兴镇人}的启蒙教材《训蒙文》,定名《弟子规》。还著有《弟子规正字略》、《音汇》、《诗韵考源》、《等韵精要》等书。贾覆中:太平尉村人,清嘉庆进士,曾任宁夏府知府。著《名法录》。贾如镛:太平尉村人,书法一流,学问极佳。覆中之子。有“字盖太原府!箭射太原府”的百年佳话。贾立信:太平北柴人,清举人,曾任安徽太平府知府。贾 永:清太平北柴人,篆刻《松园印谱》。贾连元:清襄陵东坡沟人,行孝讲义,列入县志。贾连超:清襄陵北贾村人,慷慨好施,乡人为其立尚义碑。贾松林:清襄陵北贾村人,尚义轻财,列入县志。贾奉先:清襄陵东柴村人,好善乐施,列入县志。贾瑞云:清襄陵南贾村人,急公好义,列入县志。贾世达:清太平东庄人,出资赈贷,列入县志。贾建中:清太平荀董人,孝行乡里,列入县志,贾汉章:清太平尉村人,施粮赈灾,列入县志。贾乃仓:清太平尉村人,煮粥放粮,乡人为其立碑。贾承志:清太平大柴人,事亲恭顺,治家严谨,列入县志。贾 桢:(1798—1874)字艺林,山东龙口人,清咸丰大学士,著名学者、政治家。曾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贾宝玉: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最突出的典形人物。(以上共收录81人,其中襄汾34人。收入《襄陵县志》和《太平县志》中,有姓无名的贾门和贾姓的节孝女人,有上百余人。)
             贾姓始祖世系表黄帝轩辕氏(黄帝有25个儿子)—少昊金天氏(宣嚣、名挚)—乔极(蟜极)—帝喾高辛氏(生后稷、尧、契、挚等儿子)—后稷(名弃,周始伯、西伯)—玺—叔望—不出(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皇朴)—差弗—毁渝—公非—辟方—高圉—侯侔—亚圉(亚国)—云都—太公—祖绀—诸蓝—公叔祖—古公檀父(周太王)—季历—姬昌(周文王。姬昌有99个儿子,长子伯夷考,次子姬发)—姬发(周武王)—唐叔虞(晋国始祖,周武王姬发的小儿子,周成王封姬叔虞为唐国之王。后唐国改为晋国)—姬公明(贾国始祖、贾公明、贾共明、号贾伯。唐叔虞的小儿子,被周成王封为贾国之王。以国为姓。由此产生了贾姓)—贾宣公姬梁—贾相公姬笔—姬雍—姬唤—姬萋—姬伯车—贾惠伯姬兕—姬无纪—贾辰公姬僵—姬公丘······ 贾季(贾姓另一支人的始祖)······ 《新唐书.宰相世系》中贾宜世系:贾宜(尚书中兵郎)—贾璠(宜春太守。生嘉、恽两子)—贾嘉(游击将军)—贾琼(下邳太守。生洪、润、汭、湘、注五子)—贾晔(生冰、渊两子)—贾渊(生纳、邠、丕三子)—贾丕(秘书监)—贾沂(生廷玉、秀玉两子)—贾秀玉(武威太守,贾姓武威堂因秀玉而传世)—贾衍(轻骑将军)—贾龚(生彩、诩二子)—贾诩(曹魏太尉、肃侯)—贾玑(驸马都尉、关内侯。生通、延二子)—贾通(侍中、车骑大将军。生仲安、仲谋、仲达三子)—贾仲达(颍川太守)—贾疋(轻骑将军、雍州刺史、酒泉郡公。生乂、康二子)—贾康(秘书监。生锴、钧二子)—贾钧—贾弼(散骑侍郎。生躬之、匪之二子)—贾躬之(宋太宰参军。生希镜、希远、希逸、希叟四子)—贾希镜(南齐外兵郎、义兴郡太守)—贾棁—贾执(梁太府卿。生暹、肇二子)—贾肇(生寰、宏二子)—贾宏(生愙、宪二子)—贾宪—贾潭(泰州刺史、御史大夫)—贾彬(贾宜的第28世后裔)······ 薛村贾姓世系:贾秀{字敏夫,史称贾敏夫。南北朝北魏朝监察御史(古代专管司法监察执法职务的皇帝近臣,职位仅次于丞相。)为官清廉,祀乡贤。有八子,后分为八支,俗称八家支}······同—行—政—居—清—金—德—耀(文)—韶(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