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
1、周裴:汝南安城人;官少府卿;生子:浚。
2、周隆:为州从事,父斐;周浚之叔父;生子:恢。
3、周蕤:安平太守;周浚之从父;生子:馥。
第二世:
1、周浚:(220~288),字开林,汝南安城人;晋朝大臣。曹魏时历官尚书郎、江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杨州刺史,封射阳侯;太康初,任少府;晋元康二年出任杨州都督,后将作大匠、使持节、安东将军,封武城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太康九年(288年)病死于扬州任上,终年69岁。三子:顗、嵩、谟。
2、周恢:字弘武,汝南人安城人。祖斐、仕汝南中正、著《汝南先贤传》,父隆、州从事; 周浚叔父子。曹魏文帝时仕常侍,西晋惠帝时二十四友之一。生子:穆。
3、周馥:字祖宣,周蕤子,周浚从父子; 泰康中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王浑左西属,补尚书郎。惠帝时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徵为廷尉。大驾幸邺,守河南尹; 孝惠皇帝下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 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二月代刘准为镇东将军。怀帝初,以平陈敏功封永宁伯;东海王越召之不行。寻上书请迁都寿春,忤越见攻。永嘉五年众溃,忧愤发病(311)十一月卒;封永宁伯。二子:密、矫。
第三世:
1、周顗(音椅):讳拤,字伯仁;生于公元269年;东晋大臣,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帝初镇江右,永嘉五年,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中兴初,补吏部尚书;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太兴三年庚辰(320)闰三月,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永昌元年(322年)四月丙子日(23)为王敦害,时年五十四;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公,祀以少牢。顗三子:闵、恬、颐。
2、周嵩:字仲智,元帝作相,引为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
3、周谟:字叔治;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落籍陕西华阴县为其始祖; 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4、周密:字泰玄,父周馥;性情清虚简约,当时人称他为清士,官至尚书郎。
5、周矫:字正玄,父周馥;也有才干。
第四世: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顗,子闵》载:“闵字子骞,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烈。无子,以弟颐长子琳为嗣。琳仕至东阳太守。恬、颐并历卿守。琳少子文,骠骑谘议参军。”
1、周闵:字绍之,号子骞,周顗长子;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烈公;娶高氏,无子,以弟颐子琳为嗣。
2、周括:闵公弟;历卿与太守,生子二:欢、欣。
3、周頤:闵弟,颐与恬历卿与太守,颐官东阳郡太守,生子二:琳、璐。琳出继长兄闵为嗣。
第五世:根据国史,结合其谱,编纂如下:
周琳:讳励,字志先;仕至东阳太守;周颐长子,出继周闵为嗣;娶向氏,生子二:武、文。
第六世:周琳子
1、周武:娶明氏,生子一:虎头。
2、周文:仕黄门侍郎,至骠骑谘议参军;生子一:淳。
第七世:
一、 周武子:
1、周虎头:仕员外常侍;娶高氏,生子二:恂、煖;
二、周文子:
2、周淳:南朝刘宋时期侍中,太常。晋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周顗之曾孙,东阳太守周琳之孙,骠骑谘议参军、黄门侍郎周文之子;娶薛氏,生二子:周峤、周朗。
第八世:
一、周虎头子:
1、周恂:归乡侯相;娶宋氏,生子二:颙、頔;
2、周煖:生子一:彊。
二、周淳子:
3、周峤:(?—453),父亲周淳,刘宋太常。周峤以名家之子娶宋武帝刘裕第四女宣城德公主,两个女儿分别嫁与宋文帝长七子建平王刘宏和第八子庐江王刘?。文帝元嘉末年,出任吴兴太守。不久,刘宋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周峤不知所从,被府司马丘珍孙所杀。其弟周朗,有名于当世。
4、周朗:(425-460),字义利。父周淳。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卒于孝武帝大明四年,年三十六岁。少而爱奇雅,有风度。为江夏王义恭太尉参军。孝武初,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上书陈述得失,多自矜夸,忤旨去职。后以居丧无礼,为有司所纠,诏巢付边郡,于道杀之。朗著有文集八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子仁昭。
第九世:
一、周恂子:
1、周颙:字彦伦,汝南安城人,迁居会稽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 初为宋益州主簿,建元中,为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永明初转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迁齐中书郎,兼著作如故,后转国子博士;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八卷,隋志注作十六卷;此从两《唐书志》)与三宗论、四声切韵,并行于世。娶明氏,生子二:拾、捨。殁于齐武帝永明七年(490年)。
