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羊姓网 > 羊氏郡望 羊氏郡望

羊祜籍贯今何处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羊姓展区
羊祜的籍贯是平邑还是费县呢?《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中称:“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当时的南城属兖州泰山郡,而费县却属徐州琅琊郡,与费县毫无联系。据《平邑县志》载:北齐时废南城县,并入武阳县,公元589年(隋开皇十八年),武阳县改称颛臾县。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将颛臾县并入费县,历经五代、宋、金、元、明、清诸朝,直到1940年一直是费县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期间,区划变动频繁,1946年新设平邑县,其名因县城驻地在平邑镇而得。后虽有所变更,但作为羊祜出生地的南城,就在今平邑县的魏庄乡境内,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羊祜在历史上曾经是费县人,现在南城已归平邑,仍说是今费县人就不正确了。

  

     《山东历史》把羊祜当作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也不正确。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羊祜生于221年,卒于278年,终年58岁。”显然他是生活在魏晋时期,其中在魏生活44年多,生活在西晋时期也近14年。他对历史的突出贡献也正是在西晋生活这14年中做出的,因此,我们说羊祜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怎么能说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呢?

  

     羊祜在文学上享誉很高,为时人及后人推崇,有“辞宗”“世表”之称,遗憾的时其文多以亡佚。我们能够看到的仅有《晋书》中提到的表、疏、和《艺文类聚》中收录的短文《雁赋》,仅此几篇也已使我们领略了羊文的风格,它说理透彻,构思精妙。但羊祜在文学上的成就远不及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更为人称道。

  

     在政治上,羊祜以“清德”著称。当时,门阀士族制度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多为士族门阀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士族阶层,在政治上享有高官厚禄,具有种种特权,但碌碌无为,只知吃喝玩乐;经济上广占肥田沃土,而又不向国家纳税服役。在社会的政治舞台上,一旦他们的大权在握,无不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门生故吏,姻亲国戚,盘根错节,相互攀附。生活在彼时彼境的羊叔子,品行高洁,出泥不染,有口皆碑。应显命抚南夏,“既有三司之仪,复加将军之号。虽居其位,不行其制。”致使“海内渴伫,群俊望风。涉其门者,贪夫反廉,懦夫立志,虽夷惠之操,无以尚也。”深得司马氏之宠、又大权在握的羊叔子,时常上书荐贤举能,却从不让人知晓。下朝后焚烧起草稿。有人说他慎密太过,羊叔子却说:“君臣不密之戒,吾畏惧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在督镇荆襄期间,摈革陋习,清正廉洁。当时风俗,若前任地方官死,接任的地方官总要拆毁旧府,重新另盖,这样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羊祜到任后,认为生死是自然的现象,下令禁止。这不能不说是他作为一个封建政治家的过人之处。

  

     在军事方面他是一个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他虽未能直接参加平吴的统一战争,但是,整个战争的策划、准备,最后的取胜,却浸透着羊叔子的无数心血。正如史学家胡三省所言“成伐吴之计,祜也”。为了做好平吴战争的物质准备,他让士兵一半防守,一半屯田,使军需丰盈,“有十年之积”,改变了初到任上“军无百日之粮”的被动局面。在伐吴的人才选拔方面,羊叔子独具慧眼,举荐杜预继任自己的职位,领导伐吴。举荐益州刺史王浚监益州诸军事,密奏加封王浚为龙骧将军,秘密修造战舰,以便战船顺流东下。并且上疏献策“┅┅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克可必矣”。

  

     晋武帝为之所动,采纳了羊叔子建议,于羊叔子死后的次年即公元279年11月间,在东西千余里的战线上,二十万大军,兵分六路,齐头并进,所向披靡。实现了羊祜计划,灭吴战争取得胜利。这充分证明了羊祜知人善任,谋略得当。难怪平吴庆功会上,晋武帝司马昭含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