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事记--十九 再进云南
时间:2021-5-05 来源:家谱馆宾姓展区
修 谱 事 记----十九
再进云南
2010年8月12号,宾氏通谱编修办公室一行四人,首次进入云南收集我们宾家人的资料,之前,我们在四川、陕西、重庆、贵州等地连续工作了60几天,顿感疲劳,只收集了云南省巧家县、罗平县两个县的资料,打道回府了,这次我们是二进云南,去收集我们宾家人的丁口资料和有关家谱资料。
2011年10月8号至31日,我和宾光泽两人受会长委托,再进云南、四川,采访登记宾家人的丁口和家谱资料。
这次我们一共采访登记了
一、攀枝花的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河田组的计49 人,
四川盐边县和爱乡团结村垭口组51人
四川会理县鱼鲊乡河漂村22人
以上三个地方是一支人,发源地是四川会理县鱼鲊乡河漂村,健在人数是110人。这三个地方地理位置相隔不远,我们从盐边县的和爱乡去会理河漂村,宾纹武宗亲开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其实那里没有路,走的都是矿区的简易道路,(那里相隔了一个铁矿区),翻一座山就到了。攀枝花的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河田组的宾家人也是从四川会理县鱼鲊乡河漂村分出来的,从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河田组往盐边县和爱乡,一个半小时的车路,从攀枝花沿着金沙江走-先到红格-就可以到和爱乡了,和爱乡以前称烂坝,没有修公路前满是烂泥路,故称烂坝。现在好了,都修成了柏油路了,宾武洪儿子宾建君的房子就建在公路边上,武洪退休前是和爱乡的干部,会计辅导,今年刚刚退休,建君也在和爱乡工作,武洪业余时间蒸酒、种蘑菇,是当地的科学种养示范户。由于没有老谱做为记录,他们的源流无法考证,口头传说先是从江西迁贵州,然后到了会理的。
盐边县行政归属改变了好多次,曾经归云南管过,划归四川之后,原属凉山州,现在归攀枝花市管了。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河田组跟盐边情况一样,也归云南管过,称永仁县,后来划归四川仍称永仁县,现在划归攀枝花市,称仁和区。(历史沿革:1990年7月1日,原仁和区所属的红格、新九、新民、安宁、和爱五乡划归盐边县管辖。同年又置三绛县,东汉时改名三缝县,县治会理县南,辖地包括今盐边南部的红格、新九、新民、安宁、和爱五乡。
“仁和”,寓意“仁义道德,和衷共济”。1965年2月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大田两区的27个乡划入,设立大田区、大河区;将云南省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乡划入,设立玉泉区;由盖达县五、六两区四个乡和会理县红格区两个乡划入,设立金江区。以上共43个乡,后并为19个乡。1972年10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的炳草岗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设在这里。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1973年为渡口市郊区,1981年更名仁和区。)
从历史的沿革就可以看出,这三个地方地理位置相隔不远。
二、华坪县荣将镇宾纹武家60人,其中现在健在的36人。从四川中江龙台镇迁出,繁衍到现在是6代人。他们的记载很清楚,始迁祖为永庆公,道光四年甲申十二月初十日酉时生于四川中江(大磉瞪),六品顶戴到的云南永北府繁衍至今。
三、 维西县康普乡白汉顶组宾玉学一家约72人,健在的51人,从四川铜梁迁出繁衍到现在是6代人。根据玉学的叙述,始迁祖是宾公益顺,当年是到澜沧江淘金留下来的,现住址维西县康普乡白汉顶组和江边组就在澜沧江边上。
四、宾川县金牛镇仁和村石榴组宾建一家约33人,健在的21人,从四川迁出到现在繁衍了5代人。他们只知道是从四川过来,具体是那里的已经不清楚。
五、梁河县县城王家井13号宾元寿一家约18人,健在的12人。从四川中江迁出繁衍到现在是3代人。梁河的宾元寿是解放后参加志愿军后专业到云南梁河县工作的。现在70几岁了,但身体很好,还在作画、摄影。退休前是县文化馆的馆长,有短文和摄影作品发表。
六、永德县小勐统镇、德党镇、镇康先勐棒镇勐棒村、临沧市临翔区宾志宣一家约54人,健在的46人。从四川迁出到现在繁衍了7代人。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查考是从那里迁出了。宾志宣兄弟两都是国家干部,志宣是永德县政策研究室的干部,学农学(茶叶栽培)出身的。
七、昆明市西山区严家地宾学喜、宾磊一家20人。从四川来云南打工落户是第2代。
这次我们一共采访了10个县、村,登记了14个县、村、共379人份的户籍资料。
个案:
1、华坪 华坪县荣将镇宾纹武一家,从纹武上推五代太祖永庆为六品顶戴。之永北府,即今永胜县。华坪、永胜为邻县。永北,古之府治,纹武和我们去维西,要经过永胜,车过永胜县城,一马平川,果真是一个少有的坝子,梁官镇的金仓银仓,土地肥沃,看民居的豪华程度,就知道人们衣食丰足,安居乐业。
纹武太祖永庆去世后安葬于永胜县清驿街,即现在的清水办事处街北村,清驿,南距程海约两公里,纹武专门带我们去看看清驿,民居的门牌换成了清水办事处街北村了,但还可以看得出当年的繁华,从街头到街尾起码有三公里,两边古树树龄有成百年了,古建筑还保留完好,街上的东岳庙和桂香阁建筑群修建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为道教宫观建筑,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东岳庙,关帝庙,藏经楼,牌坊和客厢房等。“高瞻太岳”门前的空地现在成为人们赶墟的墟场,后进成为现在人们消闲的地方,老人们在那里打牌。
它的存在体现了清水经济文化发达的历史,是研究边屯文化的珍贵历史实物资料。2003年被云南省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道路改道了,往昔的繁华变成了一派难得的清净。居民在古建筑里悠闲地生活着。
2、永德 永德县宾志宣的叔辈宾光荣去了泰国清迈省夜市县满堂难民营,宾光蓝去了台湾,宾文才1959年去了缅甸果敢县核桃箐沙子坡,生有五子二女,其中有一女嫁回镇康县。镇康与缅甸交界,2005年5月31日由凤尾镇搬迁至南伞镇,新县城距离缅甸果敢县县城9公里。
从调查的情况看,云南的宾氏家族基本是从四川二次迁徙到的云南,5到6代人,140年左右。查得到老家谱的华坪、梁河是从四川中江迁去,其余的只是凭祖宗口头相传从四川过来,具体是那里说不清楚了。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其中横断山脉横亘,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北往南流经云南全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维西县的宾玉学一家,老祖宗宾益顺当年是想到澜沧江淘沙金的,现在居住的白汉顶村和江边组就在澜沧江边上,10月16号晚上,宾玉学叫了康普乡的武装部长陪我们吃饭,我们问了康普乡的武装部长,他说我们在这里要会讲四种语言,藏语、傈僳语、彝语、和汉语。我们从华坪出发,由宾纹武开专车陪同我们一起去,还要走了两天。
云南还有20几个县有我们宾家人分布,从本次采访的结果来看,基本都是从四川二次迁徙到那里的,最多是5到6代人,每个县基本都是一家,因为是大山区,所以路很难走。
宾祖焕、宾光泽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