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邹姓网 > 邹氏郡望 邹氏郡望

湖北邹氏族谱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邹姓展区


                 湖北兴山邹氏族谱

            一、前言

    邹氏从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族史,该族谱为湖北省兴山县邹氏族谱,堂号为范阳堂。

    该族谱搜集、整理、编辑:邹良成 邹学传 邹良浩 邹大圣。搜集、整理、编辑时间,始于2002年9月28日,壬午年八月二十二日,兴山县新县城建成庆典之际,于2017年4月整理、编辑告成。

   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或家族某一分支的宗族氏系和世代祖先的名号谱籍。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现将湖北省兴山县邹氏族谱献给邹氏后人及关注邹氏的人们。在调查中,还有很多不详之处,敬请谅解,真诚希望您提出意见和补充内容。饮水思源,不忘血脈传承,不忘祖宗先人,生生不息,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万里江水,源起何处?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传承历史,问祖凭证,寻根留本,承前启后,继承祖宗先人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发扬光大。   

                       二、邹氏谱序

湖北省兴山县邹氏邹仕英始祖公是由江西省进入的。邹姓系颛顼裔。周武王把邾娄国封给邹作采邑,是鲁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鲁穆公将其改号为邹国。后为楚所并,颛顼子孙分布各地,纷纷以故国为邹国。一支正考闵公是与山东共源同时的,让周武王封在宋,食采于邹以邑为姓,是来自宋国的邹。原于鲁而徙于河南,一部分伸展于江西一部分分支于湖南、浙江,有些迁至江苏、安徽。

邹姓源于山东邹国延伸江西。颛顼元孙陵终公元前八十世纪后的第八房一房中的第五支后裔。益公们生当元末,宅吴西之吉安府吉水县铁架庄。见元朝政府腐败,特别是顺帝统治时期,蒙古贵族过着糜烂生活,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民族压迫,阶级、民族矛盾十分加剧,忠奸难分,引起战争平繁,加之旱、涝、蝗灾,导致土地荒芜,有些地区形成人烟稀少。蔗民总想有真明主来统治天下,求得国正天星顺,官清民安的太平时代,期待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的确,太平日子多,公元1368年东方发晓,明太祖朱元璋制止了战争,推翻了元朝,掌管了朝政,组建了政体,建立了大明朝。主张减戎狄,广安民,开垦荒地,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生产,推行移民工作,拯救了百姓。因元时战乱影响,那时,江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战乱影响小,北方人口大量涌入江西,使江西出现人口过多,而人口受到大量破坏的湖广又是重点补充之一。为了平衡全国人口明朝便从江西大量移民湖广,那时人们叫作“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的说法。

益公们一直主张助朱,坚持灭元,而为明初宰相。之后一部盛展江西省南昌府、,澧城县、第九部、,垗石河,宗族頗兴,智公为蔗吉、吉应公、邹应龙为御使、邹德博为考古使,全力辅明、人丁昌盛。数世后因子孙繁众,公务繁挠,应酬不暇,使大部留住原址,少数以移民之章委任鼻祖昆仲五人(即旺公、书公、礼公、乐公、易公)共进楚地,各居一方。明成化二十二年,书公居夷陵葛邹坝(葛洲坝),礼公居枝江县半叶山,乐公居松滋县南坪乡,易公居归州枣儿岭,太祖母饶氏安厝于所堂之阳,有冬青枣树。据其后子孙庚戌岁后迁东阳乡落叶头归化里二甲,立即创业。旺公之裔仕英公以访贤同于明成化二十二年,即公元一四八六年由江西省南昌府澧城县第九部垗石河经朱市港进入湖北省宜昌府兴山大峡口龚家村、三阳晒谷坪。随之李氏祖婆与三子自江西随后至龚家村,仕英在三阳晒谷坪安家,李氏祖婆与瑾伦、瑾秀定居峡口龚家村,瑾山上川、重庆立家创业。

