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大鄣山乡车田村(原名轮溪,古名黄荆墩)共洪氏简介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洪姓展区
婺源县大鄣山乡车田村(原名轮溪,古名黄荆墩)共洪氏简介
作者:洪群炎 来源:洪氏宗亲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溯自共工氏,以诸候伯九州者,在神农前,太昊后人,因治水有功,以水为名号,封地共郡。
共勳子洪普,以上世有水德之功,加水共左,改姓为洪,徙青州,是共洪始姓祖也。
自洪普推至二十二世祖叔昭公,均居敦煌河西走廊之江北——共城。二十三世祖孝昌公,二十四世祖源公,父子越江定居盱眙。唐贞元,源子昺、昰兄弟从师陆亻参刺歙州游婺,居于歙县黄墩。为歙县黄墩始祖。谱立昺公为江南洪姓一世祖。
昺公孙洪延寿公,官至长史(唐贞元、壬午年九月初六日寅时生,殒塟婺西福亭仙桥潘英坞西瓜形)。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延寿公由歙县黄墩迁婺北黄荆墩,是黄荆墩始祖。
所谓黄荆墩,因此地荆刺丛生,又为联祖籍黄墩,顾名思义,名曰黄荆墩。长史延寿公迁黄荆墩赋诗一首:“崛起石垒墩,仰依天马峰。天马高高昂驰骤,俯瞰轮流溪浪洪。余欲览春色,一一植樟松。”此樟树至今已有1200余年矣。
广明间乱(880年),延寿公孙古雅、古淡,避难对坞。再卜迁云从南而去,遇乐即止,逢风可居。遂居乐平枫化桥(洪源)。古雅子玉公,生子三,华、蔚、茂。至洪迈公孙,二十一世祖元中公,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归婺省墓,复访黄荆墩旧址,见河流如轴,基似轮而取象,山成辟而成溪,而更名轮溪。后又见车驰络绎,田畴丰隆,又名车田。二十一世祖元中公是车田再迁之祖。
洪姓衍布,地以敦煌为主,域以徽婺为先,徽之盱眙,婺之黄荆墩,滃潭呈瑞,花山(县)毓秀,是洪姓发祥之地。自轮溪发脉,祖先脚迹,仆仆于大江南北,裔孙立业,讫之于华夏东西。
延寿公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精英迭起,人才辈出,或饱读诗书,著作累牍,或步入仕途,为朝廷竭忠效力,宋代洪皓公,曾以礼部尚书身份出使金国,气节可媲美汉之苏武。其子:洪适、洪遵、洪迈,分别是宋代金石学家、钱币学家、文学家,蜚声遐迩。清代洪秀全,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陶承祖籍天地灵气,专程到轮溪祭祖,曾赋诗一首:
如盖亭亭樟覆霓,专程祭祖到轮溪。
残庐依旧莽荆发,故墅犹新鸡鸟啼。
河曲流长翁醉钓,山崇峰峭月忧低。
裔今壮志乘天马,大训堂开阅战车。
车田早有敦叙堂、大训堂、永裕堂、六经堂、星公祠、天香院、皓公亭、四翁亭、武城宰、刺史第。洪范公知曹冀州而标政绩的“内郡刺史”牌坊,洪一源公占南畿首选为宁都县宰而树功名的“百里专程”牌坊,宝灵殿“奎光”牌坊等名胜古迹。有被战火沉沦沧海,有被破旧立新拆毁。唯有延寿公手植1200余年高樟,亭亭如盖,枝繁叶茂,庇荫车田人家。2008年,为保护千年古樟,尊祖敬宗,重建了石垒墩,并题名古樟为“延寿古樟”。如今可见:
石垒荆墩气势雄,凭栏信步绕长虹。
亭亭樟蔼轮溪好,古韵新姿妙不同。
祖籍轮溪(车田)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交通、通讯便利,春、夏、秋、冬气候宜人,是中国最美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