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富姓网 > 富氏郡望 富氏郡望

富氏郡济阴郡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富姓展区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济阴郡:汉朝郡名。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从梁国分出,始为国,明年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辖区南至定陶、北至濮城。

西汉置  

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更名为定陶,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又改为济阴郡,属兖州。

  东汉,初为定陶国,不久,改为济阴郡。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刘长被封为济阴王,立十二年,元和元年卒,因无后,国除,复为济阴郡。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汉安帝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刘保即皇帝位,济阴复为郡。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济阴复为国。

曹魏黄初元年(元年220年),复为郡,太和四年(230)年复为国,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又复为郡。

北魏置西兖州,与济阴郡同治定陶。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济阴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更名为曹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曹州为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曹州。

北魏以后,其治所在今定陶城西10公里的力本屯乡一带。

南朝宋置  

南朝宋大明元年(457 年),侨置的济阴郡。

泰始年间,入北魏。

太建五年(573 年)十一月辛巳,入陈。

太建十一年,入北周,治昭义(在今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西),领1 个县。

东汉行政区划司隶校尉部 ▪ 河南尹  ▪ 河内郡  ▪ 河东郡  ▪ 弘农郡  

▪ 京兆尹  ▪ 左冯翊  ▪ 右扶风  ▪ 新兴郡  

  

  

  

豫州刺史部 ▪ 颍川郡  ▪ 汝南郡  ▪ 梁国  ▪ 沛国  

▪ 陈国  ▪ 鲁国  ▪ 西平国  ▪ 谯郡  

  

  

  

冀州刺史部 ▪ 魏郡  ▪ 巨鹿郡  ▪ 常山国  ▪ 中山国  

▪ 安平国  ▪ 河间国  ▪ 清河国  ▪ 赵国  

▪ 勃海郡  ▪ 广川国  ▪ 广平国  ▪ 博陵郡  

  

  

  

兖州刺史部 ▪ 陈留郡  ▪ 东郡  ▪ 东平国  ▪ 任城国  

▪ 泰山郡  ▪ 山阳郡  ▪ 济阴郡  ▪ 济北国  

  

  

  

徐州刺史部 ▪ 东海郡  ▪ 琅邪国  ▪ 彭城国  ▪ 广陵郡  

▪ 下邳国  ▪ 利城郡  ▪ 城阳郡  ▪ 东莞郡  

▪ 东安郡  ▪ 东城郡    

  

  

  

青州刺史部 ▪ 济南郡  ▪ 平原郡  ▪ 乐安国  ▪ 北海国  

▪ 东莱郡  ▪ 齐国  ▪ 乐陵郡  ▪ 长广郡  

  

  

  

荆州刺史部 ▪ 南阳郡  ▪ 南郡  ▪ 江夏郡  ▪ 零陵郡  

▪ 桂阳郡  ▪ 武陵郡  ▪ 长沙国  ▪ 章陵郡  

▪ 南乡郡  ▪ 襄阳郡  ▪ 宜都郡  ▪ 新城郡  

▪ 汉昌郡  ▪ 临江郡  ▪ 西陵郡  ▪ 固陵郡  

  

  

  

扬州刺史部 ▪ 九江郡  ▪ 丹阳郡  ▪ 庐江郡  ▪ 会稽郡  

▪ 吴郡  ▪ 豫章郡  ▪ 新都郡  ▪ 临川郡  

▪ 鄱阳郡  ▪ 庐陵郡  ▪ 彭泽郡    

  

  

  

益州刺史部 ▪ 汉中郡  ▪ 巴郡  ▪ 广汉郡  ▪ 蜀郡  

▪ 犍为郡  ▪ 牂柯郡  ▪ 越巂郡  ▪ 益州郡  

▪ 永昌郡  ▪ 广汉属国  ▪ 蜀郡属国  ▪ 犍为属国  

▪ 巴东属国  ▪ 上庸郡  ▪ 房陵郡  ▪ 永宁郡  

▪ 固陵郡  ▪ 梓潼郡  ▪ 汶山郡  ▪ 江阳郡  

  

  

  

凉州刺史部 ▪ 陇西郡  ▪ 汉阳郡  ▪ 武都郡  ▪ 金城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张掖属国  ▪ 张掖居延属国  

