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家住紫阳街附近的章彩娥老人迎来了自己的生日。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的她,到今年生日时已是113高龄。老人是道地的临海人,也是台州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
113岁仍爱美
昨日,记者来到了章彩娥老人家中,只见老人留着齐耳短发,坐在轮椅上,身上穿戴得很整齐,唯有那双玲珑的小脚让人看到了旧社会留下的印记。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老人被家人照顾得很好,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得十分干净,老人身上也透着一股干净的味道。
章彩娥的儿子徐余德告诉记者,老人在110岁时,不但能生活自理,而且能每天走到中心菜场买菜,然后走回她自己住的三层楼,但是在111岁时,也就是前年,老人不小心跌了一跤,折断了右边大腿骨,虽然经医院动了手术,但在这之后就不能走路了。“当时去医院检查,母亲心脏、血糖、血压等指标都正常,这让主治的医生都非常惊讶。本来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做不了手术的。”徐余德说。
见到记者和她打招呼,章彩娥老人嘴角立即露出了笑容:“谢谢你来看我啊!”虽然已经是113岁高龄,但是老人还是如同少女一般爱美,在记者采访过程时,还会突然抛出个问题,“我今天看起来还美吗?”得到记者肯定的答复后,老人便笑得特别开心,像个孩子一样。
做工有规矩
章彩娥老人一生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但最后只有4个儿子活下来。老大徐余三1927年出生,今年也有89岁高龄。徐余三和老二徐余良、老三徐余达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前几年,徐余达因病过世。现在,老人和第四个儿子徐余德同住,这个“小儿子”也已经66岁了。老人还有9个孙女,9个曾外孙(女),其中4个还是中德混血。逢年过节,儿孙们齐聚在一起,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刻。
在孙辈、曾孙辈们看来,章彩娥非常亲切和蔼。在儿子们看来,母亲做人做事可是半点不含糊,并且“百年如一日”。徐余德说,母亲在外公外婆家中排行老大,年轻时候只读了两年私塾便回家照看弟弟妹妹。抗战时期,家里是开布店的,为了躲避日本人,母亲还带着大哥逃到龙潭岙,一家人过得十分辛苦。解放后,家里在寺直街(即现在的赤城路南端)上改开了旅店,因为母亲勤快会打理,旅店的生意一直很好。
章彩娥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外,对儿子们的教育也一样。徐余德告诉记者,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别人的东西万万不能拿”,“我以前在单位是管基建的,后来又到烟草公司上班,手里流动的资金数目都很大,我妈会经常在我耳边念叨,千万不可贪污公家的东西。”
徐余德说,他母亲总会把家里的钟拨快10分钟,目的是为了防止大家上班迟到。在她看来,按时上下班就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徐余德回忆道,一次他的手下跟他请了假提前收工,不料离开时正好被母亲撞见了,她就马上跑去跟经理汇报,说有人早退。
长寿没有秘密
老人如此长寿,秘诀何在呢?徐余生德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母亲喜欢劳动,饮食清淡,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我妈妈非常勤劳,年轻时家里的家务都是她一个人包了。”徐余德说,她还非常节约,比如洗完菜的水一般再拿来拖地。如果看到他和儿媳乱倒水,就会狠狠批评他们一顿。
饮食方面,章彩娥老人吃得比较清淡,水煮蛋、青菜、粥都是她经常吃的。她偏爱红枣、花生酱、蜂蜜水等甜食物,而鱼和肉则是30多年没吃了。记者采访时,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喝一碗蜂蜜水。“喝蜂蜜水对排便有好处,所以她每天都喝很多。”徐余德说,母亲的长寿或许和有规律的作息息息相关,“我妈妈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晚上9点半睡觉,偶尔午睡一下。”
以前,老人还有两项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梳头和洗脚。徐余德告诉记者,老人每天早上和晚上分别要梳一次头,而且一次要花费两个小时,洗脚时,老人也特别认真,将脚泡在热水里,从前到后不停按摩,有时候还会自己剪剪脚指甲。
徐余德说,老人吃了一辈子的苦,现在也是该享享福的时候了。不过老人爱操心的“毛病”一直在,临近中午,她便催促儿子,“快去弄点好吃的!”“阿婆是饿了吗?”记者问道。“不是,她是让我留你吃饭呢!”徐余德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