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沟梁地处高平堡古红城城西北部,南依蜿蜒的明长城,北靠沟洼坎坷的红石深沟,西枕大梁,东蹬相对比较平坦的十六堡平塘,整个村子的地势西高东低。站在陈记东湾的烽火台远眺,无数条深沟纵横交错,红沟山梁起伏连绵,经千万年洪水的冲刷,红沟深达数百米,沟底干涸,只有一条最深的沟名为“窨子沟”。每逢春秋季节流水潺潺,这些沟岔里生长这各种小草,有芨芨,黄蒿,冰草,是一处天然的好牧场,高低不平的土丘质地肥沃,可以种植冬麦。只要有三、九月的雨水,麦苗便会生长旺盛,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在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红沟又成为躲避战乱的好地方。所谓天然的好牧场,就是每到冬春季节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也可以把羊放在沟里,既避风又乘凉,羊可以在沟里尽情的吃草,吃饱了找一避风山坡卧下休息,忧哉忧哉!特别是小山羊羔,吃饱了奶草在沟崖上蹦下跳,显得十分可爱。每到夏季天气炎热,牧羊人就把羊赶到山梁上去,清风拂来,又显得格外凉爽,。每当日落西沉暮色降临,山沟又显得格外喧闹,这时伴随着羊群的铃声和牧羊人的吆喝声;飞禽的归巢声;真像是一部具有强烈节奏的交响曲。加上沟坡上长满了茂盛的庄稼绿色的糜子,粉红的荞麦,淡黄的油籽,这个画面镶嵌在红色的沟坡上,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就是我们的祖先选择的吉祥福址-------红沟梁
经过近二百年的繁衍生息,现有一百余户,丁口三百余人,四世“林”字辈的老爷子都“回家”了,随着祖坟的增多,整理坟茔,编立家谱的历史重任便落在了我辈肩上。
丙戌年古七月二十二日,黄道大吉之日,感谢上苍轮廻,赐予了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金色七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冯氏后裔,团结兴旺,宗敏倡导,集思议广。
缅怀先辈,树碑祭扬,冥冥先祖,喜获酬飨。
我辈合谋,辛劳奔忙,承前启后,微功莫忘。
在此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红沟梁冯氏合府上下,东来北往,车水马龙,男女老少一百五十余人,心潮澎湃,怀着对祖先佑护的感恩心情,聚集在这绿草茂盛瑞气盎然的风水宝地――祖先茔地。今天将要完成几辈人的梦想的大事――为先祖树碑立传!
为抢救整理坟墓名称,冯宗秀,冯敏秀提议:要尽快为先祖立碑树传。这一号召得到众兄弟的广泛赞同,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秀”字辈已是六十四人的兴旺群体了,他们遵循着先祖以和为贵,精诚团结的祖训,在各行各业均小有建树,为远亲近邻所称赞,所以为先祖树碑这件事理应由“秀”字辈去做,也为小辈们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军秀工作认真积极,在立碑活动的筹备中给予我辈极大的帮助。冯常秀在祭祖分工会议上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冯锦秀,冯生秀,冯增秀撰写了祭文,祭词;冯敏秀,冯秉秀草拟碑文并且负责刻制;冯珍秀,冯锦秀,冯军秀负责审定碑文落款、格式的工作;冯英秀,冯宗秀,冯存秀,冯兴秀负责组织筹款和后勤工作,尤其是冯英秀在此次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积极和村上干部以及家族群众商定,决定由本村拿出二千六百多元的现金作为本次活动的经费。后经统计“秀”字辈六十四人,为完成本次立碑共筹资六千多元。就这样一个有组织,有领导,大家自觉参与积极行动的群体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工作。此次共树碑二十四块,其中“秀”字辈树碑十块(分别是二位高祖:冯敖,冯秉,七位曾祖:冯万福,冯万才,冯万禄,冯万全,冯万寿,冯万新,冯万象)。另外一块就是八座先祖坟墓(其中有从沙井子迁回的几座,名讳无从考证)。只能总称:“冯门先祖之墓”了。
这次树碑尚属首次,规模大而隆重,安排也很周全。首先在先祖墓地举行了缅怀先祖揭幕祭奠仪式,为告慰八位先祖,谨奉合碑,以报寸草春晖之情。之后又分别到各嫡系先辈坟前立碑悼念!同时为纪念这一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所有参加者均在金黄色的丝绸上签名以作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