▪ 安定属国  ▪ 南安郡  ▪ 新平郡  ▪ 永阳郡  

▪ 西平郡  ▪ 西郡    

  

  

  

并州刺史部 ▪ 太原郡  ▪ 上党郡  ▪ 上郡  ▪ 西河郡  

▪ 五原郡  ▪ 云中郡  ▪ 雁门郡  ▪ 定襄郡  

▪ 朔方郡  ▪ 新兴郡  ▪ 乐平郡    

  

  

  

幽州刺史部 ▪ 广阳郡  ▪ 涿郡  ▪ 代郡  ▪ 上谷郡  

▪ 渔阳郡  ▪ 右北平郡  ▪ 辽西郡  ▪ 辽东郡  

▪ 乐浪郡  ▪ 玄菟郡  ▪ 辽东属国    

  

  

  

交州刺史部 ▪ 南海郡  ▪ 苍梧郡  ▪ 合浦郡  ▪ 郁林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高凉郡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注释1. ▪ 后汉书      

  

  

  

注释2. ▪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 )中注明曾用名称。      

  

  

  

西汉行政区划国别:中国  朝代:西汉  都城:长安

行部 ▪ 郡      

  

  

  

司隶校尉部 ▪ 京兆尹  ▪ 左冯翊  ▪ 右扶风  ▪ 弘农郡  

▪ 河内郡  ▪ 河南郡  ▪ 河东郡    

  

  

  

豫州刺史部 ▪ 颍川郡      

  

  

  

兖州刺史部 ▪ 陈留郡  ▪ 山阳郡  ▪ 济阴郡  ▪ 泰山郡  

▪ 东郡  ▪ 城阳国  ▪ 淮阳国  ▪ 东平国  

  

  

  

徐州刺史部 ▪ 琅邪郡  ▪ 东海郡  ▪ 临淮郡  ▪ 泗水国  

▪ 广陵国  ▪ 楚国    

  

  

  

青州刺史部 ▪ 平原郡  ▪ 千乘郡  ▪ 济南郡  ▪ 北海郡  

▪ 东莱郡  ▪ 齐郡  ▪ 淄川国  ▪ 胶东国  

▪ 高密国      

  

  

  

凉州刺史部 ▪ 陇西郡  ▪ 武威郡  ▪ 酒泉郡  ▪ 张掖郡  

▪ 敦煌郡  ▪ 金城郡  ▪ 天水郡  ▪ 安定郡  

▪ 西海郡      

  

  

  

并州刺史部 ▪ 太原郡      

  

  

  

朔方刺史部 ▪ 朔方郡      

  

  

  

冀州刺史部 ▪ 魏郡  ▪ 巨鹿郡  ▪ 常山郡  ▪ 清河郡  

▪ 赵国  ▪ 广平国  ▪ 真定国  ▪ 中山国  

▪ 信都国  ▪ 河间国    

  

  

  

幽州刺史部 ▪ 渤海郡  ▪ 上谷郡  ▪ 渔阳郡  ▪ 辽西郡  

▪ 辽东郡  ▪ 玄菟郡  ▪ 乐浪郡  ▪ 涿郡  

▪ 代郡  ▪ 广阳国  ▪ 右北平郡  ▪ 沧海郡  

▪ 真番郡  ▪ 临屯郡    

  

  

  

扬州刺史部 ▪ 庐江郡  ▪ 九江郡  ▪ 会稽郡  ▪ 丹阳郡  

▪ 豫章郡  ▪ 六安国    

  

  

  

荆州刺史部 ▪ 南阳郡  ▪ 江夏郡  ▪ 桂阳郡  ▪ 武陵郡  

▪ 零陵郡  ▪ 南郡  ▪ 长沙国    

  

  

  

益州刺史部 ▪ 汉中郡  ▪ 广汉郡  ▪ 犍为郡  ▪ 武都郡  

▪ 越嶲郡  ▪ 益州郡  ▪ 牂牁郡  ▪ 巴郡  

▪ 蜀郡  ▪ 汶山郡  ▪ 沈黎郡    

  

  

  

交阯刺史部 ▪ 南海郡  ▪ 郁林郡  ▪ 苍梧郡  ▪ 交阯郡  

▪ 合浦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