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新闻 梅氏新闻

记邓州梅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梅建国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医圣之乡的继往开来者---记邓州梅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梅建国

南阳医圣祠西行六十公里处,古名“穰城”,今为河南邓州市。此地沃野百里,人杰地灵。因蒙医圣张仲景灵气润泽,古来医家辈出。在群医荟萃中,梅氏中医世家卓然而立。自乾隆年间始,代代相传,推陈致新,因而声誉渐增。到七代传人梅维伦时盛誉空前,波及荆襄陕西诸地。而八代传人梅建国则倍领风骚。这位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的主治医师,立足于邓州市中医院的方寸之地,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由二百年悠悠世家中脱颖而出,捷足先登,在其年纪尚轻之时便在中国中医学术界崭露头角,并被誉为豫西南瞩目的后起之秀。 

1990年工作照 

到目前,记载他学术成就和科研临床事迹的书籍有《中国名医大辞典》、《中国名医列传》、《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华人英才录》等十余种。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建国少年家贫。父亲梅维伦生性耿直,重义轻利,扶危济贫,乐善好施,所以精于医术,疏于敛财,致使家景不兴,颇为困顿。“极左路线”控制时,七口之家竟无糊口之计,父亲月收微薄,母亲替人缝补衣服,有时赚来几个窝头,却没钱买碗开水让孩子润喉。少年梅建国枯瘦如柴,常去建筑工地帮工帮灶,打点零工以维持生计。因家父熏染,他小小年纪迷上了医道,由于备受磨难,所以勤奋好学,父亲的医书被洗劫一空后,他东奔西走借来苦读。有次见书店推出新书《蒲辅周医案》,他欲罢不能,背着母亲用打小工的工钱买了一本,为此挨了痛打。后来见儿子学医心切,母亲反倒回心转意,节衣缩食让他买书。数年清贫中,梅建国嗜书如命,每日五时起床背书,如此镏铢积累,使古代医籍丰盈于胸,为日后临证奠定了基础。他以人为师,首先得到了家父的口授心传,也曾得到湖北朱曾柏教授的指点迷津,见习了信阳吴一渊教授的临床和讲学,亲聆恩师张仲茂先生的临床心悟和教诲,承蒙恩师唐祖宣先生的传道解惑。加之他博闻强记,勤于实践,苦心钻研,医术因之渐长。七五年春,二十岁的梅建国开始临床。新的生活向他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尽管在当地已有名气,但他时时对自己冷静权衡,深知自己知识结构失之凌乱,在疑难杂症上时感力不从心,于是于85年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 

在学习期间,他深切地感到,学习的态度务须勤与苦,学习的方法贵在学与思,除完成正常的学业外,还以超人的努力刻苦学习,并善于抓住点滴零星时间,集零为整,因时制学,对教材进行提要、勾玄,然后整理出读书笔记,摘录成卡片,在路上、在枕上、或在车上,拿出卡片,口诵心惟……。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四年的大学学习,不仅深化和系统了他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培养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与创新并举是梅建国从事临床和科研的一贯原则。他对传统医药不乏独到之见,为妇科病用药提出新说、治法另辟蹊径。在临床上他既能用一、二味药直达病所,又能以大方渐愈沉疴。其祖传妇科的治疗特点擅于调肝,他在获奖论文《梅氏妇科调肝述要》中,从理论高度对调肝治则进行总结和升华,初步构成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即调肝与风药相须,疏肝与养血相偶,凉肝与活血相寓、理肝与脏腑相关。论文发表后,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他著文四千余言进行论述,条分缕析,严谨系统,富于理论性和实用性。

部分证书 

对于传统药物,他注意挖掘甄别,对其性味功用每有独到发现。如羌活、防风等“风药”,他发现不仅可以解表,且能调和肝经气血,和表安里,升举奇经,开发督阳,和谐脏腑等效用,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的治疗,独辟了蹊径。由于熟諳药性,用药时他运筹帷幄,左右逢源,处方贴切悠当,并且善于出奇制胜。比如,他曾用熟地炭250克进行配伍,取其收敛止血,补血而不腻之功用,使药物在体内达到高浓度,而充分地发挥药效,成功地挽救了十数例危重崩漏病患,堪为古今熟地炭用量之最。又如,经期用药忌用寒凉,对伴有口鼻衄血患者,他运以匠心,投以大剂生、熟大黄为伍引血下行,以其走而不守之特性坐守回天之功,其胆略卓识令俯近同行瞠目膺服。在中医妇科领域中他大胆探索,奋力开拓,成功完成了纯中药治疗习惯性流产、胎萎不长;用涌吐法治疗顽固性带下病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先后研制了 “胆炎宁”、“胆石乃溶胶囊”等中成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验证,疗效俱达95%以上,他改进的祖传“启育散”,治疗妇女因输卵管不通而导致的不孕症有效率90%。 

