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卷子谱与北漳滩谱,郝松寿娶妻康氏、继配马氏,共生七个优秀的儿子,后来大概因郝松寿落难遭灾,子孙为避难又分居各地,郝松寿七子的后裔备极兴隆。因为尊称其祖郝松寿为“七子公”,他的七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郝久昌,任信都府推官之职,仍居枣强,娶妻毛氏,又生四子:泽、源、渊、沅。长子郝泽,创居淮阳,分派太康、上蔡、襄城、项城、淮滨、亳州、太和、临泉、曲阜等处;次子郝源,创居淮阳,分派宁陵、睢县、杞县、中牟、鄢陵、扶沟、许昌、登封、临颍、汝南,又分派偃师、伊川、荥阳等处;三子郝渊,创居曲周,分派永年、大名、馆陶、临西、南和,又分派阳谷、鄄城、郓城、东明、梁山等处;四子郝沅,创居齐州晏城,分派临邑、章丘、禹城、夏泽、垦利、阳信、沂源,子郝幹,字直卿,号勉斋,创居临淄,官至青州府知府,有善政,民称“郝父”。为理学大儒,从祀圣庙,子孙昌盛,分派荣成、文登、牟平等处,孙郝永,由淮阴至如东,分派南通、海门、启东、海安等处。
次子郝久隆,居枣强,妣何氏,官至灵州卫城参军,又生三子:长子郝勇,创居高密,分派安丘、沂水、五莲、莒县、蒙阴等;次子郝德创居曲阜,分派泗水、平邑、宁阳,又分派嘉祥、汶上等处,裔孙郝定为红袄军农民起义首领;三子郝诏,创居胶水县,分派昌邑、安丘、寿光等处,裔孙郝靖,清初平贼有功,至祖封为大总戎;裔孙郝世桓袭荫,官至南皖总兵,分派寿光、洛城羊角沟等处。
三子郝久成,创居定远,官滁州都督府别驾,妣邓氏生三子:长子郝然,分派旌德,又分派休宁、祁门等处;次子郝和,创居灵壁,分派涡阳、利辛、凤台等处;三子郝泉溪,创居庐江,分派桐城、枞阳,裔孙郝仲元,号嗣如,理学大儒,从祀圣庙,子孙分派宿松、望江等处。
四子郝久善,创居信都、齐州,举孝廉,未出仕,妣宋氏,有二子:长子郝伯,字海龙,号良相,举孝廉,由信都枣强迁霸州文安县龙街,分派永清、固安、武清、宝坻等处;次子郝僚,字海虎,号良臣,登进士,官至节度使参政,创居真州,分派清苑、望都、曲阳、行唐、灵寿,又分派阜平、博野、平山等处,子孙昌盛。
五子郝久康,创居信都枣强,知贡生,官高唐州都督府别驾,妣罗氏生三子:长子郝建业,创居河间府献县河城街,后代立为始祖,分派泊头、武强、武邑、阜城等处,孙郝雯,登进士,官至节度使参军,第十一代孙郝天佑、郝伯虎、郝居仁、郝周先,叔侄同登建炎丁未进士,郝居仁官至枢密使,派下子孙历元明二朝,科甲独盛,分派临清、夏津等地,临清裔孙郝仕俊,登万历进士状元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赐谥文裕,修遗家谱及家训传世,子孙昌盛。次子郝栋,创居东昌聊城,支分阳谷、禹城、茌平、齐河等处,子孙繁昌荣发。三子郝祺潭,创居六安高皇乡,裔孙郝琮,登万历戊戌进士,授大理院评事,治狱有方,累官至南直隶按察使、布政使司,告老归家后,定居霍丘县城,主建淮堤等,每月朔望施米济贫,寿八十九岁,亲弟郝锦,登天启壬戌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三次推辞入阁,后奔母丧,建尚书于霍丘城,晚年专心诗词书法达二十年,寿八十八岁,支分寿县、八公等处,子孙昌盛。
六子郝久盛,创居信都枣强,妣胡氏,生二子:长子郝廷,创居齐州晏城,分派益都、掖县、栖霞、招远,分派蓬莱、黄县、福山等,子孙昌盛;次子郝朝,创居莱阳,分派即墨、高密等处,裔孙郝道周,登明天启进士,钦点翰林院,官至内阁大学士,崇祯时殉国,追赠理学儒宗,道光五年谕旨,从祀圣庙,遗有重修家谱,并排序八句,子孙昌盛。高密裔孙解元郝殿邦与即墨榜眼郝国梁同增修家谱,流传齐鲁各地。
七子郝久安,创居商州资阳,妣沈氏生二子:长子郝功,分派绵竹、德阳,又分派彰明、罗江、澧阳等处,澧阳裔孙郝希贤,登元仁宗延祐五年进士,中左榜进士第一名状元,官至秘书郎,后赴任威州知州遭遇害,其子孙又居东平等地,罗江裔孙郝丹元,素有德性,忠孝双全,分派茂州、威州、崇庆州等处,子孙昌盛;次子郝成,在叙州府益宾县安边黄家承嗣,宋时进士,官至河南节度使,分派隆昌、荣昌、忠县、丰都、云阴、巫山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