晒谷平是个四面群山环抱开阔宽敞的盆地,它妙就妙在正中央是块平展的大石坪。先辈们将收割的农作物稻谷、包谷、搬到石板上晒干上仓,日久天长晒谷平由此得名。

仕英公之所以定居这里是看中了这方的地大物博的地利条件,景物尽仰,风土人情,真是物华天宝,人界的领的风水宝地。定居此地繁衍生息,带领邹宝、邹实等儿子及众多孙孙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而创建数百亩的邹氏庄园。在发展的基础上,随之开采铁矿,创建了小溪沟铁厂、铸铧厂、锅厂。大兴土木,烧砖瓦,打造木制纺纱机、织布机,多处开作坊,打榨熬糖、酿酒。为民众的上产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后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地球本大,仍须桃李添辉。认为贤乃国之宝,宝就是人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繁荣富强的动力,便尽力设教杏坛,筹办私塾学堂,广招青少年学子,为国家培养了层出不穷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大房李氏祖婆子,邹瑾伦、邹瑾秀,二房三房罗、张氏祖婆子:邹宝、邹实、邹寅、邹宾、邹宽、邹宜、邹宏、邹宗,形成十大支房。

仕英公耄岁老于老林湾。地形象龟,树有高大的碑传与落围,李氏祖婆葬于大峡口龚家村大坪里,有碑志、八仙、双龙盘柱,有八平方丈的墓茔,高一米,长20多米,的落围墙。张氏祖婆葬于晒谷平宅前堰沟旁,地形象龙,俱有碑志,万古流芳。

邹姓后裔祖先们约于一千七百七十六年,在晒谷平用风火青砖建成高大可观的邹姓祠堂,堂号为范阳堂。建筑设计别致,雕龙画凤,八仙、院子墙等建筑群。有四十八个天井、四十个大门。当时在兴山可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宗族家园。有祠堂、锅厂、石狮、梳妆台、摇钱树、聚宝盆、十字砚、八字坟、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等遗址遗迹。堂内建有高四尺八,宽三尺八,长四丈八尺的神台与香案,立有大、二、三房的碑位。祭祖前将出生的人的名字填写在碑位上,已享受香烟,族谱中注明先辈们的住址、身份、功绩,老厚葬的地址,包括东、南、西、北方向。后来为了办学,祠堂改建成学校。

本姓三大房十大支房的兴起是当地相当大的家族,在祖辈创业中创建有两百多亩的邹姓祠田。公项(祠田)收入用于敬祖、修缮、扩建祠堂及其设施,支房后裔祭祖时里程远路费用,学者、志士们深造、出国留洋、留学所需经费,凭族长证明可从公项中领取资金。

建牌房,振家邦,理派序,万代昌。邹姓祭祖时门庭上常贴“自明而清三百年间始开宗绪,由赣及鄂两千里中正振家邦,繁荣昌盛”的对联这幅对联足以说明湖北兴山邹姓是公元一四八六年由江西南昌府灃城县 第九都垗石河经朱市巷进入湖北宜昌府兴山县大峡口龚家村三阳晒谷平的,即大开宗绪。

邹姓来湖北兴山后,子孙逐渐发达,陆续分布各地立家创业。从历代宋、赵匡胤在位时所编辑的《百家姓》看,当时是以姓氏人的身价、人口多少排列姓氏顺序,当时在496个姓氏中,邹姓为第三十五个。兴山编辑的《百家姓寻根》也是按人口多少排列,二百三十七个姓中邹姓为第三十五位,不包括二、三两大房分居宜昌、东湖、奇秀、邓村、榛子、保康等地的邹姓。可见仕英公后裔之发达,人户之庞大。大房李氏祖婆后裔居峡口村、观垭、柳林子、刘草坡、郑家河、林家山邹家岭、下堡邹家湾、高阳镇金乐邹家屋场、古夫镇邹家岭丰邑坪等地。二、三房罗氏、张氏祖婆后裔居三阳镇野猪池、老林湾、龙头坪、双龙垭、炉子湾、晒谷平、邹家院子、邹家湾、马良坪,夷陵区奇秀坪、东湖、邓村、宜昌、黄粮镇邹家坡,并建有支房祠堂。榛子、张官店还有分支保康等地,邹仕英公为上述始祖公。