 

在制剂室指导制剂 

九十年代初,他就已公开发表《梅氏妇科调肝述要》、《产后泄泻证治笔谈》等学术论文二十四篇,计六万余言,分别在省内外多次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并由《新中医》、《浙江中医杂志》、《江西中医杂志》、《河南中医》、《中国青年中医药优秀论文荟萃》、台湾《华佗医药》等海内外十几家刊物或书籍分别刊载,其中两篇在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九十年代发表的部分论文 

截至目前,他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创新突显在六个方面︰ 

一、 运用中医学自主思维,深化和规范对内、妇科常见病的治疗,充分达到处方贴切,遣药悠当,配伍严谨,剂型集约:如解郁1号、女金丹、滋肾丸等固定剂型,既提高了疗效,又跳出了“中药疗效不能重复”世俗认识的误区。

二、 运用现代有关知识和技术,提升祖传验方的疗效:如改进的祖传验方“升阳返本丸”,用于白血病阶段性治疗,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加味的祖传“和中丸”,具备了修复胃黏膜和调理胃功能的双重作用。 

 

使用真空浓缩机提取中药 

三、 超越传统理论认知,创立新说,施用于临床:如对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极为满意的效果,从而逆转了向恶性疾患发展演绎的轨迹;在治疗顽固性失眠等疾病方面,摆脱了传统使用“安神定志”中药无效,而不得不使用西药镇静药来治疗的尴尬;打破教科书的某些教条,构建中医的“代谢性疾病”理论框架,创立了“宣幽通脉”系列处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结节、带状疱疹等疑难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四、 深化中医病机学说,探治疑难杂症︰受古时“进补”、“营养”等遗风的影响,时下人们多喜姿食肥甘,或偏嗜厚味,或以酒为浆,加之活动较少,体内易生湿热,继则招邪蕴毒,进而壅塞三焦,流注脏腑,根据其发病机制,他研创出“消疲通络”系列处方,有效地消除了痛风﹑脂肪肝﹑三高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并能逐渐消除体内心脑血管致病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治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和猝死。 

 

诊暇学习照 

五、 与时俱进,研究妇科临床的新治法: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生活方式,以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遏止的扩张力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生存环境,譬如转基因粮食的推广,化学除草剂遗留在粮食DNA上的草甘膦﹑BT毒素,由此所形成的人类健康方面的问题,这给当今中医带来了全新研究的课题。他根据《内经》的基础理论,提出粮食变异后摄入体内,会造成精微敷布失序,继则升降失衡,精气归藏不足,或衍生邪毒的学术见解,从而拟定出暖宫逐饮等十余种治则,分别用于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多囊卵巢,子宫腺肌症,经闭不行,盆腔积液,卵巢囊肿,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015年赴美参加学术会间,应邀到英国驻美大使馆参观。(英国记者照,刊载于英国官方网站) 

六、 在中药治疗领域,充分利用中医辩证论治资源,拓宽治疗途径:中药注射剂型投入临床,无疑给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缺乏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临床妄用或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他将临床常用的70余种中药注射剂型,分为寒热温凉、补泄宣通等类别,在辩证的前提下,临床使用合适剂型或将其剂型适度配伍,收效非常迅速;他根据“清气入鼻,上使人面色修明,音声能彰”及“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的经旨,用芳香疏散及益气的中药组方,煎汤雾化,治疗过敏性鼻炎、失音及小儿咳嗽均有很好地效果;他自拟的“妇炎康”系列处方,煎汤保留灌肠,既无戕阳伤胃之虞,又提高了疗效;其它如用良姜、白芷共为粗末同艾叶灸中脘、足三里治疗各种胃疼;五倍子为面口津调和敷脐,治疗盗汗;吴茱萸、细辛为末醋调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口疮、流涎等,虽皆出古人凡例,但确实拓宽了中医的治疗途径。  

2016年7月28日工作照 

数十年的辛勤耕耘,旷日持久的呕心沥血,使梅建国在医林中卓然而立。如今他门庭若市,他每天要处理40~60慕名求治的门诊病人,诊疗高峰的求诊病人在120人以上,但他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不固步自封。做学问不求沽名钓誉,救危难不图非分之报。坐门诊加班加点,送医上门时清茶一杯,从未收病人的任何酬谢,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洁身自好,光明磊落,在忙忙碌碌中品尝着奉献的快乐。身为梅氏中医世家的传承者,同时也做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人,他将继往开来,秉承梅氏“务实、低调”的家风,固守“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以“勤求古训”、“精究方术”,甘愿以精湛的医术服务于广大患者,为华夏医学事业增辉。(邓州电视台 马岭  河南中医药大学 文白)图文由梅建国本人提供 。

作者: | 来源:梅氏网 | 发布:中华梅氏宗亲网 | 时间:2016-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