2、周頔:未详。
二、周朗子:
3、周仁昭:周朗之子,宋顺帝昇明末年官至南海太守。
第十世:周颙子:
1、周拾:字宝始,梁司徒祭酒;娶阙氏,生子三:弘正、弘让、弘直;
2、周捨:字升逸;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王亮为丹阳尹时,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迁太常丞;梁台建,为奉常丞;高祖武帝召拜尚书祠部郎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太子洗马、散骑常侍、中书侍郎、鸿胪卿;又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豫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梁普通五年(524年)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时称“雨贤丞相”,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谥赠侍中、护军将军;娶唐氏,生子二:弘义、弘信。
第十一世:周拾子:
1、周弘正:字思行,兄弟三人由建康迁居润州丹阳,与弟弘让、弘直俱为叔父周捨所养;生于齐建武三年(496年),天监中,补国子生,除太学博士,历晋安王丹阳尹主簿、建业、曲阿、安吉令。普通中,为司义侍郎,直寿光省。中大通中,迁国子博士,侯景以为太常。元帝承制,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迁左民尚书,加散骑常侍。江陵陷,敬帝以为太尉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平初,授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太常卿、都官尚书。陈受禅,授太子詹事。文帝即位,迁侍中、国子祭酒,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慈训太仆。废帝即位,领都官尚书,授太傅长史,加明威将军,宣帝即位,迁特进,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进尚书右仆射。陈宣帝太建六年(574)六月卒,享年七十九,赠侍中、中书监,谥曰简,有《周易义疏》十六卷,《孝经私记》二卷,《庄子内篇讲疏》八卷,集二十卷;娶裴子野公之女,生子三:豫玄、坟、璝。
2、周弘让:生卒年不详,约自齐明帝永泰元年,至陈宣帝太建九年间在世。性简素,博学多通。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晚仕侯景,为世所讥。陈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授。弘让著有文集前后二十一卷,(《隋书志》)传于世;其他未详。
3、周弘直:(公元五OO年至五七五年),其先汝南安城人,字幼方(思方),弘正次弟。仕梁为太学博士,迁西中郎、湘东王外兵记室参军,入为尚书仪曹郎。湘东王镇江荆二州,累除谘议参军,带柴桑、当阳二县令。台城陷,承制授假节、英果将军、世子长史,寻除智武将军衡阳内史,迁贞毅将军、平南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封湘滨县侯,历邵陵、零陵太守、云麾将军、昌州刺史,从王琳举义,琳败,降陈。天嘉中,历国子博士、庐陵王长史、尚书左丞,领羽林监、中散大夫、秘书监,掌国史,迁太常卿、金紫光禄大夫。太建七年,遇疾卒于家,时年七十六。有集二十卷。生子:确。
第十二世:根据国史,结合其谱,编纂如下:
一、周弘正子:
1、周豫玄:系别详。
(唐)李延寿纂《南史.卷三四、列传第二四.周弘正》载:“子豫玄,年十四,与俱载入东,乘小船度岸,见藤花,弘正挽之,船覆俱溺,弘正仅免,豫玄遂得心惊疾。次子坟,尚书吏部郎。”
2、周坟:官至尚书吏部郎; 《资治通鉴》载:“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隋书》卷十九、志第十四载:“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并得宋氏浑仪之器。”《(东晋南朝)建康通纪简编》载:“陈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遣周坟聘隋,副使袁彦画隋帝像。”娶阙氏,生子一:翰。
3、周璝:北齐·颜子推 著《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中曰:“汝南周璝,弘正之子,......能一箭四十余骁。”善投壸,闻名于世,系别详。
二、周弘直子:
4、周确:(公元529—587年)陈朝名臣周弘直之子。字士潜,美容仪,宽大有行检,博涉经史,笃好玄言,世父周弘正特所钟爱。解褐梁太学博士、司徒祭酒、晋安王簿。高祖受禅,除尚书殿中郎,累迁安城王限内记室。高宗即位,授东宫通事舍人,丁母忧,去职。及欧阳纥平,起为中书舍人,命于广州慰劳,服阕,为太常卿。历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太子家令,以父忧去职。寻起为贞威将军、吴令,确固辞不之官。至德元年,授太子左卫率、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加贞威将军、信州南平王府长史,行扬州事,为政平允,称为良吏。迁都官尚书。生于梁中大通元年(529年),陈祯明元年(587年),遘疾卒于官,时年五十九。诏赠散骑常侍、太常卿,官给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