各地后裔丁传数千家,历史悠久,知晓嫡脉者实属多数,不知支派者大有其人,而将同宗共祖之人视为途人也。为明晰嫡脉支派,知晓木本水源,瞻仰怀念祖先,表彰祖德宗功,佑启后人,繁荣昌盛,脱无谱系,以备稽考。九、十世纪邹若兰等祖先们约于一千七百七十六年前清痒生,有鉴于兹,不惮烦劳捐资,热忱普查初订派谱(之前是随意用名),证明支派子孙谱载清晰,分支分派谱注详明。在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姓氏有谱,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寻根源,便汇订族谱,以记忆,缅怀祖先,,传承后代有言。日月载人情操挥,正义历程实可为。传承先辈经典意,光耀后孙繁盛晖。荣华常怀忠诚信,富贵清廉平安随。广结正大精英子,永葆氏世名业伟。悠悠谷坪(晒谷平)滋金茎,水源木根子孙明。一脉经纬千载茂,春秋祭祖万代兴。为此,邹姓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之际各房后裔聚集祠堂祭祖一次。之前,在牌位上添注出生人名字,之后,清理公布公项账目,选任族长,立族规、传族训、记录后代进发。每年清明节之际各支房按户轮流经办祭祖事宜一次,真是正振家声。

为修缮、扩建祠堂,约于一八七九年召开合族会议,由族长邹永绪、邹经才,管公人邹济才、邹芳,发起人邹洁、邹永第,主任邹彬才、邹荫才,调查人邹洁、邹良贵、邹志仕等十六人公举主任、管公人。修缮正厅,扩建前厅、左右厢房。前厅楼上是里程远的后裔们祭祖时宿用房,楼下是摆设十二张桌子的餐厅,一厢房是族长族政议事之房,二厢房是祖先敬香用房。邹姓数百年没有乱派,是托邹若兰公祖先们之力,民国十一年邹若兰、邹永绪、邹永第、邹济才、邹良贵等十六人于民国十六年(1922年)召开合族会议,公举主任,分房调查,决定施行有维新进取理念的十六辈谱,并经宜昌府、县两级批示,以敬仰祖先谱,传发后代有志,便达木本水源之意,敬宗盛族之旨。

民国中期,先辈们由邹贤才主持筹划准备到江西、河南、四川等地普查合族、扩建祠堂。后来因顺应潮流未遂。

邹姓历代有不少的明哲、文人、武士,如邹衍,战国时期邹忌著《讽齐王纳谏》、宋代诗人邹浩著《悼陈生》,还有邹畅、邹圣脉、邹兆晨、邹可廷等。近代革命家邹容1903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著有两万多字的《革命军》。还有抗日战争时期七君子中的邹韬奋,解放战争时期的鄂西北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还有邹时炎、邹家华等。五十年代湖北宜昌师范校长邹吉业,后调任华中师范学院任教授。武士邹施伦为了社会的安宁,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头顶钢盔,身披铁甲,皮靴,手持戈矛,在晒谷平尖峰岩习武。社会贤达邹松柏,坚持维新,飘洋过海,留学日本、法国,归国后,三以天下不任仕,高举共和,维护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国共合作,蒋却反其道而行之。有识之士邹松柏欲之国民中后期,他广识时务深知共和道义,顺应时代潮流,便将所有的出租田产一律不收租稞,济于民生,而自劳自食,解放时,被政府称为“开明士绅”。又如邹贤才、邹德轩、邹良琦、邹学渊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邹姓早就有完整的族谱,民国十一年(1922年)宜昌石印馆印有精装谱。由于时代远久,世事变迁族谱消失。但兴山水月寺(三阳)一带还保存着邹氏部分族谱。

三、邹氏辈分(派系)

                    用守宗先施我吉,若金生水永才良。

                    志学远大绍家正,邦国维新继世长。                                          道德常怀开上化,文武作仕有荣光。

                     义方传子崇中信, 振启贤声万代昌。

四、邹氏姓名(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