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马巷窗东洪氏宗亲向我们透露,海峡两岸六桂堂宗亲会已确定在窗东举办,这是窗东自海峡两岸六桂堂宗亲会成立近百年来的首次主办,窗东是厦门商业名人洪晓春的故里,这次两岸宗亲将在此聚会,不仅是窗东洪氏宗亲的一项殊荣,也为两岸亲情血脉的延续再次注入新的血液生机。本报记者特地走访窗东,先期领略一番浓厚的“六桂”文化情韵。
“六桂”飘香:窗东首当“东道主”
窗东村地处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是有千年历史的古村,民风淳朴,走进村中可见到很多建筑还保留着闽南风情特色。我们一行人一路寻访,终于找到了熟知本村历史的几位长老。洪氏宗亲洪天乞先生首先向我们介绍起同安洪氏的源流与分衍情况。他拿出洪氏族谱告诉我们,窗东洪氏的族号为“嶝山”,同安嶝山支派共分窗东、蔡埔和后莲三个支派,始祖叫做洪皎,北宋政和五年进士,生二子洪进、洪道,次子洪道于绍兴中期(1140年)隐居同安小嶝屿后头堡,创嶝山分堂号。
洪先生接着介绍说,洪氏是“六桂堂”(洪、江、翁、方、龚、汪)姓氏之一,历来存在着一项特殊的民俗形式,即六桂堂宗亲会的举行要由大宗来“问”祖先其每年的主办权归谁,“问”的方式是按“圣茭”的多少来决定,得到最多的即拥有其主办权,能得到这份权利代表着无上的荣耀,自海峡两岸六桂堂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一次是在窗东举办的,因此,这次决定由窗东来举办,是窗东洪氏宗亲的一件盛事。为了能办好这次盛会,洪氏宗亲们已经开了13次筹备会、5次外促会,乡亲们更是尤其重视,年逾古稀的洪水渺老人说,他年纪已经这么大了,却从未亲历过由窗东主办的宗亲会,现在终于在有生之年能承办一次,机会难得,也算了了自己的一桩夙愿了。届时,窗东将邀请漳州、泉州、厦门、金门、台湾以及海外各地的六桂堂宗亲来参与,人数在两千人以上,力争办成一场盛况空前的盛会。
亲情延续:洪氏遍及五湖四海
窗东是个临海的村庄,历史上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很多过台湾、下南洋的洪氏宗亲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因此,窗东与台湾、南洋的洪氏华侨关系来往十分密切。
据资料载称,嶝山洪氏后来分衍“下三洪”窗东、蔡埔、后莲及金门的列屿,有一房迁漳浦、诏安、台湾等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同安马巷的窗东、蔡埔、后莲三个村落的嶝山宗支洪氏后裔已达到七千多人。因为距海较近,出洋十分方便,其中较多播迁台湾。根据资料显示,大概在清代中期,三村就开始有宗亲移居台湾彰化的二林、芳苑等地。有的宗亲则移居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加拿大、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分布尤其广泛。
洪天乞先生说,台湾与厦门一水之隔、一脉血亲。由于历史原因,同安马巷的嶝山族人与海外的嶝山族人失去了联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台湾宗亲最早前来寻根。紧接着海外宗亲也逐渐与祖籍地建立联系,就拿这次海峡两岸六桂堂宗亲会的举办来说,此次宗亲会的举办得到了海峡两岸洪氏宗亲的广泛响应,届时台湾将组两个团回来窗东,两岸的深情血脉将再次得到延续与交融。
商业巨子:洪晓春创设六桂堂
说到窗东,说到六桂堂,都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从窗东走出去的商业巨子洪晓春。洪晓春,名鸿儒,号悔庵,字晓春,生于马巷窗东,前清举人,闽南著名爱国人士,厦门工商界的杰出人物。从清末到抗战爆发,历任厦门市商会总理、会长、主席,对厦门市工商、市政、教育、慈善事业,均做出过重大贡献。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三番五次威逼利诱他出任“伪厦门市维持会会长”,他严词拒绝,避居南洋,被日寇逮捕仍坚持民族大义,坚贞不屈,在日寇逼其所写的悔过书上,大无畏地写下“无过可悔”四字。
洪先生说,洪晓春是从窗东走出去的,但他功成名就不忘回报家乡,刚才大家进来经过的窗东小学就是由他出资于民国十年兴建,并捐建了“窗东埭”,用海堤围起来200多亩海域改造成可种粮食的田地,至今这块田地仍在作为养殖场使用。抗战胜利后,洪晓春号召组建“六桂堂”,把家乡本地、闽南地区及台湾的六姓宗亲组织起来,成立“六桂堂”机构,其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
窗东洪氏是“六桂堂”组成部分之一,海峡两岸六桂堂宗亲会由窗东来举办,对窗东洪氏宗亲来说既是件大事,也是件幸事。血缘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割断的,组织的形式并不重要,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两岸宗亲不断地联系交往,可以继续凝聚亲情,增添新鲜血液,让我们的一脉血亲能够永远地延续下去。
○文/轩月 斯蕻 志明 图/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