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柯氏宗祠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城北工业园区东边岭柯庄,即界浮省道(S316)55公里处。此处距离阳新火车站一公里,杭瑞高速公路阳新入口处14公里左右。小编来到了中华柯氏宗祠,只见画楼雄伟,巧夺天工,紫烟腾阁,瑞气绕梁,映衬着蓝天白云,蔚为壮观。柯姓是阳新大姓,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公职人员,千百年来熙熙攘攘已有十余万人,如今新落成的中华柯氏宗祠属于全国柯姓,每年清明前后,全国柯氏族人都会云集到此,虔诚祭拜。在一位宗亲的讲述下,我们缅怀着柯氏先祖们的高风亮节,时光流转在千百年间。
中华柯氏宗祠建设最早的创意源于2008年(中华柯氏大成宗谱)修成之日。当年,总会顾问,阳新县柯氏族务理事会原会长柯耀杰,副会长柯亨智等宗亲便提出关于建设一所全国性柯氏大宗祠的构想。鉴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宗祠建设没有立即上马。2008年11月5日,新当选的阳新县柯氏族务理事会会长柯于兴宗亲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又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华柯氏宗祠的构想,随后便以书面的形式呈请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的同意,在阳新的境内选址建祠。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而祠堂又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体现与象征。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鉴于此,能让祖宗亡灵有安息之所,子孙祭祀有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有聚集中心,是我辈的责任!
中华柯氏宗祠共征地5000平方米(一个姓氏的宗祠能在一个县城里面征地5000平米足以说明阳新柯氏在当地的能量),规划设计有主体工程,广场,厢房,花坛,绿茵草坪等工程,总造价概算1000万人民币。主体工程柯氏宗祠一进三重,纵深73.5米,宽32米,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每重有天井月台、石砌台阶、仿古回廊。前重高18.2米,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分三层、第一层设有贵宾招待室6间,第二层设有大戏台,功能室六间;第三层设有功能室三间和中型会议室一间。中重为集会厅,净高18.5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两侧设有观礼台,可容纳两千余人集会;后重为祭祀厅,净高18.6米,面积476平方米。设有神龛、安置祖宗神像,前有祭拜殿堂,可同时容纳500余位宗亲同时向祖宗虔诚祭拜。
庆传千古
走近恢宏大气的中华柯氏宗祠,只见左边偏门高悬四字“梅里衍庆”,追溯商周时期那段极其遥远的岁月,原来这里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殷商末年,周族部落首领周古公亶父,发扬光大了前代奋斗的基业,他膝下三子,长子泰伯(又称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个个贤能有才。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这位夫人贤良淑德,才学兼备,为周族的兴盛起了重大作用。相传,太任为周族诞下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其时天降祥瑞,寓意深远,姬昌自幼天赋过人、品德高尚,周古公疼爱有加,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都寄托在了孙子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也会情不自禁地说:“如今能兴盛周族的,可不就是小昌吗?”
可按照周人的传统,周古公去世后,应由长子泰伯继承王位,其次虞仲,而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继承王位的机会。希望传位给小儿子,又不忍其他儿子伤心,于是周古公终日郁郁寡欢,愁眉不展。一日,周古公病重卧床,泰伯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带着弟弟虞仲离开了周地,他们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与当地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混居在一起,向世人宣告自己愿为蛮人,再无资格继承王位,由此彻底成全了小弟季历。
左起广东省柯宗耀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柯辉生、阳新会长柯国贤、公益基金会正会长柯就坚,阳新柯氏族务理事会荣誉会长柯于亮
泰伯、虞仲到达荆蛮之地后,带去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当地土著吴人的欢迎,他们被俩兄弟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自愿拥立泰伯为主君,建立吴国。此时,殷商政局动荡,中原诸侯混战不已,泰伯唯恐战乱祸及吴地,影响吴地人民的生活,就在今江苏无锡东南梅里建造了一座城市。相传该城地域广阔,仿佛世外桃源,人们在此耕种庄稼,自给自足,生生不息。
泰伯无子,他去世后,虞仲继立为吴君,他将哥哥葬在梅里。泰伯去世后,吴人无不悲痛欲绝,哭声震天,入葬那日,人们纷纷前去送行,因姬太伯生前喜欢种麻,他们便各采一束拴在腰间,以示哀悼之情。这一风俗在民间流传了数千年,直到今天,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仍为中华民族许多地区的丧葬礼俗。多年后,周文王不负祖父周古公的厚望,为灭商兴族苦心经营,其子周武王姬发继位后,一举灭商,建立起西周王朝,最终完成了复兴周族的大任。西周初期,泰伯、虞仲得到周王朝大力表彰,其后裔受封于吴,建立起了更强大的吴国,因此,后世吴氏子孙多将泰伯、虞仲尊为始祖。
柯氏大成宗谱不仅记载了泰伯兄弟主动让位,在江苏梅里建城立业的故事,还接着说,虞仲六世孙柯相辅佐周共王有功,会诸侯于柯山,其曾孙柯卢公为纪念柯相,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并尊柯相公为得姓始祖。此后,卢公后裔为纪念“卢公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这一英明决策,亦尊柯卢公为柯姓始祖。
广东省柯宗耀公益基金会阳新分会常务副会长柯长征宗亲
在中华柯氏宗祠的墙头,昭示了柯姓源流:“吾族柯氏,历史悠远,根系西周,吴王嫡传,得姓鼻祖柯相王侯,封治柯山,郡受济阳,村之奎表。其曾孙柯卢,仰慕柯山,泛舟太湖,定姓为柯,肇开门楼,后人尊称卢公为柯氏始姐是也。”由此看来,吴姓与柯姓的汉人,不仅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柯氏宗祠和吴氏宗祠,都可见到“梅里衍庆”或“梅里高风”的牌匾高悬门前。就这样,泰伯兄弟的忠孝仁义、高风亮节被代代歌颂、流传千古。
宗亲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