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康姓网 > 康氏郡望 康氏郡望

神秘的青州康姓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康姓展区
神秘的青州康姓

发布:admin    日期:2011-06-03 15:50

青州北关,有一个庞大的康姓家族。他们与全国各地的康姓,均不同宗,甚至其先祖还不是汉人。原来,这里有一段风云际会的秘史。

       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情。塞外瓦剌人也先,率军南犯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受太监王振怂恿,带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埋伏,全军覆没。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人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也先挟持正统皇帝威胁大明,并带其进攻北京。朝中皇帝虚位,敌军威逼京城,形势十分危机。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为国家利益着想,便拥戴正统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上皇位,年号改为“景泰”。与此同时,由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经过殊死搏斗,终于获取胜利,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大明。 明朝重立君主之后,也先即感到,再继续拘禁正统皇帝已无意义。如果将其放回,还可引起两个皇帝争位,造成大明朝廷内讧。于是,也先就于一年之后,遣使议和,准备送还英宗。

        而今要迎回老皇帝,新皇帝朱祁钰却极不情愿。但也只得派右都御史杨善,带上他写给也先的信件,来到塞外。信中只有与也先亲善之语,对迎回正统帝,只字未提。也先便问,皇上为何不谈迎接之事?杨善机智回答:“正为成全太师美名。若敕书写明,则为太师迫于朝命,并非诚意送还。”也先又问,那为何不送金宝相赎?杨善又道:“若直接带来金宝,世人会说太师图利,有辱太师美名。本官空手而来,正是太师仁义为先,足为垂诸青史。”杨善的回答,正中也先下怀。也先当即答应杨善,放回正统帝。正统帝身为俘虏期间,也先也未曾怠慢,一直令其居于伯颜帖木儿军营之中。正统帝回国之时,也先摆酒饯行,又亲自相送半日,解下弓箭战裙相赠,并派遣战将亦克来,率70名军士,一路护送正统帝。在欢迎正统帝时,景泰皇帝朱祁钰,预先发布御旨,“一切从简”。随之,将正统帝尊为“太上皇”,送入皇宫外的南宫黑瓦殿。不许随便出入,更不许外人与之接触。老皇帝就由异族的俘虏,变成了弟弟的囚徒。至于立下奇功,接回太上皇的杨善,景泰皇帝更是对他心存梗芥,既不表彰,亦不奖赏,从此冷落了他。而护送太上皇的亦克来等70人,也便草草地安置歇息。当时,亦克来除了护送,还有一项重任,那就是带回大明朝的厚重礼物。因为,杨善曾对也先说,“若直接带来金宝,世人会说太师图利,有辱太师美名”。这在也先看来,那就必是送还正统帝之后,大明朝再向他馈赠厚礼了。可是,景泰皇帝最怕的,就是皇兄回朝。即使皇兄不向他要回皇位,他的心理负担,也是难以排解。如果说,当初也先活捉皇兄,令他窃喜;那么,今日也先放回皇兄,就只有令他郁闷了。他如何还会向也先送礼?也先对这份回礼,却是极为看重。如果亦克来空手而归,也先必是震怒之后的降罪。依据也先的脾气,这70人将同获死罪。如果亦克来决定,一行人不去复命,也先必是憎恨他这位首领。那么,亦克来的家人,也就难逃劫难。亦克来思来想去,终于决意将部下生命,视为首要。于是决定,所有人留身大明,不再回返。也先送还朱祁镇之后,非但未曾得到他所期待的重礼,亦克来所率将士,反而背叛于他。也先因此大怒,下令将亦克来家,户灭九族。亦克来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草原上的亦克来家族,即于刀光血影之中,从此消失。其余将士,也便终生不敢探望草原,更不可能再与家人见面了。

       7年后,公元1457年,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右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趁夜色带兵冲入黑瓦殿,将太上皇直接送入金銮殿。这一事件,便是闻名于世的“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朱祁镇重登大宝,改元天顺。不久,病中的景泰皇帝,便神秘地死去。成为天顺皇帝的朱祁镇,志得意满之时,对众位功臣逐一封赏。正是此时,天顺皇帝获悉,亦克来因护送他而留在大明,因被诛杀九族。天顺皇帝深表同情之时,即对亦克来倍加褒奖:敕封亦克来为带刀侍卫,并钦赐金刀;敕封亦克来后代,正六品世袭昭信校尉,兼镇抚;于青州,赏赐亦克来宅第一所,房屋百间,无税良田一百亩;为亦克来御赐汉姓——“康”。  

        不久,改为康姓的亦克来,便来到青州,娶妻生子,开始新的生活。草原英雄,从此成为青州名士,在这里添丁生息,家道也渐次兴旺起来。

     亦克来为勉励子孙,请人绘制了官服画像,令其与御赐金刀一起,世代收藏,以期后代牢记康家历史。

        至亦克来第五世时,大明王朝轰然坍塌。清朝顺治帝入关登基,下旨提升各省官员。御旨传至青州,亦克来五世嫡孙康梦松,继承先祖遗风,慷慨明言:“既受明爵,不食清禄。”  

        从此,康姓家族不再享受朝廷优惠,世袭也便由此而止。

        天顺皇帝赠予亦克来的金刀,与亦克来画像一起,被其后人视为瑰宝,代代相传,一直珍藏了500多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康家为了不至饿死,便将金刀兑换了充饥的高粱。亦克来的画像,也消失于“破四旧”的风潮之中。于是,亦克来的形象与其遗物,便再也不为今人所见了。唯一可以证明上述历史的, 是康姓儿女心中这段令人感慨的史实。当然,还有一部未被虫蛀的厚重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