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贾氏 东乡望族
贾氏,世居户县牛东。贾,出自姬姓。《元和姓纂》及<姓苑)载:周朝康王在位时,武王子唐叔虞有少子名公明,受封于贾邑,为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
《博物志》:河东临汾县有贾乡(现临汾贾德镇),贾伯邑也, 曲沃武公取晋,并贾国以子孙为大夫。又《国语注》贾佗,狐偃之子,食采于贾,后以为贾氏。
贾氏,战国以后,失去封地,仍躬耕于黄河流域,后经各代繁衍,遍及华夏。至南宋时,外族侵袭,战乱不已,年荒频传,贾氏兄弟三人,颠沛流离,分别迁徙于河南、陕西、湖北等地。
明末先祖魁,由蒲城迁徙至户县牛东村(当时称留犊村),为司吏,崇祯七年(1634)岁大饥,出粟睬济,阉操公赠匾额曰:《义高赈饥);应隆,明廪生,文行兼优,隐居乐善,清代邑令骆公(钟麟)奉旨旌表高士匾其门日《节义流芳》。
六世积中,岁贡生,候铨训导;交泰,举人;待价,拔贡,任州判;待治,拔贡,官教授。
七世吉,附贡生,候铨花翎,盐提举;联榜,拔贡;锡智,举人,八旗汉教习,豳州学正,曾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协助重版,翰林院庶吉士王天如的《四书心解》;含章,举人,岐山教谕;联芳,举人,大挑一等,原任山西霍州,直隶州知州加道衔升用府。
八世其顺,岁贡生,候铨训导,即举人贾风鸣之父;奎,岁贡,历署澄城、洛川、华州训导;韶,廪贡,南郑县训导;敬修,拔贡;鑫,副贡,四川江安知县。
明朝末年天灾严重,民不堪其苦,民情激变,盗贼蜂起,贾氏先祖为了应付当时形势,将当地族众组织起来,在村堡四周筑起城墙,并挖掘护城壕,引进苍龙河水,使之壁垒森严,并采取了各种方式守望相助,有效的制止了盗贼侵扰,使乱世惊涛中的牛东村,好似一叶安定的“方舟”。
贾氏的许多先祖很早就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农耕传统。清朝定鼎以后,以无畏的精神,率先远闯康定(打箭炉)从事商贸活动。几年后,生意兴隆,财源滚滚。随着商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上海、重庆、成都、北京、天津、西安等许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庄客,资产雄贯一方,在各地颇有影响。这些“炉客”的商业活动,直接为牛东甚至户县东乡创造了大量财富,为贾氏户族的经济发展,人才的培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牛东贾氏,今已繁衍近400户,2000多人。还有迁至台湾、四川省康定等地,传说本省蒲城、大荔、宝鸡,风翔等地和本县有关村堡,亦有其苗裔。
贾氏,十二世始分为:白杨树、州客、车门、五门、什字五大支系。
什字系,本村十八世小(筱)侯, 日本大阪工业学校(瓣炮学)毕业,历任李宗仁造币厂设计室主任,河南机署稍造局局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任户县农会主任兼禁烟协会理事长,黄埔七分校爆炮教官,对火箭、防化学武器亦有一定的建树。
今政协委员启仁是贾氏车门氏后裔。
(贾氏族谱),原保存在贾靖安先生处,被本族的贾松年借去。后失传。近有十九世孙桂藩, (爱国将领,全国政协费损,号称“戎马商人”)已为“车门支”续修族谱一卷,并为之作序,在香港刊印百卷,分存户族中。 (根据<户县乡土志)<贾氏族谱) (戎马商人贾桂藩)和县政协委员贾瑾瑜提供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