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來自台灣彰化的24位洪姓宗親及400位國內外洪氏宗親在廈門翔安洪厝謁祖,見證洪厝洪氏家廟重建落成典禮。
據了解,翔安區洪厝洪氏家廟始建于明代,由明代刑部侍部洪朝選提議興建,清代“遷界”時受焚,之後再次興建。1990年洪氏宗親再捐資修繕,並于1993年舉辦慶典。時隔22年,232平方米的洪氏家廟再次成為兩岸的焦點。不同的是,此次重修得到兩岸及國內外宗親的鼎力支持,紛紛獻計獻策,出錢出力,募集款超過230萬。
台灣柏埔堂洪氏宗親理事長洪文哲告訴記者,2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就是從這片土地去台灣的,目前洪姓家族大多分布在台灣彰化地區。早在10多年前他們就曾回到家鄉,拜祭先祖。洪文哲說,為了將台灣洪姓家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幾年前,彰化柏埔堂洪姓宗親會在台灣彰化興建洪姓宗祠,這是洪姓柏埔堂宗親在台200多年首次興建宗祠,其修建的風格和樣式均參照洪厝柏埔堂宗祠的建築風格。
據洪厝村老人協會會長洪水珍介紹,翔安洪厝村柏埔堂是洪姓宗親的總堂會,單單在翔安新店鎮,洪姓自然村超過20個,人口約16000人。明代隆慶四年,左侍郎洪朝選罷官歸家,由于當時洪厝村中沒有祭祀共同祖先的大宗祠堂,于是倡建合宗家廟,建成柏埔洪氏宗祠。隨著洪氏家族的興旺繁榮,便衍生出了分布于廈門各地的柏埔堂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