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汤姓网 > 汤氏新闻 汤氏新闻

汤显祖再度“赴京” 《牡丹亭》情归遂昌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汤姓展区

“汤显祖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一座丰碑,和莎士比亚一起被誉为同时代东西方两大文学巨匠。他在遂昌创作的《牡丹亭》等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9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这样说道。

  山城遂昌,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有幸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汤显祖与遂昌的渊源,还得从400年前说起。明万历年间,满腔理想抱负的汤显祖,因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进京上书,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遂昌县知县。

  而正是遂昌“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的生态人文环境,成为了汤显祖实现理想的王国。

  在任期间,他清廉简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耕种、兴教办学、灭虎除害、纵囚观灯,以极大的热情实现自己勤政爱民的理想。政务之暇,汤显祖吟诗作赋、创作戏曲,写就了惊世绝俗的戏曲《牡丹亭》……

  然而官场腐败,让汤显祖有志难伸,于是他谢绝挽留、愤而弃官归里。

  汤公千秋遗爱在,情留平昌满人间。400年来,这份发韧于民间的“汤公情”,已成为遂昌人民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气和自觉。

  走进石练镇淤溪村,矗立在“班春劝农”广场边的千年古樟郁郁葱葱,诉说着悠久的历史,400多年前的乐曲“昆曲十番”美妙悠长,“班春劝农”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汤显祖在遂昌为官五年,每年的二三月都要下乡劝农兴耕,闲时,亲自口授昆曲十番,深受百姓爱戴。“班春劝农”“昆曲十番”在淤溪村一直流传至今,并先后于2008年、2011年入选“国遗”。

  “400年前,汤显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造就了淤溪现在独特的乡村文化。”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波说,在淤溪村,“昆曲十番”已经成了村民生活的“必需品”,“锄头一挂就会琴棋书画,篮子一放就会吹拉弹唱”是对淤溪村村民的真实写照。

  张小波告诉记者,在淤溪村492户村民中,有500余人加入传承“国遗”行列,27位村民能熟练演奏十番乐器,近500人表演“班春劝农”,基本实现了户户参与。

  如今,淤溪村的十番表演队非常红火,不仅在自家门口有游客“点播”,还应邀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表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情,让汤显祖在遂昌写就了传世名著《牡丹亭》。是情,让一首昆曲千家唱,汤公文化百年传。400年一梦间,当惠风掠过仙县遂昌的上空,《牡丹亭》那熟悉的唱腔,依旧清丽婉转,令人痴醉。

  走在县城北街的槐花巷,来到汤显祖纪念馆,耳畔传来悠悠传唱了四百多年的戏曲《牡丹亭》。

  “遂昌人热爱汤显祖和《牡丹亭》,这份爱已经深深融进了遂昌人的骨子里。”资深昆曲票友叶万程说,每周,我县昆曲票友都会聚集汤显祖纪念馆,一起拍曲唱词,切磋曲艺。在遂昌,不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野山林,耳畔总能传来“临川四梦”那熟悉的唱腔。

  市民朱玮是汤显祖纪念馆的常客,每回他总能被馆中的一幅幅画作、影像资料所吸引。他说,“遂昌人这么热爱汤显祖文化,将其提升到战略地位去思考,这是遂昌的优势。”

  对于汤显祖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绝不只停留于民间。遂昌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小县,当地县委县政府却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以“小马拉大车”的勇气,一届接着一届干的作风推进汤显祖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将汤显祖文化打造成县域第一文化品牌和“金名片”,努力将汤显祖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

  遂昌还以《汤显祖发展规划》为引领,先后成立了汤显祖研究会,建立了汤显祖纪念馆,复建启明楼、金缕茗楼等汤显祖文化遗址,影印出版《牡丹亭》万历刻本和汤显祖研究学术专著,还拍摄了电影《班春》,排演了婺剧、越剧版《牡丹亭》等。

  2006年9月,遂昌精心筹备,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内容包括开幕式、三省四地缔结友好县市、戏曲晚会、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改陈开馆、汤显祖研究文献捐赠仪式和“中国汤显祖文化网”开网以及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旅游推介等活动的“2006中国汤显祖文化节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得了一致好评和肯定。

  当汤显祖从治下小城的槐花巷走来,创作了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篇章《牡丹亭》时,莎士比亚正走出斯特拉夫德小镇的亨利街,陆续开始创作他的“四大悲剧”。更巧的是,这两位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大师于1616年同年逝世,又在2000年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

  两位名人若是开展文化对话,相互凝视、彼此欣赏,必定会促使中英两国在更高更广的领域撞出交流合作的美丽火花。

  循着这样的脉络,遂昌把汤显祖文化“走出去”作为提升县域发展视野,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口。

  2010年6月,遂昌依托汤显祖、《牡丹亭》、昆曲三大文化品牌,推动汤显祖文化“走出去”,首次组团赴英开展文化交流,率先与斯特拉夫德建立友好交流合作,成功开启遂昌与斯特拉夫德的文化交流之旅,成功促成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展开跨越400年时空的牵手。

  次年,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会长戴安娜•欧文等组团回访遂昌,并参加“2011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期间遂昌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斯特拉夫德艾文学院、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中国浙大人文学院和丽水学院签署了六方合作协议。4月底,应英方邀请,遂昌二度组团赴英开展文化交流,并和英方签署了《中国遂昌县与英国斯特拉夫德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意向书》,成功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

  截至目前,双方已五次互动互访,全本昆曲《牡丹亭》等先后在莎士比亚皇家剧院、考文垂等地成功上演。

  在今年4月落幕的“2016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上,市民和游客步步都是惊叹:最“高大上”的“汤显祖戏曲之夜”晚会!最接地气的千人文化踩街活动!若是要聆听汤公、莎翁的隔空对话,则要走入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展厅,它将散落在世界各地记录汤莎文化传承传播的文物瑰宝集聚一堂,打造汤莎文化的交流窗口。

  “春鞭打响,春牛下田,春色满园……”伴随着清丽悠扬的十番古乐,“遂昌县令汤显祖”向赶着春牛的农民赏酒、赠春鞭……在石练镇淤溪村,这个始于400年前的明代“班春劝农”场景,成为遂昌县一景。同时,位于三仁畲族乡石板桥村的汤显祖戏曲小镇也在文化节期间正式开工,这里,将被打造成汤莎国际戏曲文化交流的标杆。

  这一系列集观赏性、互动性、参与性为一体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不同版本的《牡丹亭》轮番上演,对于我这个老戏迷来说真是太过瘾了!”“今年的文化节办得真接地气!”“全民参与,这才像我们的节日!”……人们关于文化节的交流此起彼伏——遂昌2016,上演了一场全民共欢的文化盛会。

  伴随着遂昌和汤显祖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长衫先生李里”“古琴广陵派传人陈雷激”“昆曲义工白先勇”等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央视、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聚焦遂昌;《欧洲时报》、《美国侨报》、路透社等外国媒体上,“汤显祖”“遂昌”等字样与当地的各类新闻报道融为一体,让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遂昌交汇。

  处处用情,处处含情,处处有情。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跨越400年时空的牵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源于遂昌人民对汤显祖一往而深的感情,源于遂昌人民对《牡丹亭》坚持不懈的保护、传承。

  情到深处无限美,遂昌文化、旅游等快速崛起,离不开汤显祖文化和汤显祖精神的支撑,这也是遂昌人民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用情至深的感情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