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迁出 三兄弟后裔近四千人 光绪赐匾“一门双孝子”
“蒋”是一个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3位。据2015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蒋姓约6646000人,排第43位。
明初洪武年间,苏州阊门蒋姓族人迁至宝应鲁垛定居,其中又有蒋氏兄弟三人迁至兴化一带,繁衍至今后人已有近4000人。昨天上午,三兄弟其中一支的后裔——蒋永荣向记者讲述了家谱中记载的族人迁徙历程。
姓氏起源
血统与西周皇族有关
蒋国灭亡,以故国名为姓氏
蒋永荣祖籍泰州兴化沙沟镇桂庄,现定居扬州。
蒋永荣向记者提供了一本《蒋氏家谱》,总序部分内容介绍了蒋姓的由来:“蒋姓起源于姬姓,其血统和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名为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为蒋氏,世代相传至今。此事在《左传》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记载。”
“我们这一大支脉始祖是汉代的蒋澄。据家谱中记载,始祖蒋澄父亲蒋横,因协助汉光武帝刘秀讨伐赤眉有功,封官为浚遒侯,后蒋横被司隶匡路诬陷而死,9个儿子均被贬为普通百姓。为免遭杀害,兄弟9人四处逃散,其中第9子蒋澄跟随长兄蒋默南逃到江南阳羡(今宜兴)一带。”蒋永荣介绍说。
“后来汉光武帝查明了匡路的诬陷,并将其诛杀,同时下诏给冤死的蒋横平反,其9子全部就地封侯。现在的一些资料记载,蒋澄被封为函亭侯。但是在我们家谱中记载,蒋澄被封为 亭侯。是函亭侯还是 亭侯?根据后来翻阅的很多史料,我个人觉得应该是 亭侯,因为宜兴当地有一座山名为 山,汉光武帝就地封侯,应该是依据地名封蒋澄为 亭侯。”
迁徙路线
另有三兄弟迁至兴化
明代被迁至宝应鲁垛
“依据家谱记载,蒋氏族人在宜兴一带居住近千年,明代洪武年间,我们蒋氏族人被朝廷先是迁至苏州阊门,然后再从阊门被押送上船,迁至里下河一带,当时这里荒无人烟,我们蒋氏一族便在宝应鲁垛一带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没过多久,我们现在这一支脉的始迁祖蒋天爵、蒋天禄、蒋天鹅兄弟三人离开宝应鲁垛,来到兴化地区,其中蒋天爵定居在现在的兴化市沙沟镇桂庄,如今后裔千余人,堂号‘ 山堂’,我便是蒋天爵的后人。”蒋永荣说。
“蒋天禄当年定居的地方,在现在兴化市周奋乡时堡三大队,他们这一支脉人丁较为稀少,目前后裔200余人,堂号沿用蒋氏总堂的‘乐安堂’;蒋天鹅当年定居的地方,在现在兴化市舜生镇蒋鹅庄,如今后裔有2000余人,堂号‘ 天堂’。”
家谱家训
家谱共有家训九条
包括“孝、悌、忠、信、礼、义”
据蒋永荣介绍,在蒋氏家谱共有家训九条,其中就包括“孝、悌、忠、信、礼、义”。
“九条家训分别是‘敦孝’‘训后’‘爱敬’‘急公’‘杜讼’‘矜恤’‘宽下’‘修谱系’和‘谨祭祀’。在这九条里面,除了尊敬祖宗的修谱系和谨祭祀外,其他几条就包含了‘孝、悌、忠、信、礼、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蒋永荣说,“比如‘敦孝’就要求后人‘凡我族人当思父母生我之恩,时时为其力之能为,事事尽其心之当尽’;‘训后’则要求对后代要有好的培养,家谱中提到,‘人生德业,端自弟子始,其生知安行者能有几人,大约资于造就者居多,故中人之性原介于可成可败之间’。”
“‘急公’和‘矜恤’要求后人一定要乐于助人。其中‘急公’一条提到,‘凡我族人务宜急公慕义,勉为醇谨之良氏,毋为逋负之顽户’;‘矜恤’则要求后人如果遇到生活困难或残障的人,一定要给予帮助,‘凡我族人目击颠连,虽不克倾囊以济,亦必量力相周。至于至戚分膏割脂,分所宜然,慎毋泛视’。”
家族荣誉
守灵遇火兄弟二人欲殉亲
光绪御赐牌匾“一门双孝子”
蒋永荣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家训,蒋氏后人一直遵循“百善孝为先、做人德为本”的为人处世准则。
“我小时候,曾经听庄上的长辈蒋集蔼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家门上挂着一块牌匾,光绪皇帝御赐,上面书写着‘一门双孝子’,以表彰他曾祖父兄弟二人的孝行。这件事情在我们庄上也是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
“大约150年前的光绪年间,蒋集蔼的高祖父去世。按照习俗,需要堂葬在家中3年才能入土,在这期间,子孙不能离家,不能操办喜事,不允许喝酒,不允许寻欢作乐,儿子也不能睡在床上。于是蒋集蔼的祖父蒋福山和兄弟蒋福基二人,每日睡在父亲的棺木旁边。”蒋永荣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往事。
“一天上午,狂风大作,庄上一户人家着了火,因为当时家家户户基本是篱笆墙、茅草顶,大火借着风势一下子蔓延到好几户人家,眼看着就要烧到堂葬棺木的屋子。因为棺木太重,至少需要十个人才能抬起,蒋福山兄弟二人急得团团转,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棺木被烧,于是二人直接趴在棺木上,准备与棺木共焚。”
“正在这时,风突然停了,火势也小了下来,在全庄人的努力下,大火最终被扑灭了。”蒋永荣说,“人人都说,是蒋福山兄弟二人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后来这件事情被当地官员上报给光绪皇帝,皇帝御赐‘一门双孝子’牌匾,以嘉奖蒋福山和蒋福基兄弟二人。”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家乘,被誉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名字能否被记入家谱,在极为重视血脉传承的中国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家谱故事》专栏讲述姓氏的来龙去脉及传承至今的家风。现向市民征集家谱,如果你家中藏有完整的家谱,请致电96496、13665258422,或关注扬州晚报官方微信,也可发邮件至12354177@qq.com向本报报料。
责任编辑:陈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